廣州江南大道中的一家牙科診所。
廣州大道中的一家牙科診所,牙醫為病人做檢查。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看牙正悄然崛起成為一門紅火生意。仿佛一夜之間,廣州牙科遍地開花,江南大道、珠江新城、天河北等地,越來越多旺鋪被大小口腔機構、牙科診所佔據,其中不乏連鎖品牌及「單打獨鬥」的個體戶。
記者調查得知,在政策鼓勵民營資本投資醫療領域背景下,因具有門檻低、市場大、資產輕的特點,且自帶「低風險高回報」的光環,項目「豐儉由君」的牙科診所顯得尤為「親民」。但搶食的多了,魚龍混雜在所難免,不少消費者花錢之餘還損傷了牙齒,業內人士「支招」大家精明看牙、不迷信祖傳手藝或外國專家。
案例:路邊店看牙 牙床受了傷
婁小姐一提起看牙就恨得牙齒痒痒的,忍不住咬牙切齒,怒火中燒。為啥?因為前段時間她去看牙,本想圖個方便求個實惠,沒想到這下麻大煩了,問題牙痛沒有解決,牙床倒是被搞壞了。
原來,她在小區附近「路邊店」花費300元鑲了一顆假牙,一周過去腫痛仍未消除,反而感覺越來越嚴重,張嘴吃飯都變得困難。
沒辦法,只好到醫院專科就診,結果顯示「路邊店」牙醫給其拔牙後操作不當,使得其牙床受傷感染、傷口處呈現糜爛,必須消炎抗感染。更過分的是,鑲上的還是一顆劣質假牙。醫生提醒她,如果長期安裝此類假牙或引起口腔疾病。
隨著牙醫診所的崛起,記者調查還發現,因為逐利,個別診所條件不符卻跟風推廣「種牙」。廣州某口腔機構負責人透露,種植牙業務屬於市場青睞、利潤豐厚、療程短的項目,所以很多診所都主推種牙,但種牙對醫生技術要求頗高,需要有牙周科、修復科和外科基礎打底,市場卻有醫生連縫線都不擅長,「手工粗糙」之下使得客戶出現種牙後遺症。其介紹,事實上,種牙後每年都應進行維護以免炎症發生,但不少診所都缺乏此類「售後服務」。
走訪:街頭密布牙科診所
本報記者走訪發現,江南大道、珠江新城、天河北等地都密布牙科診所,以江南大道為例,多家均處在黃金地段。
記者看到,一家裝修豪華的大型牙科診所位處江南大道一線路面,這家診所除了裝修豪華外,還以外國專家出診為賣點,所以價格也「不俗」,活動期間種一顆牙的平均價格最低為七八千元,非活動期最低價格達到上萬元;與其相距1000米左右還有一家牙科診所,也處於人流較多地段;另外一家診所位於居民區附近。
記者了解到,在老城區有不少已有十餘年歷史的小牙科診所,以鑲牙業務為主,雖然技術相對傳統,但是有一定的口碑和客源支撐,加上鋪租成本低,有的甚至使用自家鋪面,一個月能有數萬元收入。
價格:「牙齒爭奪戰」促價格鬆動
以往不少市民均反映「看牙太貴還要全部自費」,而記者調查得知,充分競爭的口腔「戰場」已讓居高不下的價格開始產生鬆動。以種牙為例,便宜的甚至達到3000多元/顆,而採用瑞典進口材料的則可能收費達到2萬多元/顆,韓國材料的處於中間偏低價位,大約在八九千元/顆左右。
暨大穗華口腔醫院CEO鄭俊飛介紹,連鎖品牌與個體牙科的定位不一樣,有的瞄準白領等高端人群,收費與公立專科醫院持平或略高;有的則主打「價廉物美」便民牌。相較於「門庭若市」的公立專科醫院,民營機構會推出更多靈活項目吸引客人。
「海珠區、荔灣區不少口腔診所推出的優惠活動則主要面向老年人群,這與該區域老年人口較為集中有關。」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與此同時,老年消費者對價格也更為敏感,所以「略低」於公立醫院收費但步行可達、回訪周全的高性價比診所很有市場,「成為熟客的老年客戶『黏性』非常高」。
當心:便宜無好貨
「不少消費者會有這樣一種困惑,覺得便宜的不放心,貴的又嫌『暴利』。」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總體原則是「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可以貨比三家,但如果出現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大甩賣價』,還是應警惕其偷工減料的可能性。」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劣質烤瓷牙安裝後不僅咀嚼困難,還容易發生牙齦感染;而有的劣質活動假牙長期磨損刺激口腔黏膜,甚至可能引發癌變。
鑫伯齒科院長劉都東透露,不排除個別診所選購無資質加工廠加工的、成本幾十元的烤瓷牙,將其賣至數百上千元,還有的診所為「節省成本」可能聘請低水平甚至無專業資質的助理醫生。
此外,醫源性感染問題不容忽視。「如果消毒清潔不到位、沒有進行安全注射、該使用一次性醫用材料的時候沒有使用……像B肝、愛滋病等傳染性疾病,都可能通過這種治療途徑傳播。」廣州某肝病專家表示,雖然風險極低,但看牙時還是要「暗中觀察」診所資質、人員操作以及環境情況等。
資本看好
牙科市場
本報記者了解到,民營口腔診所的布局步伐明顯在加快,資本也看中了這個井噴市場。「雖然口腔醫療機構數量眾多,但由於『滲透率』仍偏低,尚未出現行業壟斷者,所以行業集中度非常低,不少二三線城市可謂『處女地』一片,發展空間巨大。」一位醫療機構投資者表示,一方面,牙科診所的擴張像人才、選址、設備、裝修等都較容易進行模塊化複製,且高附加值業務可能帶動整個市場保持20%~30%的增長勢頭,所以被資本所看好;但另一方面,以廣州等一線城市為例,市場高中低端領域均已呈現高度競爭,想再分杯羹並非易事。
據了解,在歐美國家,牙科醫生和居民人口的比例是1:1000,一間診所服務周邊幾公裡的居民,從這個角度分析,廣州的「蛋糕」仍可以繼續變大。「資本投入本是好事,但企業為了吸引資金上市,過分追逐利潤和布點,對於行業是一種傷害。」該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真正盈利的連鎖牙科診所並不多,但投資者志不在此,或不考慮單間診所的利潤多寡。
診所扎堆
本報記者走訪發現,江南大道、珠江新城、天河北等地都密布牙科診所,以江南大道為例,多家均處於黃金地段。老城區有不少已有十餘年歷史的小牙科診所。
醫源性感染問題不容忽視。「如果消毒清潔不到位、沒有進行安全注射、該使用一次性醫用材料的時候沒有使用……像B肝、愛滋病等傳染性疾病,都可能通過這種治療途徑傳播。」
須防感染
有牙科醫生透露,幾十萬元到幾千萬元都能開牙科診所,差別在於設備和人才,有的診所在設備上不怎麼投入,有的卻投入數百萬元購買一臺機器。
門檻不高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民間組織和協會對行業基本起不到實質性的監管作用,衛計委等上級部門有監管權限,但主要是監督診所是否具備資質及是否發生了違規操作等情況。「牙科診所『貓膩』不少,有待未來監管內容更為具體、抽檢和曝光頻率更為密集。」
須強監督
一是看該機構有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一般都會「高懸」在診所醒目位置;二是看從業人員有無《醫師執業證》和《護士執業證書》等。同時還要「暗中觀察」診所人員操作以及環境情況等。
擦亮眼睛
提醒:別輕信祖傳 要看「兩證」
「大部分公立醫院的醫療水準都值得信賴,但民營機構往往有更便捷的服務或更實惠的價格,此時消費者就應具備一定的分辨能力了。」劉都東表示。
怎麼判斷一家牙科診所是不是「黑診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是看該機構有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一般都會「高懸」在診所醒目位置;二是看從業人員有無《醫師執業證》和《護士執業證書》等。
「如果屬於非法行醫,則意味著行醫者肯定沒有行醫資格,就算其有祖傳手藝在身甚至祖孫幾代口碑享譽一方,但只要執業者未經後期專業培訓、拿到相關證書,一旦出現緊急狀況,將無法保障就醫者的人身安全。」該業內人士坦言,不要小看口腔手術,其也屬於「開刀見血」的手術,同樣存在大出血、麻醉過敏或感染等種種就醫風險。
兩證齊全的前提下還要人、證相符。據了解,有個別診所就存在牆上醫生信息並非坐診醫生本人的現象,消費者只要不患「臉盲症」,對比一下照片和本尊還是很容易辨識的。仔細考量主診醫生資質可以看其畢業院校、從業年份、是否曾在公立醫院就職、是否獲得國家認證正規職稱等信息,不要輕信只有「某協會成員」「訪問學者」「某機構權威認證」等頭銜的醫生。
此外還應考察收費是「零打碎敲」還是按項目一次性「包圓」,以免低價進門,卻發現後期費用居高不下。
材料真偽優劣如何識別?業內人士透露,消費者可以提前做功課,現在很多耗材的出產地、價格、優缺點都非常透明,多問幾家或許可以節省費用、挑選到心水診所。
外國醫生治病比較好?有的只是「噱頭」而已。業內人士透露,只有在國家監管部門註冊、備案的外國醫生才值得信賴,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牙科醫生在自己的國家開診所治病,常駐外國坐診的機會較小,個別只是偶爾來華訪問交流或參與會診,但卻可能登上宣傳單成為主推明星醫生。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