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閱讀 | 一架蘇聯戰鬥機串起的歐洲往事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陳祥 經濟觀察網

舊時代的遺物能在聯邦國防軍中獲得一席之地,殊為不易。空軍的其他機型成為國家財政負擔,它們或者被銷毀,或者被半賣半送到國際市場上,畢竟蘇式戰機的版圖依然很大。

本 文 約 4021 字

閱 讀 大 概 需 要 10 min

作者 | 陳祥

photo | 東方IC

軍刊描述一件主戰裝備時往往給出一串枯燥數據,但冰冷機械之上常常有被人忽略的傳奇故事,故事總是牽涉到多個國家和多個民族。這武器可以小至一個火箭筒,大至一架戰鬥機,甚至更大。

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校奧利弗·諾思,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因「伊朗門」事件而名噪一時。時值中美洲受到蘇聯和古巴染指,諾思做報告時總放一套幻燈片讓演講更生動。幻燈片上是一具中國大陸製造的火箭筒,它最初被送給北越,在河內打上北越軍的序列號和印記,隨後被美軍繳獲,待1975年西貢易幟後又被北越軍拾到,轉送古巴。古巴先將它運到格瑞那達的倉庫裡,後給了桑地諾分子,桑地諾分子將它支援給薩爾瓦多的左翼反政府武裝,它被薩爾瓦多政府軍繳獲,送到美國人手裡展示。

1999年,翱翔在巴爾幹半島上空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空軍米格-29戰鬥機,以及圍獵它們的北約戰鬥機群,也有著不遜色於諾思那具火箭筒的故事。

南聯盟空軍永遠忘不了1999年3月24日這一天。時值科索沃戰爭之北約首日空襲,胸有成竹的北約試圖僅靠空中戰役就贏得戰爭。北約的確做到了,破了人類記錄,首次以單純的空中打擊贏得一場戰爭。

南聯盟的武器庫裡,只有16架蘇制米格-29戰鬥機是不落後於時代的戰機。它們屬於第127戰鬥機中隊,綽號「騎士」中隊。1987年,南斯拉夫從蘇聯接收了這批二手貨,成為第一個裝備該機的東歐國家。

蘇制裝備的一大特色是使用壽命短,這批飛機在1996年到壽命,加上軍費窘迫導致維護保養差,它們在大戰前夕只有5架能投入作戰。5架飛機全部出動迎敵,這是一場螳臂擋車性質的戰鬥。3架米格-29因故障返航,一架被北約的美制F-15、F-16戰鬥機團團圍住,最終被一架荷蘭空軍的F-16擊落,荷蘭空軍終於獲得二戰後首個戰果。

3月26日,兩架米格-29起飛,分別被荷蘭空軍的F-16和美國空軍的F-15擊落。南聯盟的精英飛行員駕駛最精銳戰機兩次上天戰鬥,都陷入被圍毆而無還手之力的狀態,他們拒絕再次升空送死。5月4日,「騎士」中隊的上級——第204戰鬥機團指揮官獨自駕駛米格-29衝向北約機群,被美國空軍F-16順利擊落。

從此,南聯盟的米格-29不再上空應戰。6月1日,南聯盟空軍司令、前米格-29飛行員盧比薩·維利科維奇中將,在視察薩姆-6防空飛彈部隊時死於空襲。

至此,米格-29一敗塗地,除了北約在裝備、訓練上佔壓倒性優勢,並且完全掌控戰場態勢,北約飛行員還得感謝來自東德的米格-29。1999年距離德國統一快有10年了,盤旋在巴爾幹半島上空的北約飛行員們,早已在歷次演習中跟扮演假想敵的米格-29纏鬥良久,摸熟了對方性能。

世事不時充滿荒誕的巧合,南聯盟昔日盟友東德的遺產幫助了今天的死敵,而那位死於美制「哈姆」反輻射飛彈的空軍司令,空軍生涯起步於駕駛美制F-84、F-86戰鬥機。如果人死前一瞬間能閃電般回憶一幕幕往事,當「哈姆」飛彈飛來之際,維利科維奇必將想起30多年前駕駛美國戰鬥機的青春歲月。那時候,他的假想敵是蘇聯戰鬥機,也可以包括東德空軍的米格-17、米格-19,以及最先進的米格-21。

儘管南斯拉夫被視為紅色陣營一員,但它跟蘇聯的關係緊張多年,它因此在1950年代得到大量美援,包括軍事援助。僅僅看美國送來的坦克和戰鬥機數量,就大得驚人,遠超過美國對一般盟友的援助數量。一旦蘇聯對南斯拉夫發起大規模入侵,東德在內的華約盟友們也將跟著出兵。

東德最後一個國慶節是1989年10月7日,東柏林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建國40周年閱兵式,誰都想不到是最後一次閱兵。這個國家誕生於1949年,它的軍隊——國家人民軍(縮寫為NVA)組建於1956年。

17萬人的NVA有4個軍種:陸軍、海軍、空軍、邊防軍。東德海軍是純防禦型的,負責在波羅的海西側巡邏、反潛、掃雷布雷、情報搜集、兩棲登陸,實力很弱。諷刺的是,海軍經歷的兩大危機卻與西德無關:1962年6月,大量蘇聯商船在毫無通報的前提下經過東德海域,海軍緊張派遣艦艇巡邏攔截;1986年,源於領海界線爭議,海軍與波蘭海軍在波美拉尼亞灣對峙,以波蘭退讓而告終。邊防軍則是最具東德特色的軍種,為了一道1393公裡長的邊境隔離線而存在。

陸軍是NVA的主體,平時分為第三和第五兩個軍區,對應負責國家南部和北部。每個軍區擁有1個坦克師、2個摩託化步兵師、2個預備役摩託化步兵師,在戰時組建成一個集團軍。東德國土不大,預備役部隊動員效果很高,足以在24到48小時內完成完全動員。然而,東德沒有在一場大戰中指揮這兩個集團軍的權限,指揮權歸蘇軍駐德集群(德語縮寫GSSD)。

全世界最龐大的軍隊——蘇軍,普遍缺編少員,GSSD是裝備與訓練最好、最齊裝滿員的單位,遂成全軍明星單位。一旦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GSSD是進攻西方國家的第一梯隊。下轄東德第3集團軍的一個蘇聯方面軍,進攻富爾達缺口;下轄東德第5集團軍的蘇聯方面軍,進攻北德平原。

這場戰鬥必將是前所未有的殘酷,尤其是富爾達缺口方向。一旦紅色裝甲集群突破這個缺口,西德的金融中心、交通樞紐法蘭克福,以及美軍在歐洲的重要空運中心——萊茵-美茵空軍基地,便暴露在華約大軍的履帶前。

不惜一切代價守住缺口,美國空軍在1950年代有瘋狂計劃,派遣F-100「超級佩刀」戰鬥機投擲Mk7戰術核彈。依照該機的航程,許多任務意味著有去無回。承擔如此重任,NVA的兩個集團軍得以在華約體系中享受最好的裝備、最嚴苛的訓練、最優厚的待遇。唯有如此,它們才有資格跟蘇聯最精銳部隊並肩作戰。

東德空軍是蘇聯空軍前線航空兵的袖珍複製,服務於兩個陸軍集團軍的一路向西攻勢。空軍還是最受國民歡迎的軍種,在1989年有4萬人,徵召人員的比例是38%居最低,而陸軍是60%,海軍50%。不愁湊不齊人,空軍將理科成績和俄語水平作為招兵硬指標。

空軍的主力,從新到舊依次是米格-29、米格-23、米格-21戰鬥機。按照規劃,戰鬥機部隊將擁有45架米格-29、135架米格-23、90架米格-21。實際上,米格-29隻有24架,米格-23是46架,空缺用廉價的米格-21來填。米格-23不受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的歡迎,蘇聯版本的可變後略翼性能差、保養複雜。

米格-29是蘇聯在1980年代服役的前線戰鬥機,航程很短,只能用於防守作戰。蘇-27戰鬥機和它形成高-低搭配,是當時蘇聯僅有的算得上現代化、可與北約一戰的戰鬥機。東德空軍在1980年代後期接收了24架,至兩德統一時,這批飛機機齡很新、保養很好。

西德在1970年代開始換裝美制F-4戰鬥機,本國、義大利、英國合作研製的「狂風」戰鬥轟炸機,兩者性能壓倒東德米格-29以下的戰機,更不用提西方空軍的訓練水準一向高於蘇聯。因此,米格-29成為西德惟一看得上的東德主戰武器。

舊時代的遺物能在聯邦國防軍中獲得一席之地,殊為不易。空軍的其他機型成為國家財政負擔,它們或者被銷毀,或者被半賣半送到國際市場上,畢竟蘇式戰機的版圖依然很大。

當然,米格-29首先要完成兼容性改造,尤其是電子方面要跟北約系統兼容。德國在1993年6月完成改裝,這批飛機在接下來的10年裡扮演了歷屆北約聯合訓練中的假想敵角色。美制F-15、F-16、F/A-18,法國幻影2000,瑞典製造的JAS-39戰鬥機,在跟米格-29的對抗訓練中積攢下寶貴經驗。近距離狗鬥性能優異,成為米格-19的最大優點,其裝備的NWU-2M頭盔瞄準具和R-73空對空飛彈被公認為狗鬥作弊器。

對抗訓練中,北約是以俄羅斯的戰鬥機部隊為假想敵,在科索沃戰爭中的輕鬆戰績只是一個意外收穫。北約吃透了米格-29性能的優缺點,發展出純熟的克敵制勝戰術。在巴爾幹半島上空的北約戰鬥機飛行員,面對對方戰鬥機部隊僅有的殺手鐧時胸有定見,只需要正常發揮出對抗演習時的水準即可。此外,蘇式空戰嚴重依賴地面指揮,而北約早已奪取了電子戰優勢,上天的南聯盟戰機猶如無頭蒼蠅不知所措。

24架米格-29,在1996年失事墜毀1架。2003年,德國以每架1歐元的象徵性價格,將全部22架送給波蘭,留下1架進空軍博物館。波蘭在1989年購買了12架米格-29,也正是在這一年,波蘭完成了期盼多年的政治轉型。轉手的米格-29經過修理,只有14架繼續服役,波蘭直到2006年才得到第一批美制F-16戰鬥機。

藉助米格-29,相關部隊人員在兩德統一後的去向也是最幸運的。德國首先設立一個臨時性的接管軍事機構——聯邦國防軍東部軍事司令部,直屬國防部。它負責接管NVA所有機構、人員、設施,並對NVA進行軍事原則、條令條例、組織體制上的西德化改造。首先,一概撤銷NVA中普遍存在的宣傳部門、情報部門、各級軍事法庭,他們是斯塔西監視軍隊的工具。將級軍官一律在1990年10月3日前退休,校級軍官的留用由西德方面新成立的一個軍官選拔委員會說了算。

50到55歲的軍人要進行一次全面體檢,超過55歲者、體檢不合格者一律退休。50歲以下的軍官和士兵,不少人直接換上西德軍服,薪水待遇與西德人無異,但還要經歷兩年試用期。1990年,5萬人被吸收進入聯邦軍隊,很快淘汰3萬人,剩餘的人籤了一份自1991年起為期兩年的合同。能留用者被昔日同僚看作幸運兒,他們自然包括了米格-29部隊裡的很多人。邊防軍官兵則站在米格-29部隊的相反面,他們最受社會上下的歧視,因為背負著始於1960年的《開槍射擊令》。

1999年3月23日至6月10日,東德米格-29部隊成員們也退役得差不多了,當他們在電視、報紙、雜誌上看見南聯盟米格-29悲慘遭遇時,想必心底裡波瀾起伏。

(參考書籍:《最後一道命令》,(德)特奧多爾·霍夫曼/著,海南出版社,2001年7月;《受到攻擊:美國的一個故事》,(美)奧利弗·諾思/著,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1月)

The END

原標題:《午間閱讀 | 一架蘇聯戰鬥機串起的歐洲往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解體的蘇聯有多窮?一架戰鬥機只要10噸豬肉,2個熱水瓶換摩託
    二戰之後的蘇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蘇聯無論是在二戰時還是二戰後,整體力量都十分的強大。二戰後和美國進行爭霸,後來由於大力發展軍備競賽,加上遭受美國為首的北約進行全方面的經濟制裁,導致經濟崩潰最終只能解體了,成為了冷戰的輸家。美國在二戰中,一直在默默的出售軍火大發錢財,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蘇聯解體後美國更是坐穩了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現在,同時也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 蘇聯的紅色毛驢,曾保衛中國領空,短小精悍的伊16戰鬥機
    說起蘇聯的戰鬥機,大家印象都是蘇-27,蘇-30這類主流戰機,這次再來介紹一款,與P26戰鬥機誕生於同一時代的單翼機。來自毛熊的國度,蘇聯伊-16戰鬥機,與P26戰鬥機不同的是這款單翼戰鬥機,成為了蘇聯在二戰初期空軍主力,這款戰機性能如何,又造就了怎樣的傳奇之旅?
  • 一架戰鬥機3毛錢,此國一口氣買了23架,只花了1歐元!
    現代戰鬥機威力強大,但是價格也實在不菲。就拿第三代戰鬥機來說,美國的F-16戰機一架就需要3000萬美元,而F-35戰機的價格則接近1億美元,還有更誇張的,那就是法國的「陣風」戰機,印度進口的「陣風」戰機,單價就超過了2.5億美元。
  • 蘇聯最快的戰鬥機,名震一時的米格25,為何在海灣戰爭中不堪一擊
    米格25戰鬥機之所以在海灣戰爭中不堪一擊,和一位叫別連科的飛行員有很大的關係。別連科出生於1947年,他的父親是蘇聯軍人,青年時期的別連科子承父業,成為了一名蘇聯飛行員。當時美國和蘇聯正處於冷戰時期,雙方都想要獲得對方的武器機密,美國通過重金獎勵的方式,誘惑了很多蘇聯飛行員駕駛戰機叛逃。在美國巨額獎勵的誘惑下,從冷戰開始一直到冷戰結束,共有超過120名蘇聯飛行員駕機叛逃。
  • 蘇聯解體後,我們購買蘇27系列戰鬥機為俄羅斯經濟注入新鮮血液
    1987年挪威空軍的P-3B反潛巡邏機在巴倫支海上抵近偵查,蘇聯派出大名鼎鼎的蘇27戰鬥機前去查看,駕駛這架蘇27戰鬥機蘇聯飛行員曾2次逼近驅除挪威的P-3B反潛巡邏機,但挪威這架P-3B反潛巡邏機仍然第三次再次折返抵近偵查,憤怒的蘇聯飛行員駕駛蘇27戰機直接從P-3B機腹穿過,用垂尾將P-3B右側的發動機劃開一道大口子,挪威這架飛機險些墜毀,最後只能急忙離去
  • 世界上飛行最高的三架戰鬥機,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不是第一
    1、F-22猛禽 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是目前飛行高度最高的戰鬥機之一。 F-22戰鬥機於1997年開始生產,一直到2011年停止生產。
  • 澳大利亞空軍:摔了一架二手戰鬥機,需要新戰鬥機來補充
    澳大利亞空軍,這架摔下來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似乎並沒有完全被摔壞,但是火箭式彈射座椅開啟工作模式以後,將會產生強大的噴射火焰,將飛行員彈出駕駛艙,必將對戰機座艙設備造成致命的毀傷。因此,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摔機的嚴重飛行事故發生以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必將對其進行綜合評估,且對事故原因進行進一步調查,在評估的基礎上做出這架摔下來的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是否能修復繼續在空軍中服役,還是徹底報廢退出現役。
  • 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民用客機復興夢,竟由這兩家戰鬥機設計局撐起
    這是繼SSJ100(蘇霍伊超級噴氣100)支線客機後,俄羅斯第二種完全脫離蘇聯時代烙印的噴氣式客機。有趣的是,研製MC-21的雅克福列夫設計局,和SSJ100的研製方蘇霍伊都是戰鬥機方面的大牛,蘇聯時代的民機大牛圖波列夫和伊留申已經是老態畢現。據俄新社等外媒報導,伊爾庫特公司製造的首架MC-21-300型新一代客機,2017年5月28日在伊爾庫茨克首飛成功。
  • 美國貝爾P-39「飛蛇」戰鬥機
    貝爾P-39"飛蛇「戰鬥機 貝爾P-39"飛蛇「戰鬥機 P-39D也服役於歐洲戰場,但損失較大。皇家空軍601中隊曾經使用過P-39,但遇到了不少問題,僅僅參加了一次作戰行動就不得不更換。但自1942年年末起開始在北非作戰的美國空軍使用P-39卻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 川普說最喜歡的同時,一架大黃蜂摔了:波音戰鬥機未來一片慘澹
    同日,一架雙座F-18戰鬥機在佛羅裡達墜毀,整架飛機摔在泥濘海灘上,機腹朝天,兩名飛行員雖然成功跳傘,但報導稱這令名飛行員已經在送醫後身亡。相比被更多人看好的洛馬F-35戰鬥機,川普對波音「大黃蜂」情有獨鍾,此前在跟洛馬公司砍價的時候,就威脅會為美國海軍採購更多的「超級大黃蜂」,逼迫洛馬公司同意F-35戰鬥機降價的要求,F-35A最終單價將降低到8000萬美元左右。
  • 美國稱F-35是五代戰鬥機 這種叫法已表明向過去的蘇聯投降了!
    而蘇聯則和美國不同,第一代米格19代表超音速的起點,它們在第二代戰鬥機時米格21服役了太長的時間,因此蘇聯認為米格21是他們的第二代,他們第三代戰鬥機發展走入歧途,發展的米格23,25用時過長,雖然技術水平和美國F4屬於同代,但是蘇聯認為那是他們的第三代戰鬥機。而和美國的第三代戰鬥機匹敵的蘇27,米格29蘇聯認為是第四代。
  • 三大國戰機數量:美13200架,俄3800架,另一個成就令人振奮
    當然了,對於當時的歐洲國家而言,飛機被發明出來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在戰場上。不過,事實上,飛機在試飛成功後,並沒有立即投入軍中服役,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中,飛機是被用作貨運客機和民用客機來使用的。儘管從上個世紀開始,世界各國便開始研發飛機的製造和使用,但由於時代因素的限制,一直到現在為止,各國的空軍發展依然參差不齊,有的國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他們的戰鬥機永遠都被各國軍隊列為「精英」。比如美國,有的繼承前輩們的遺產,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新時代的更新換代,製造出最先進的戰鬥機。而有的國家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到現在製造的戰鬥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 歐洲首次進入隱身戰鬥機時代:義大利宣布F-35具備作戰能力
    12月5日的世界武器貿易中心網站也發布消息 ,義大利空軍司令阿爾貝託羅索(Alberto Rosso) 在阿曼多拉基地宣布,義大利空軍的F-35A戰鬥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這些戰機的總累計飛行小時數已經超過2000小時。因此,義大利成為歐洲第一個宣布F-35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國家,英國也將在年底前宣布其F-35B戰鬥機具備這種能力。
  • 3毛錢一架,波蘭買了23架還包郵
    這筆交易發生在這個時期初的德國與波蘭,交易對象是23架米格29戰鬥機,交易總金額1歐元。沒錯,波蘭1歐元買了23架戰鬥機,1歐元大概是人民幣8塊錢左右,也就是說只需要3毛錢就可以購買一架當時還算先進,蘇聯研製的米格29戰鬥機,那麼德國為什麼要以如此「喪心病狂」的價格賤賣米格29呢?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原創 孫磊東 航空知識之前航知為大家整理了美國和蘇聯的戰鬥機家族譜,很多朋友表示意猶未盡!所以,勤勞的小編再次上線,開扒!今天,我們開扒西歐戰機!話不多說,先上個猛圖!!!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3)
    ,法國一型單發三角翼多用途戰鬥機,是法國第一種第四代戰鬥機,也是第四代戰鬥機中唯一採用不帶前翼的三角翼飛機。,是歐洲「三雄」戰鬥機之一,也是一款戰鬥、攻擊、偵察兼具的多功能戰機,憑藉續航距離的妥協、汰換運用上的容易性與高效能低價位的實現,使其成為當今世界最具關注度、最暢銷的戰鬥機之一。
  • 抗戰,70噸桐油就能換一架蘇聯戰鬥機?美國也寧要桐油不要礦產
    當時世界各國都陷入一片混亂,最後願意幫助中國的只有蘇聯,不過蔣介石有自己的想法,他始終認為蘇聯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盟友,就算蘇聯願意給中國提供貸款和銷售武器,蔣介石也是理都不理一下,國民政府一門心思只想求美國幫忙。可惜美國的保守派太過頑固,他們根本不想因為這個事而得罪日本,別說銷售武器裝備了,連其他物資都得帶著現金去美國本土購買。
  • 唯一速度達到3馬赫的轟炸機多恐怖,機翼尾流能將一架戰鬥機捲入
    迄今為止,能達到這一速度水平的實用飛機寥寥無幾,只有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米格-25高空高速截擊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SR-71戰略偵察機可以與之相比。儘管如此,這一冷戰時代的產物,最後還是夭折了。
  • 無人飛機事件,青年在散步,卻被千裡之外的外國戰鬥機一頭扎死
    可突然不遠的天空處傳來了陣陣轟鳴聲,青年再抬頭一觀究竟時,一架飛機已經呼嘯而來,而且非常精準的砸向了青年的頭顱,青年可能看不到了,這架掉下的飛機後面還跟著兩架,只是他們沒有掉下來,此時正在墜落出上空處盤旋。這就是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的米格23橫穿歐洲事件,一架本不該出現在比利時的蘇聯飛機飛躍千裡,然後砸死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菲律賓空軍無一架戰鬥機 只靠老舊螺旋槳飛機
    奧科爾對本社說:「我們最後一架戰鬥機在2005年退役。」他所說的是4架機齡40年的F-5戰鬥機,於1965年購自美國。空軍發言人米格爾·歐內斯託·奧科爾說,軍用飛機編隊處境危險,印證了2010年政府審計所發現的393架飛機中只有91架「擁有執行任務的完全能力」。奧科爾對本社說:「我們最後一架戰鬥機在2005年退役。」他所說的是4架機齡40年的F-5戰鬥機,於1965年購自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