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葫社」,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晚7點免費收到公眾號精彩文章。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謝謝!
不管你是老人小孩,男人或是女人,你都需要一個葫蘆!
模是模型,也就是葫蘆撞子或陽模,分六瓣七條、八瓣九條拼制而成;範是由撞子翻出的陰模。除了本長葫蘆外,其他無論是官模、安肅模、三河劉、天津模等都離不開模與範。
木範
範的種類分為木範、瓦範、紙範、石膏範,也就是常說的木模、瓦模、紙模、石膏模,其中紙模又分為細紙模和草紙模(糙紙模),另還有布模(無紡布)。
木撞子
最早官模葫蘆使用的是木範,用四塊梨木拼制,中心挖空,內陰刻所需圖案題材,這種模子的優點是可多年使用,缺點是每模只能範一個葫蘆,產量很低。
木範葫蘆
此後在木模基礎之上,逐漸發展出現用五塊或七塊梨木旋製成的模。在模外面雕刻花紋,此為陽模,然後在模具上覆泥,待泥稍幹將木模中心抽出,使木模之分瓣木條依次拿出,再將泥範入窯燒制定型,此成瓦模。
瓦模
瓦模可將一件陽木模翻製成多個瓦模,增加了範制葫蘆的模具降低了成本,不過有些泥範在入窯燒制時有變形。木模翻制瓦模的技術無疑提高了範制葫蘆的產量,官模、三河劉、民國時期的天津模多採取這種方法。
瓦範葫蘆
如果瓦模在燒制過程中出現裂痕、氣泡等問題也就成了「廢模」。為了「變廢為寶」,有人發明了瓦模內糊紙的方法,這樣不僅避免了浪費,而且還省去了修模打磨的工序,而且範制出的葫蘆皮質細膩光滑,可謂一舉多得。隨著這種工藝的推廣,紙模也就隨之發展起來。
李六紙加瓦平底棒子蟈蟈葫蘆
據天津的老玩家回憶,民國時期天津已有人使用紙模,只不過當時的紙模,尚需纏制布條以增加強度。在這些紙模範家裡,特別需要提到李六,他以草紙制模範出的葫蘆,紋路粗獷,尤為出色。
紙模
紙模出現後經歷了多次改良。王世襄在《中國葫蘆》一書中對紙模的描述是:用紙包裹木模(撞子)再範製成瓦模,瓦模內有紙紋,範出的葫蘆亦有紙紋,即為紙模。現在的紙模則是使用宣紙、草紙、皮紙等材料,層層裱糊於木撞上乾燥成型。可見不同時期的紙模工藝還是有較大差異。
紙模的透氣性優於石膏、瓦和木製模具,且具有伸張力,所以葫蘆厚度生長較均勻,乃其他模具所不及,所以使用紙模葫蘆皮質遠優於其他模具葫蘆。用來蓄蟲,發音圓渾,厚重,通透清晰。
再來說說以石膏為主要材料製作而成的石膏模葫蘆。由於石膏凝固迅速,所以製作模具簡便迅速,產量遠大於其他傳統模具葫蘆。石膏模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範制葫蘆的產量,使得昂貴的範制葫蘆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
溫馨提示: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本號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歡迎轉載請標註來源!
一個聚上萬人脈的葫蘆圈子
弘揚中國葫蘆精神 彰顯中國葫蘆氣派
關注葫蘆前沿熱點 報導中外葫蘆新聞
『下拉到底 閱讀原文 超精彩』
長按手指,識別二維碼
關注訂閱「葫社」,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
歡迎投稿:ihushe@163.com
搜索公眾號:ihushe加關注
目前1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葫社」是先進的葫蘆藝術社交平臺-藝術家以及葫蘆愛好者們可以在這裡創造美、發現美。傳遞葫蘆文化,分享葫蘆知識,探索和實踐「網際網路+藝術」的真正進程,致力於打造以葫蘆知識學習、研究、分享的資訊社交第一平臺。
好看 動動手指點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