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9月2日電(記者王曦)「離開學校半年多,終於能回到明亮的教室裡學習了!」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哈鎮長板橋村,22歲的大學生甲古小華早已整理好行李,即將坐上西昌開往成都的大巴車,開始他大二階段的學習。回想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上網課,靠著自己的雙手搭建「懸崖自習室」的經歷,甲古小華感慨頗多。
甲古小華是這個村子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2019年6月考入了成都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他家所在的長板橋村坐落在西昌市安哈鎮的一個小山坡上,彼時村裡有一百來戶村民家裡還沒有條件通電。這些家庭長期使用水力發電機進行發電,一年有長達四五個月的枯水期,村民們手機沒電時,只能步行幾公裡到山腳下的鎮上去充電。
↑甲古小華在半山懸崖上用簡易編織袋搭起的自習室,這裡才有手機信號。楊淇攝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整個學期的課程都需要在網上進行,可家裡的手機信號又不穩定,甲古小華只好拿著手機滿山轉悠,找到黃土坡高處信號最好的一塊地方,用幾根木頭和編織袋,搭起了屬於自己的「懸崖自習室」。
「我沒有什麼資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我也會覺得自己很厲害!」甲古小華說,這個「自習室」不僅有穩定的手機信號,順著旁邊的懸崖爬下去,還有一條小溪,很適合水力發電,所以用一套舊的小型水力發電裝置,接線到坡頂供電,用自己的雙手搭建了這間充滿希望的「陋室」。
↑為了修理髮電機,甲古小華自學到了不少機電維修知識。楊淇攝
自製的小「水電站」容易塞滿泥沙,每當發電裝置堵住時,小華都要踏過黃土坡,小心翼翼地抓緊懸崖上的草木,沿著近80度的陡坡滑下,到溪水中清理樹葉和雜物,啟動發電裝置,再原路爬上山坡,接線通電。「有時候風沙比較大,頂棚就很不穩當,下雨的時候也會有點漏水。」這個不足兩平方米的自習室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甲古小華覺得自己用智慧點亮了一盞燈,受一點苦也是值得的。而靠著這一盞燈,他每天可以多出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甲古小華經常要維護從溪谷引至懸崖自習室的電線。楊淇攝
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甲古小華的學費靠貸款,生活費靠助學金和獎學金。刷盤子、做服務員、兼職快遞揀貨員……甲古小華在大學的課餘時間幾乎全部用來做兼職,他想攢些錢把家裡破舊的土坯房修繕一下,讓父母能安心養老。
支撐著小華一路走來的,除了對知識的渴望,還有來自社會公益的力量。幾年前,他考入西昌最好的高中後,幸運地成為「99公益日」出資扶持的學生之一。「生活再苦再累都沒關係,只要能上大學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甲古小華一直背在身上的電腦,也是一對中國臺灣的夫婦捐贈給他考上大學的禮物。
↑通上電,有了手機信號,甲古小華就能夠用電腦上網課了。楊淇攝
一個月前,甲古小華家裡所在的片區通了電,村民們紛紛開始為家裡添置電器。「我想買個電冰箱!」甲古小華說,以前家裡的豬肉都沒辦法儲存,現在通電了,各種電器都想買回家。
這個假期接近尾聲,小華也即將走出大涼山,返校學習了。「自己雖然在外面闖蕩,但家還是在那個地方。」即便生活環境艱苦,但怕父母不習慣外面的生活,甲古小華還是堅定地想要把未來的家安在大涼山,「畢業後想成為一名公務員,繼續為這片土地發光發熱。」
來源:半月談、新華社,如果你有原創文章、視頻、音頻、圖片等,歡迎大家投稿給我們,投稿郵箱:lvrenweixin@126.com。
喜歡就「點讚」+「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