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好奇過糖果的名字呢?雖然一眼就能感受到濃濃的佛教味,但是來源究竟是什麼?以下是漫聊君(請叫我狼學家)稍作考據整理而成的資料,容我為大家介紹一下。
順序分別為:哼將糖,哈將糖;鋼軀糖,夜叉戮糖,月隱糖。
1.哼將糖、哈將糖
哼將哈將其實是簡體翻譯,而切換成繁體字會是阿攻糖、哞護糖,繁體的其實更符合原文意思。
佛教阿攻、吽護來自於「阿吽」一詞,日文發音「阿恩」「A UNN」,為傳至日本的梵文音譯。梵文字母的排列,以阿音為首,以哞音作結。以此,阿哞引申含意為:宇宙的開端直至終結、陰與陽、也就是宇宙萬物。
另外阿字也可比喻為真實、求道之心,哞字也有智慧、涅槃的含意。那為何要用上這兩個字呢?
阿哞兩字在日本中,被應用在金剛力士上,也就是經常在日本寺廟中見到,立於門口的一對守護神,俗稱仁王(nioh)。
開口的力士稱為「阿形」(agyo),閉口的力士稱為「哞形」(ungyo) 。一般來說,阿形在右,哞形在左。但並不是所有寺廟皆如此,甚至有的廟只有一尊金剛力士,因此最好的辨別方法仍是觀察神尊的嘴巴。
在只狼裡,哼將糖哈將糖的原型即是取自這兩尊金剛力士。阿形金剛力士化為利劍攻擊,哞形金剛力士化為重盾守護,一同擊退來犯的佛敵,理解到這點後,金剛山的路上看見這兩位會格外有趣。
2. 鋼軀糖
接著是剛軀之糖。以前兩顆糖果的命名規則來看,我們可以理解到:剛=某位神明的名字之一字,軀=軀體。再看看圖像,三頭六臂,手中各拿了不同的道具。左右眼似乎不同於常人,這會是誰呢?
原型即是,金剛夜叉明王!
三頭六臂,手持金剛杵、箭、寶劍、金剛鈴、法輪、弓、矛等等,共有五眼,左右眼各兩個,額頭也一個。曾為噬人夜叉,人人恐懼的存在。後因為大日如來而改邪歸正,成了五大明王的一員。此後,噬人夜叉的傳聞變成「只食惡人、護善的聖神」。也因此成了日本戰士們信仰的破敵勝利之神。
彌山院會製作這鋼軀糖,除了要穩固重心、防禦忍者的攻勢外,想必也是祈求金剛夜叉明王保佑。雖然還是不敵咱們卑鄙的外鄉人啦。
另外補充,金剛夜叉明王的梵文:vajrayaka。意思是:金剛杵夜叉。金剛杵是能操縱雷電的神器,也就意謂著他是能以雷電之力貫穿一切的聖神。
3. 夜叉戮糖
原型推測為鳩盤荼,八部眾之一。也就是『舎利弗問經』、『法華經』、『金光明最勝王經』中提到的夜叉眾。通常外型為怒發沖天、怒目視人,不過經典中沒有提及鳩盤荼的形象,具體長相不明。
奈良興福寺中的鳩盤荼為一頭兩臂的武人。
婆羅門教的寺廟會擺放一對夜叉在門口做守護神,日本的金剛力士也是受此影響。或許是因為如此,後人給予夜叉的形象跟金剛力士比較下,除頭部以外相當地神似。夜叉會吞噬人的鬼神形象,讓人聯想到殺戮,只狼中被引用成了夜叉戮之糖。
4. 月隱糖
因其特徵不多,推測為同樣外觀樸素的月光菩薩。月光菩薩象徵月亮,沒有固定形象,常與象徵太陽的日光菩薩成對出現,一同輔佐藥師如來。
不同於前幾顆糖果的架式,使用月隱糖時需要盤坐,藉由冥想來集中精神、控制情感來達到隱藏自身氣息的境界。月光菩薩是黑暗中的皎潔之光,隱秘之中導邪入正,相當符合忍者的形象。
遊戲中,首次能在老鼠(鬥笠忍者)的附近撿到,沒記錯的話老鼠們也會有機率掉落。
大致如此,感謝大家的收看。怪不得遊戲裡只要咬糖、擺出對應的架式就能有神力降臨,真是方便啊。我也好想有一卡車的月隱糖,這樣一來就算不是月黑風高也能,嘿嘿,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