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2月27日,據合肥市教育局發布消息,根據《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通信管理局、安徽省廣播電視局關於印發〈安徽省普通中小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相關要求,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合肥市數據資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全市普通中小學新冠肺炎防控延遲開學期間實施線上教學工作的通知》。
一、時間範圍
1.實施時間。3月2日至春季學期開學。正式到校學習時間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經科學評估後公布。期間,各類培訓機構和學前教育機構等不得開展線下培訓和保教工作。
2.實施範圍。全市普通中小學。
二、課程要求
1.課時安排。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制定線上教學安排,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小學一、二年級每天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60分鐘,每次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20分鐘;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每天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80分鐘,每次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20分鐘;初中七、八年級每天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150分鐘,每次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30分鐘;高一、二年級每天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180分鐘,每次線上學習時間不超過30分鐘。特教機構要根據特殊兒童實際情況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線上教學。要增加課間休息次數、延長課間休息時間,注意用眼健康。
2.學科安排。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五育」並舉,科學實施線上教育教學。組織學生參加電視教學的學校按照省教育廳公布的各學段各年級各學科教學進度表執行(見文末二維碼);前期已經實行網絡、資源平臺、社交平臺等線上教學的學校結合預習指導課的實際情況,按照課程標準統籌安排教學進度。普通中小學要嚴格執行教學進度,嚴禁超標準、超進度、超難度、超負荷教學。
3.幼兒園要指導家長開展親子活動,不得對幼兒實施線上保教。
三、教育教學形式
1.堅持縣區統籌,多種平臺優勢互補。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原則,努力做到全覆蓋,保公平。市教育局將通過電視頻道、網絡電視平臺等多種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周一到周五每天定時播放課程教學, 並安排網絡電視點播(具體播放頻道、方式和時間另行通知)。各地各校可採取電視教學、網絡教學與資源平臺、社交平臺互動互補的形式,處理好原有的線上教學方式與新提供的線上教學方式之間的關係,確保線上教學穩定有序地進行,確保線上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對確因特殊原因無法通過電視或網絡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學校按照「不落一生」的原則,採取學生自學、電話答疑或開學後單獨組織教學等多種方式,確保教育教學全覆蓋,維護教育公平。要特別關注防疫阻擊戰一線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隨遷子女、困難家庭子女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幫扶落實工作,通過多種方式提供幫助。
2.堅持「雙師課堂」,線上線下相互補充。電視教學和網絡教學採取「雙師課堂」的形式,即採用教師錄播或直播授課與本校本班任課教師網上管理、課後輔導雙「配置」。在播放或直播教學時,班級任課教師要履職盡責,課中做好聽課、在線管理,課後利用多種社交平臺等線上方式做好答疑、作業批改和反饋以及個別輔導等工作。
四、教學教研要求
1.創設良好教學環境。學校、教師要保障教學空間相對獨立、安靜、安全,具備必要的軟硬體設備。要加強對教師、學生及家長的平臺使用指導,注重線上教學的效果跟進和分類指導,切實提高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實效。要發揮班主任的主體作用,提前將教學計劃、課程表傳送給每一位學生及家長,組織並指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
2.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尊重不同學段、年級、學科教學特點,尊重學生居家學習的實際,遵循線上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遵循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學生不同類型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規律。嚴格遵守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學段以及高中學段的課時時長、課間時長規定,確保學生勞逸結合,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安全。要按照學科課程標準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合理安排教學進度,適當降低教學難度,科學布置學生作業,及時反饋教學情況,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我管理時間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3.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學科教師要著眼長遠,克服原來的慣性思維、路徑依賴,鑽研線上教學策略與方法,實施精準施教、科學施教,根據線上教學實際,充分備課,不照搬線下教學方案,不硬套現成課程資源;重視指導學生自學自育,給學生材料、方法、工具、時間;重視學生居家學習活動的組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堅決杜絕「線上滿堂灌」現象;重視學生學習成果交流分享,適當安排學生作業量,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交流分享學習成果;重視矯正反饋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居家學習的效率,鞏固居家學習的成果。
4.提升網絡教研水平。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教師片區研修、骨幹研修、學科研修、項目研修和網絡研修等研修共同體建設。有效利用社交平臺軟體,適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科學使用信息化軟體,保障師生順暢交流,實現網絡教育資源多樣化。學校認真組織校本研修,開展以學段、年級、學科教師為基本單位的集體備課、問題研究、資源共享,養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習慣,將線上教學中的困難化解成為我們教師專業成長動力,紮實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5.優化課後輔導解疑。要組織在「雙師課堂」聽課和在線管理的任課教師,通過電話、校園平臺、教師個人空間、班級空間、微信群和QQ在線等社交平臺提供輔導和答疑,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班主任建立班級學習共同體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促使居家學習的同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積極開展學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要統籌學生作業量,不得安排過多、過難和學生無法獨立完成的作業。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安排書面作業,其他年級作業時間每天不超過半個小時;初中不超過1個小時,高中不超過2個小時,不得強行要求學生家長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列印和批改作業,不得向家長布置作業。
6.統籌好與線下教學相銜接。教師與學生對線上教學均有適應過程,實際教學效果與線下現場教學將有較大差距,學校要做好開學恢復線下課堂教學之前的學情分析,對學生居家學習情況進行摸底,對學習質量進行診斷評估,有針對性地調整學校、學科教學計劃,優化新學期教學策略,確保學生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
各學段、各年級及各學科教學進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