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9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25日開啟,此次的語文試題中,出現了大陸電視劇《延禧攻略》相關內容。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大學學測1月25日登場,第一天的考試科目為英文、語文、社會。大考中心表示,這次語文(選擇題)試題閱讀題組比重增加,包含文學藝術,及天文與社會科學,擴展閱讀素材的多元性。
人文藝術精神的底蘊在試題中展露無遺。值得一提的是,第42題出現了大陸電視劇《延禧攻略》的相關內容。
考生表示,考題文言與白話並重,結合電視劇《延禧攻略》,增加了題目的趣味性,著重考察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死板的單純記憶題較少,須透過平時的廣泛積累,才能快速理解題目。
中時電子報稱,《後宮·甄嬛傳》多年前在兩岸三地播出後,熱度持續至今。《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接連上檔。島內電視臺對《延禧攻略》抽絲剝繭的分析程度,更被戲稱為「比高貴妃宮鬥都認真」。厲害的臺灣歷史學家甚至挖出,臺灣竟然有福康安的紀念碑,而福康安就是大家恨死了的爾晴的兒子。
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臺灣民眾喜歡看《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等歷史劇,是因為那是貼近我們民族文化的內容,有親近感,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價值取向推動「去中國化」,但在民間是「去」不了的。
他也提到,現在不管是學測、指考還是閱讀測驗裡,一定有詩詞古文才能測出中文程度,補習班也教這些課外教材,「那些推動去中課綱的官員,真的就讓自己的小孩只念新課綱裡的內容嗎?說不定也把小孩送去補習」。
大陸劇在臺灣一直有固定收視群,年齡層偏高,但從《後宮·甄嬛傳》開始,臺灣的大陸劇觀眾群開始擴大,同時越來越年輕,《琅琊榜》和《軍師聯盟》等都成為臺灣年輕網民瘋狂的追劇目標。
雖然臺當局正在大幅修改各級學校的課綱,減少古文比例,但並不能澆熄年輕人對大陸歷史劇的興趣。有網民表示,課本中的文言文大幅縮減,並不妨礙他們欣賞古文的喜好,即使理解程度降低對追劇造成一定影響,但拿出手機搜索一下就能解決。
臺媒稱,雖然民進黨當局又在對歷史課綱進行「去中國化」,但這些大陸歷史劇就像「解藥」一樣,讓臺灣年輕人體認到兩岸的歷史聯結。
就大陸影視節目風靡臺灣的現象,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此前表示,中華文化本來在兩岸就是相通的,兩岸間包括文化、影視、娛樂等方面的各領域交流合作在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融洽同胞親情和實現心靈契合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編輯:王瑜
中國日報(ID:chinadailywx)綜合海外網、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