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標準的北方人,如果對你說冬天的時候需要一個除溼器,貌似有點扯。因為全國人民都知道北方的冬天是有供暖的,所以家裡一般都會是乾乾的狀態。所以我家裡有一個加溼器。那問題來了,北方人到底需不需要一臺除溼器?
需要也不需要!
如果說需要的話,一般有幾種情況我們會用到加溼器:
1,在供暖前的一個月,也就是十月份的時候。那個時候天氣轉涼,而又沒到供暖的時候,所以往往屋子裡會有潮乎乎的感覺;
2,在供暖後的一個月,一般是在三月到四月之間,原因和上面一樣;
3,如果你住在一樓的話,那我覺得上面的兩個時間段更是會讓身體的感受非常的不爽。
所以如果家裡需要一臺除溼器的話,首先就是這東西不能太貴!因為一年之中使用的時間加起來也就60多天!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太佔地方。畢竟在不用的時候,得方便我們收納。然後還得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沒錯,特別是給父母用的情況下。
我爸媽就住一樓,到不是因為年紀大了上樓費勁,而是因為老人喜歡種菜! 農耕民族的本性,被老人詮釋的多麼到位。因為我爺爺奶奶在世的時候,就喜歡種菜。然後我爸喜歡種菜。到現在弄的我也喜歡種菜了。
拆開包裝就能看見這東西的後面被四個膠條粘上了,應該是為了避免運送過程中掉落。我這款是伊島的D15,是這個牌子裡最便宜的。本來用的時間也不上,所以就沒必要買特別貴的。
當然,如果你家裡特別潮溼,常年陰冷冷的那種,那就選個貴點的。如果是南方朋友,買最貴的!
上面這個地方是散熱部分,畢竟這東西運行起來功率還是不小的,沒個散熱的地方真不行。而且說明說裡明確說,這東西前後左右上上下下都要有足夠的空間,我看著那意思,是讓這東西房屋子中央效果才是最好的。
下面這個部分是水箱,我猜想是把屋子裡的溼氣都收集起來,然後存水的。這好像是廢話……那我就疑惑了,要把這13升的水箱灌滿,那屋子了裡不得老溼老溼了啊!
思緒啊,不知不覺就回到了15年前我上大學那會……作為一個東北人到革命發源地去上大學,對我來說身體上的打擊比心理強烈太多了。還想著冬天肯定不能冷了吧!!??
沒想到啊,潮溼陰冷的宿舍,永遠冰冰涼的被窩,以及洗完一個月都不幹的襪子。。。。。。噩夢啊!噩夢!!
這誰想上面那個橢圓形的部分是插管子的,就是說倒水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這樣直接拿下來倒水,另一種是插根管子排水。看介紹說,插管子排水適合這個除溼機一直工作的狀態,然後就一直有水流出去。這不禁又讓我想到,難道是放澡堂子裡用?
這個上面的出風口設計的倒是挺有意思的。其實本來沒必要設計成這樣,這種波浪式的和平平的出風口設計,在使用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但是這種設計看起來就比那種平平的設計好看多了,擺屋子裡也能愉悅下心情。
看似物理按鍵的位置,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按鍵,而是採用了觸摸式的設計。但是在設計上卻做了凸起的形狀,讓手指有觸摸感。我感覺就像是鍵盤上的F 和 J 。
開機之後顯示的是房間內的溼度,嗯,冬天的我家客廳只有29%的溼度。我在想,要是再把這個除溼機打開,用不了多久我會不會就變成乾濕了。。。。。。
這個時候我就突然想到,其實這個東西可以放到浴室使用。反正我每次洗完澡浴室裡都是水汽繚繞的,把這個放裡面就可以完美的解決了開窗戶冷不開窗戶溼的狀態了。
功能方面也非常簡單易用,從左到右,睡眠按鍵,定時,溼度設定和開關機。都挺簡單的功能,那個除溼的設置從30%、35%、40%、45%以此類推到80%,只要達到設定的溼度了機器就自動關閉。80% ????這是不是有點太高了啊!
總結:我特意試了一下洗完澡的狀態,大概用了20分鐘左右,溼度從80%下降到40%。我也沒試過其他的,反正總體來說算是滿意的。好了,現在我要到臥室把加溼器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