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7月8日,安以軒發一條微博稱自己點麥當勞外賣卻被燙傷,迅速上了熱搜。
微博中稱,麥當勞將高溫熱飲裝進薄薄的紙袋中,沒有環保杯架,甚至沒有厚紙板,很容易讓人不小心被燙傷,並附上了事情發生時的視頻。
這條微博發出後,並沒有起到安以軒以為的提醒作用,相反,安以軒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指責,臺灣的麥當勞出了問題,為什麼要艾特內地的麥當勞?
麥當勞的官方帳號也隨後表示,安以軒吃的麥當勞並不是內地運營的,在中國內地,麥當勞有相關操作規範防止飲料打翻。
維權維錯了地方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本以為事情就到此為止了。但是網友因此腦補了很多「陰謀論」的展開,在評論發表了更多的指責性的話語。
譬如蓄意在事情發生半個月後發微博,藉由明星的影響力破壞麥當勞的形象;明明是臺灣的麥當勞出了問題卻艾特微博上的麥當勞,明顯居心不良;只發微博,不發ins,果然是有小九九……
實不相瞞,在諸多網友的科普下,筆者也才了解到微博麥當勞只負責中國內地的麥當勞運營,而不負責港澳臺地區運營。
儘管之前麥當勞傳出要改名金拱門的信息,但在線下門店並沒有發現改名,筆者甚至因此認為麥當勞並未改名。
麥當勞各地區的運營問題難道是人盡皆知的常識類問題嗎?固然時隔半個月才發博有些遲鈍,只是因為在微博上艾特麥當勞被罵真的合理嗎?
而與眾多網友口中的只在微博艾特內地麥當勞,而不在其他社交平臺發文的指責也不成立,安以軒的確在其他社交平臺上發了相同的文章。
甚至也不是臺灣麥當勞的問題,因為安以軒是在澳門點的麥當勞。
所以安以軒應當艾特麥當勞澳門的運營商,只是筆者還沒有理清楚到底澳門麥當勞的運營商是誰。
一個大烏龍,部分網友罵了一天了,發現安以軒並不是在臺灣購買的麥當勞,而是在澳門。
許久沒有活動的安以軒,她發博艾特金拱門的熱度能上熱搜第一嗎?說不準,有營銷在裡面嗎?可能有。
但是姑且可以認為安以軒發博的出發點是好的,提醒消費者,也提醒麥當勞改進,只是她並不清楚麥當勞錯綜複雜的運營關係。
如此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在微博上發文艾特官方的時候,網友必須理清楚各個公司的運營關係,是否有被收購,然後找到一個最標準的官方問責嗎?如果微博沒有相關的博主,能否直接艾特公司名呢?如果官方微博簡介裡寫著「XXX中國」,是否可以未經調查直接艾特其維權呢?
在這件事上,揪著找錯麥當勞的網友是否有些許苛刻了呢?
文中麥當勞門店圖片來源百家號視覺中國,不知道具體是哪裡的麥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