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大多「不合群」的人,都有這三個讓人恨不起來的優點

2020-10-20 魏亭亭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大多性格各異,每個人都不相同,這也是上帝創造人類最主要的意願,就是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特徵。

有了對比才能分清楚誰是和我們在一起合拍的人,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個朋友。而我們都知道有些人,就像萬人迷一樣,走到哪裡都有人喜歡,而有些人就不一樣。他們總是形單影隻,不喜歡和人交流。更不喜歡在人群中穿梭。

這些人,或許從骨子裡都是享受孤獨的。他們有時候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呆著,因為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享受,有時候,他們也想要融入人群中,他有時候卻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做,都很難適應那種氛圍。

認為那樣的環境不適合自己,不是自己喜歡的,所以他們總喜歡悄悄地待在一旁,默默的看著別人歡聲笑語,看見別人笑,仿佛自己也是開心的。

但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專心的做一件事情,專心的思考,用心的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他們和那些善於交際的人不同,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他們認為同性相吸,喜歡自己的人,自然會為自己留下來。而對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自己也沒有必要去討好他們。

所以這些不合群的人,往往是不太招人喜歡的,很多人總喜歡給他們貼上孤僻,沒人員古怪等標籤,但實際上他們也是有自己的優點的,比如說他們做事情專心。

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就能夠做到一些劍術等等,而這些成功是一般喜歡交際的人所不能達到的,因為他們無法讓自己靜下心來,長時間去專注一件事情,並且深入研究。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發現一些不合群的人,身邊的人,他都不喜歡和他們交往,因為他們不善交流,有時候,你主動和他說話,他可能會對你愛答不理,甚至只是簡單禮貌的進行回復,你總覺得他們不好交往,所以很多人便放棄了,對他們的深入探究。

可這些人總是會讓人有一種恨不起來的優點,而這些優點正是他們,這些不合群人特有的,而善於交際的人,卻往往不具備學習特點。

有原則,有底線,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在人群中不斷的穿梭,在來來回回得去尋覓些什麼,我們總希望通過對外界的了解和不同的人接觸,來滿足我們的探索和遠離孤獨。

因為經常混跡在人群中,我們很多時候不能堅持自己的的原則,甚至連自己的底線,也因為被迫的環境,而徹底的失去了。

混跡在人群中,總容易讓人迷茫,甚至忘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之所以讓人感覺到冷冷的,是因為他們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並且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們不會輕易的為之妥協。

他們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無奈的時候,有時候我們因為無奈,而做了許多讓我們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可面對這一切卻又無可奈何。有時候我們即使不想做一件事情,或者要認為那件事情,這麼做是不對的,但我們依舊沒有辦法抵抗。

而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始終是忠於自我的,他們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人事情,不在乎世人和外界的眼光。所以他們總是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會輕易的為之妥協。

他們大多善良和忠於自己的追求

大部分不合群的人大多是善良的,他們的重點在於如何取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而不是花很多的時間去注意很多無效的社交。

因為他們善良,也不在乎別人說的是什麼,並且忠於自己的追求,內心堅定,不為任何外力所折服,會不斷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斷的為之努力,從不放棄。

而這種毅力是大部分善於交際的人,不熟不具備的,他們往往會因為別人的言論而放棄自己所追求的,一旦好幾個人說,你做這件事情不行,或者怎樣他們就很容易打退堂鼓升級,直接放棄一件事情。

所以一個不合群的人,讓不了解他們的人,覺得他們不好相處。這其實,這只不過是大多數人對他們的誤解,並且他們擁有這些讓人恨不起來的優點,讓足以讓了解他們的人愛上他們。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別擔心,不扎堆的娃大多有這3個優點
    孩子的人際關係差,但是這並不影響孩子的生活,畢竟現在很多人都崇尚單人的樂趣,可是如若孩子不能融入周圍的環境之中,這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其實,家長的這一擔心有些多餘,我們常說問題的解答方式千變萬化,很多東西不能只看表面,所以&34;的孩子,想要融入社會也是有很多種方法的。
  • 真正優秀的人,不一定合群
    01 沒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適合的群我一直就是一個不太合群的人。在大學時,一個寢室四個人,其他三個人玩得都很好,只有我一個人常常獨來獨往。現在來到了寫作圈子,我發現我很「合群」,因為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的都是讀書寫作相關的事。這正是大家思維碰撞的機會。我也會變得話很多,聊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又怎會不合群?
  • 真正高智商的人,一般不怎麼「合群」
    真正高智商的人,一般不怎麼「合群」,他們更多的精力是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社交圈裡,更不是迎合別人,成為別人的影子。1、一個人,越有智慧,越有精神上的自我滿足感,獨立自主的意識更強。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是會覺得孤獨,和外部環境有關,更取決於一個人的內心。
  • 人到中年,學會「不合群」
    五六個部門經理,開會時,她說什麼都會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其餘幾個人馬上隨聲附和。下班後聚餐,也沒有人約她一起,而她卻能看到同事在朋友圈發的各種聚餐照片。壓垮老顧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今天在洗手間,她竟然聽見一個部門經理和新來的文員說她「不合群」。老顧說,要不是顧及個人形象,當時真想衝出去理論一番。我說,真衝出去,你就輸了。
  • 越是不合群的人,越會有這三個「優點」,往往能成大事
    越是不合群的人, 越會有這三個「優點」, 往往能成大事 古話常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意思是做好一件事,單打獨鬥是不行的,需要有人幫助
  • 越有本事的人,越不「合群」,真奇怪
    01說到這人際關係,可以說是讓無數人頭疼的問題,人無完人,再說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事實上,不論是社會上還是校園裡,有那些左右逢源的,就必然有不那麼合群的人。比如,寢室裡總有一個人,不願意等著全寢室一起吃飯上課;公司裡總有一個人,不願意等著大家一起吃飯下班,他們特立獨行,和大家顯得格格不入。
  • 那些看上去「不合群」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優秀?原因無非是這三點
    內心孤獨的人,才會不斷地找著朋友聊天,就算是簡單的寒暄心中也會有點陪伴的溫暖,就算是面對無數的好吧和哦,都會努力找話題。一個努力想要合群的人,才是真正的孤獨,而那些看起來孤獨的人,優秀又不孤單,所以合不合群並不是判定孤獨的原因。
  • 成年人的「血與淚」:擺脫爛人爛事,學會「不合群」,靜守一方
    有的人經歷多了,心中的「愛與恨」也就沉澱下來了。愛,是對身邊至親至愛的人的呵護,而恨是對身邊「爛人爛事」的憎惡。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你沒有經歷過我經歷的一切,憑什麼來評論我的人生。」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人生,他們可能是群來群往的交際花,可能是寂靜孤身的瀟灑者,可能是「拿得起放不下」的有情人,可能是「放得下吃得開」的擺脫者。國外的一個將軍用四個詞劃分了四類人,這四個詞分別是:「聰明、愚蠢、勤奮、懶惰」。
  • 看似合群卻格格不入,這三個星座不愛熱鬧,總愛一個人安靜呆著!
    很多人都喜歡熱鬧,一大群人相聚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瘋狂。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熱鬧。總有一些人是喜歡單獨一個人。有些人會直接拒絕這種場合,而有些人卻會參加這種場合。因為心思並不在聚會之中,所以看起來和聚會有些格格不入。
  • 讓人恨不起來的「壞女人」
    像有反派的角色,很多演員都會被人罵的。尤其是女演員,還記得以前的容嬤嬤、知畫很多人都罵過她們吧!以前小看到她們飾演的壞人角色太逼真了,都不再喜歡她們演的電視劇。看見她們就像見到仇人似得,感覺自己也像小燕子和紫薇似的超級討厭她們。長大後的我們再次想起這些事情,我突然覺得那時的自己好幼稚。換個角度想想,其實容嬤嬤也是對皇后很忠心的。
  • 金庸筆下的三個大反派,自江湖上行兇作惡,卻讓人怎麼都恨不起來
    江湖武林,有著諸多的英雄豪傑,有正派大俠的存在,自然也是少不了會有很多的反派人物作為綠葉來襯託。金庸筆下的反派人物有很多,有的更是窮兇極惡,讓人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雖是如此,偏偏有那麼幾個反派,無論怎樣都讓人恨不起來。
  • 詩詞:人到中年,要學會「不合群」
    小的時候,「合群」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若是你不合群,就會收穫一句「我們不跟你玩」和一個孤獨的背影。長大以後,「合群」是追求熱鬧和刺激,你的身邊總是圍繞著各種各樣的誘惑,踏入了花花世界之中,想要抽身,身不由己。人到中年,半生已過,看遍了世間繁華,也成熟了很多。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不合群」,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
  • 不合群的人,有可能是真正的明白人,他們身上往往有這幾個優點
    走在大街上人來人往,每個人的外貌,性格都各有不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葉子,當然也沒有相同的一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閃光點。正因為有差別,才能分別出哪些人是自己喜歡的人,哪些人是自己不喜歡的。
  • 「撒謊成癮」的張栢芝,為何讓人恨不起來?
    "撒謊成癮"的張栢芝,為何讓人恨不起來? 近日有網友曝出張栢芝為疫區捐了20萬元,以自己的方式和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到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中。 作為一個獨自撫養三個孩子的媽媽,又逐漸淡出娛樂圈的女星,張栢芝能夠做到這步已經很不錯了。與許多當紅明星相比,雖然她捐的數目不算多,但也代表了一份心意。
  • 我不一定要合群,但我會與人為善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班上聚餐你都不去,你這人是不是有點太孤僻了?只能說是我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以讓我不去考慮這些而隨心所欲選擇,或者說,是某些世俗的看法禁錮了我。我知道,中國人講究合群,一定要在一個圈子裡生存才顯得自己不那麼孤單。
  • 長期「不合群」的人,80%都是這4種性格特徵,後半生反而越走越順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長期「不合群」的人,80%都是這四種性格特種,後半生反而越走越順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歡經常和朋友在一起,而有的人則喜歡一個人獨處,並不會在意他人的看法,其實這些長期「不合群」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這四種性格特徵
  • 職場中,你越不合群,混得就越慘
    下面我就來還原一個真正的職場,扒一扒那些不合群的人混得有多慘。吳剛是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不過與其他不同的是他是直接應聘為部門主管的,要說能力確實有,不過很可惜,前些天據說他被這家公司給請退了。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懂得合群。
  • 心理學:你的強大,是從「不合群」開始的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變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心理年齡也就會變得成熟。何為「強大」?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是從內心開始的,這是一種處事不驚的勇氣,更是一種面對困難時的泰然自若。我們能夠變得強大起來,首先意味著心理年齡有所成熟。
  • 「一場同學聚會,毀了我的婚姻」:人到中年,要學會「不合群」
    他說他最近經歷的一段事,讓他每次想起來都感覺後怕,那件事具體指的是,「我前段時間回老家,去見了幾個老同學,他們很熱情,先是請我吃飯喝酒,接著帶我去了他們經常光顧的娛樂場所,幸虧我不勝酒力睡著了,否則那天晚上肯定會釀成大錯,如果被我老婆知道了,我的婚姻肯定不保!」
  • 家長應不應該讓孩子合群?心理學家: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非常高,不管什麼都想讓孩子做到最好,有些孩子因為從小就不喜歡說話,然後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性格太內向並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希望孩子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很多成人就會拿孩子內向的事情說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很有可能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嘴甜就是好事,所以也會經常拿孩子跟外向的人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