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困境與艱難一笑置之。於是就常常懷想以前偕友人出遊時的開心情形,並誦當時得意之作以排解孤寂與愁悶。「誦佳句以解牢落」,一個大文豪不同於尋常文人的豁達豪放情懷,真是古來少見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作者:馬鬥全
時誦佳句以解牢落
蘇東坡貶海南,有《答程全父書》,是收到程全父推官來信之回信,談自己到儋州一年來的境況。
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初至,僦官屋數椽,近復遭迫逐,不免買地結茅,僅免露處,而囊為一空。困厄之中,何所不有,置之不足道也,聊為一笑而已。平生交舊,豈復夢見,懷想清遊,時誦佳句以解牢落。」
在儋州,應該是東坡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日子。初到時租賃官屋以居,後來被要求搬走,只好買地,在熱心人幫助下搭茅庵而居。
「僅免露處」,可見茅庵之窄小簡陋。因為買地結茅,來時帶的一點錢也用光了。處境之艱難,不難想見。
但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困境與艱難一笑置之。於是就常常懷想以前偕友人出遊時的開心情形,並誦當時得意之作以排解孤寂與愁悶。
「誦佳句以解牢落」,一個大文豪不同於尋常文人的豁達豪放情懷,真是古來少見。
蘇東坡
我近期也在海南,各方麵條件當然比東坡當年強多了,但不期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給人生活造成困難,心頭蒙上一層陰影。一個多月來,我響應政府號召,一直自我隔離。因不能出遊,不能會友,整天只是待在家裡,不免也有些牢落之感。
所以重讀到蘇東坡這幾句話時,忽有些怦然心動、豁然開朗的感覺,心想:何不效仿東坡先生,也「懷想清遊,誦佳句以解牢落」?
東坡所誦,應是以前與友人歡遊時所得好詩佳句,或還有同遊詩友的佳句。而我以前雖也曾多與友人出遊,卻鮮有滿意之詩,更談不上什麼佳句。所以就變通一下,誦古人遊玩時的名作,不也同樣是「誦佳句」嗎?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武漢,想起二十多年前登黃鶴樓之事。我的登黃鶴樓詩開頭為「西風吹艇別渝州,攜友來登黃鶴樓」,是從重慶順江而下來遊武漢。同遊者均是詩界之佼佼者,所以心情甚佳。拙詩因懷想先賢而有「難尋崔顥題詩處,唯剩長江依舊流」句。
人們一說到黃鶴樓,就會想到崔顥的《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874年的黃鶴樓
多麼好的一首詩,歷來被稱為黃鶴樓第一詩。其實還是唐代七律之濫觴,又可稱七律第一詩。
長江依舊流,又想到了幾乎人人能誦的黃鶴樓又一首名作,即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相別而不作苦語,深情自在景中,千古名句就這樣輕鬆吟出,真堪稱送別第一詩。詩因黃鶴樓而寫,黃鶴樓因詩而名聞天下。
只此二首,便給黃鶴樓增添了無盡的光彩和永遠的名氣。
李白的黃鶴樓詩有多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也為名句,而使武漢在沿長江眾多城市中,獨得「江城」之稱。《江夏贈韋南陵冰》的「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更是無人能寫出的豪壯之句。這些詩,雖說不知已誦過多少遍了,如今誦來依舊心曠神怡,真是好詩不厭百回讀。
黃鶴樓的好詩實在太多了,只唐代,崔顥、李白外,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白居易、劉禹錫,著名詩僧齊己、賈島,還有名相武元衡等,以至我的河東同鄉、道家稱為呂祖先師的呂洞賓,詩中也都寫到黃鶴樓,皆可讀。
如賈島《黃鶴樓》:「高檻危簷勢若飛,孤雲野水共依依。青山萬古長如舊,黃鶴何年去不歸。岸映西山城半出,煙生南浦樹將微。定知羽客無因見,空使含情對落暉。」
寫景抒情,要眇動人,誦來感覺極佳。就連並不出名的女詩人劉淑柔的《中秋夜泊武昌》也寫得那麼好,頗耐咀嚼:「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孟浩然《鸚鵡洲送王九遊江左》的「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劉禹錫《武昌老人說笛歌》的「曾將黃鶴樓上吹,一聲佔盡秋江月」,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的「黃鶴樓前春水闊,一杯還憶故人無」,也都堪稱佳句,令人愛讀。
王維《送康太守》的「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齊己《寄江夏仁公》的「寺閣高連黃鶴樓,簷前檻底大江流」,白居易《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於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的「江邊黃鶴古時樓,勞置華筵待我遊」,同樣合於現代景色與人事,直可當作今人詩句誦。
1月26日拍攝的武漢黃鶴樓和長江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熊琦攝
這些唐代詩人哪會想到,一千多年後,昔曾遊覽吟詠之地,黃鶴樓下的武漢,發生了一場大瘟疫,使這座美麗的江城,一時愁雲籠罩,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
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為抗擊瘟疫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受到世人的欽敬和感謝。同時自然也就產生了許多防疫抗疫的感人詩篇。
懷想黃鶴樓之遊,誦古人佳句,想像古人遊覽情形,竟然暫時忘了疫情,不覺而有怡然自樂之感。於是想到,蘇東坡的「誦佳句以解牢落」,真是神奇!顯然,這種時候,誦古人佳句,比什麼樣的說教和安慰都要好些。
那次我們乘輪船東下武漢途中,還順道登了江南又一名樓嶽陽樓,嶽陽樓上望洞庭湖。嶽陽樓,洞庭湖,那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留下千古名篇的地方。於是就又誦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一聯,氣勢宏大,渾然天成,真是無與倫比。
此詩堪稱嶽陽樓絕唱,後來杜甫也來登樓,《登嶽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不減孟浩然名句,被譽為「氣壓百代」。全詩似更渾成沉鬱,至少與孟浩然詩媲美而毫不遜色。所以元代方回《瀛奎律髓》盛讚道:「嶽陽樓天下壯觀,孟、杜二詩盡之矣。」
誦孟、杜二詩,總教人驚嘆,如此雄渾壯闊之句,兩位詩人是怎麼吟出來的!只是,因詩人心境原因,二詩情緒有些低沉。尤其是杜詩,戰亂流離中之作,「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不免沉痛,誦來易受其情緒感染。
於是就轉而誦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同我們一樣,杜甫也是從巴蜀沿長江東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此時的心情好極了,詩便給人以輕鬆快樂之感。
誦罷,不禁想到,待疫情結束後,我和一些朋友結伴北歸時,途中再次高誦杜甫這首詩,感覺當更佳。一切恢復正常後,滯留外地的武漢人歡快回家,尤其是滯留武漢的外地人驚喜還鄉,都宜誦杜甫這首詩。不過那時已不是「解牢落」,而是「放歌」「縱酒」「好還鄉」了。歸途還可盡情高誦李白也是從巴蜀浮江東下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感覺,一定極佳!
以前只是作為文學享受的詩篇,如今還成防疫抗疫的精神依託。想想真應感謝唐代詩人的黃鶴樓名篇和長江佳句,還有我隨後誦到的其他許多佳作。當然,更應感謝蘇東坡的「誦佳句以解牢落」。這不僅是一種可貴的文人智慧,更是我們當下正需要的頑強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精神。
草地·疫線|重症定點收治醫院仍未「清零」,「白衣天使」還在堅守!草地·疫線|武漢戰「疫」記草地·專欄|分餐我國自古有之,該「出口轉內銷」了草地·專欄|「黑死病」與歐洲的至暗時刻草地·訪談|作家葉傾城,傾情寫「圍城」草地·訪談|語言學者韓晗談「風月同天」:我們一定要有母語自信草地·全球戰「疫」|本來很淡然的巴西人,終於開始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草地·全球戰「疫」|日記來了!援意中國專家組成員告訴你,他們都做了哪些努力?草地·共同戰「疫」|細數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災難抗爭史草地·共同戰「疫」|作家遲子建:希望作家們的文章是一聲聲爆竹,迎來防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