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渴望父母認可,但誇大其詞的褒獎,對孩子身心成長無益

2020-10-14 教育思享

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痛苦,是父母從未認可自己。

而孩子在童年和少年階段遭受的委屈、痛苦和不幸,往往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彌補。但其實,一個人思慮得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

我有個同學姓張,一直是個暴脾氣,不但總和老婆吵架,而且對自己的孩子也不好。但其實我一直都挺羨慕我這個張同學的孩子。

這孩子小名叫聰聰,可以說是人如其名,特別乖巧懂事,一直到小學六年級,都是市重點中學裡當之無愧的年級前三名。張同學對自己的孩子自然十分得意驕傲,每次聚會、喝酒,都是三句話離不開自己的孩子。作為老同學和老朋友,我們當然也會跟著他吹噓和誇獎幾句,當然聰聰這孩子確實很優秀,我們誇獎孩子可以說一點兒也不過分。

但是張同學說了一句話,我們頓時啞口無言,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說,「我的孩子天生愚笨,能得到好成績完全是因為能夠拼命努力。」對於這樣所謂謙虛的說辭,我們自然是不信的。聰聰這孩子能夠次次考進年級前三,這本身就是努力和天賦緊密結合的結果。

可是作為父母,如果為了所謂的謙虛謹慎,而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去「敲打」自己的孩子,顯然並非明智之舉。每一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讚揚溢美,孩子也一樣。對孩子的言行舉止,父母有責任給予孩子真誠、合理和恰當的評價。

任何為了顧及父母「面子」而對孩子的貶低和褒獎,都是對孩子身心的摧殘與傷害。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最棘手的時期,父母對孩子過於求全責備,不允許孩子有質疑和否定的言行態度,一味地進行高壓式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並無益處。

況且,即便是誇獎和稱讚孩子,也需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說孩子洗了個碗,就說他是天底下最懂事的孩子;不能說孩子獨自去樓下買了瓶醬油,就說他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孩子;更不能說孩子寫了篇作文,就說他已經學會了寫詩、寫小說和寫散文,以後必成大器。

如此不切實際、誇大其詞的評價和褒獎,不但對孩子的身心成長無益,還會給孩子身上增添許多負擔和壓力。

很多家長或許無法理解:難道我誇獎孩子還有錯了?

當然,誰都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壞話,可是太過突兀的褒獎,反而是一種折磨。比如,一個大學畢業生剛入職公司就開了銷售單,老闆很高興,走過來滿臉堆笑地拍拍你的肩膀說,「小夥子不錯,非常有天賦,今年你會是銷售冠軍!」

老闆的過分稱讚,對職場新人就是沉重的壓力。第一天開了一單就誇你是銷售冠軍,第二天開了10單,老闆還說你是銷售冠軍,你的心裡會不會失望?那如果連續一個月30天都「掛零蛋」,老闆是不是要把你掃地出門,還要去法庭起訴你「騙錢」?

所以說,飯可以亂吃,話卻不可亂講。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易怒和衝動,實際上不是失去理性,而是「過度理性」。十幾歲的孩子渴望獨立生活和自我空間,卻缺乏基本的常識和情商,他們極度迫切地想要辨明、思考和討論學習、家庭和生活中的每一次質疑、否定和爭吵。

孩子不是對父母有意見,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究自我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意義。

只有知道這一點,作為父母才會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不至於束手無措。

相關焦點

  • 父母如何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
    當父母面對壓力,無力改變時,她們很容易把希望轉嫁到孩子身上。總希望孩子去完成那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往往往,父母會誤以為,腦海中的期盼就是未到的現實,當看到孩子當下的成績時,期待與現實的落差,讓父母很受傷。
  • 青春期的叛逆,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當家長不了解這些的時候,孩子會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對孩子束手無策,當遭遇遊戲、上網、不想上學等問題時,就會爆發劇烈地衝突。所以總的來說,孩子的叛逆是因為自身的需要沒有被滿足,青少年的叛逆,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誤解。
  •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沒有得到理解和認可,他的性格和青春就會有缺陷
    但是對父母來說,青春期是孩子的身心劇烈變化的階段,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他們不可避免地對於外界事物會抱有批判態度。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和老師越是嚴加管教,他們反而越是逆反和叛逆,極力想要擺脫家庭和學校的控制。
  •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溺愛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毫無幫助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不缺少關愛,尤其是獨生子女。細數起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一個完整的「三代同堂」家庭,甚至是6個成年人來共同撫養一個孩子,如此超豪華的家庭教育陣容,按理說應該能把孩子教育好。
  • 青春期的孩子沒有「變壞」,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戰役」
    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
  • 《青春期成長教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
    而且他的經濟也不獨立,他還不得不依賴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一方面要去獨立,一方面還不得不依賴父母。他的內心實際上就出現了這種衝突,這是孩子的第一段矛盾心理。很多父母可能覺得青春期孩子是封閉的,不與自己溝通交往的。
  • 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和孩子一樣無知
    開始渴望異性友誼,與異性好友交往,好感日增,朦朧的情感就產生了,「早戀」就隨之出現。由此可知,戀愛不是孩子故意為之,是身心發展到這個階段,自然而然出現的,是你無法阻止的。其實,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戀愛也持開放一些的態度。並且,父母反對早戀,更為擔心的其實是害怕孩子們過早發生關係,給身心造成傷害。同時也擔心早戀會耽誤學習,或者怕孩子交友不慎,產生不好的影響。這些擔心都能理解,父母和孩子建立好關係,跟孩子坦誠交流,才能破解彼此矛盾。
  • 青春期的孩子頂撞父母時,請嘗試做這三點
    其實我妹妹家的孩子現在處於初中階段,已經進入青春期了,通過我的觀察和妹妹的溝通,她的孩子現在學習有些壓力,而她自己公司的事情有些多,對孩子有些期待,又有些擔心,平常對孩子說教和嘮叨多些,所以導致有時他們母女也會頂撞,爭吵。我最近也在幫她做一些調解。
  • 教子有方 | 你聽,青春期孩子的聲音
    隨著身體的成長,孩子生活範圍的擴大,知識信息的增多,思維開始完善,他們的內心變得敏感起來,感情變得細膩,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開始渴望獨立,他們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希望別人尊重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應該怎麼管?
    孩子青春期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經歷的一個很正常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旺盛,但又隱隱有過於偏激的傾向,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勤藤教育準備了面對青春期叛逆,父母幫助引導孩子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一、放手但有邊界孩子青春期時自我意識是很旺盛的,父母過於緊張嚴肅,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會越強。因此,勤藤教育建議父母在孩子這一階段時需要適當的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在很多事情上可以給他們選擇權,讓他們自己決定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 孩子青春期是父母「災難期」?如何做才能和娃一起平穩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是我們人生中的必經階段,都說青春期是孩子最叛逆的時候,這話確實非常客觀,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簡直分分鐘都能讓父母崩潰。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青春期也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讓人懷念的瞬間。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一方面孩子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孩子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叛逆期。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還把他們當作小孩來看待,不停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厭煩,從而產生反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
  • 青春期的孩子越來越「沉默」,家長如何打破?
    ,孩子們的身體在飛速成長,智力結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們一方面渴望獨立;另一方面又很稚嫩,需要支持。青春期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必須清楚的是孩子出現的所有變化都是正常的,要理解並接納孩子的變化。
  • 「你是菩薩送來的金鳳凰」,父母對孩子認可就是全世界對孩子認可...
    但是詹青雲的媽媽跟詹青雲說:「你是特別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是觀音菩薩送來的金鳳凰,你一定可以超越很多人,成為最棒的你自己。」詹青雲說這句話的時候,彈幕上很多人在說:「這就是原生家庭的重要性。」父母對孩子的認可和鼓勵,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
  • 父母的認可,是對孩子最好的「託舉」
    被鼓勵的孩子,滋生強大的內心氣場,變得有信心去迎面所有挑戰,反之,孩子陷入困頓自卑中,越來越無法表現自己。 而無疑,能夠在父母鼓勵和認可中成長的孩子,是幸福的。 事實上,有太多的人在父母的苛責裡被一路否定著成長,那種得不到肯定的痛苦記憶,錐心一般,成為心底最不能觸碰的疼痛。 我們那麼渴望擁有像楊迪父母那樣理想的雙親。這些旁觀者的眼淚裡,有為楊迪與父母之間的感動而流,也為自己從小得不到的肯定感到傷心。
  • 14歲男生跳樓身亡,父母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圖片來自電視劇截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一面開始批判性地看待父母,同時又非常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因此,對同伴壓力非常敏感,很在意同伴的看法。青少年有種「假想觀眾」的心理,即他們總會假想其他人在關注自己或者評價自己。
  •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導讀:作為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成長的人,如何教育孩子變成了這屆父母們最大的難題。曾經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著自家孩子小的時候聰明乖巧,覺得長大之後不會有什麼問題。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重視起家庭教育的問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對孩子成長影響力最大的不是老師,不是同學,而是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家長。
  • 14歲男孩跳樓身亡: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做到這5點
    有部分網友說孩子太過玻璃心,也有部分網友認為男孩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我卻認為,14歲屬於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普遍比較敏感,自我意識正在覺醒。那麼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到底該怎麼引導呢?之所以有這五個表現,是因為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其實存在恐慌的心理,他們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上的變化,感覺到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了,需要被當做大人一樣看待,需要獲得平等、自由、認可和讚賞。
  • 送給青春期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只要提到青春期,家長就自動開啟吐槽彈幕:為什麼進入青春期後原來聽話的孩子就不聽話了?孩子沉迷遊戲,怎樣讓孩子找到學習和行動的動力?為什麼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做出危險的行為?為什麼青少年有時會質疑權威?為什麼青少年有時候比成人更加情緒化?什麼樣的父母養育的孩子有高水平的自尊?
  • 女兒12歲了,父母應與她分室而眠,住一個房間不利於孩子成長
    ,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也會影響父母正常夫妻生活!1.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心,不利於女兒獨立心理的形成心理學認為,孩子的成長,有幾次同父母分離的過程,其中青春期的分離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分離成功,孩子就會成為獨立正常的有社會屬性的人!所以父母必須要鼓勵協助青春期孩子從父母這裡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