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年歲首,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廣大白衣執甲抗疫歸來,太學眼科集團上下一心,啟動千萬資金開展「致敬白衣戰士」公益活動,已為超千名援鄂戰士、醫護人員本人或其家屬完成免費做近視手術、OK鏡驗配、白內障手術等多種項目。一度成為行業佳話。如今已至8月,前期成功摘鏡的援鄂戰士,現在怎麼樣了呢?
那些參與「致敬白衣戰士」摘鏡的援鄂戰士,現在怎麼樣了?
「面罩、口罩、眼罩、防護服、手套......在層層防護下,每一次呼吸都會導致眼鏡起霧,而近視的我更為艱難,哪怕是擦眼鏡這個簡單的動作,在這樣的環境下也無法實現,只能硬著頭皮隔著霧氣艱難的工作。」杭州太學眼科門診,不少術後回來複查的援鄂戰士仍對疫情期近視帶來的困擾耿耿於懷:「眼睛是第一感官,視覺質量更直接影響工作,所以在武漢的時候我就盼望著疫情早點結束,我能夠早點回來,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眼鏡摘掉。沒想到等我回來後發現太學眼科在做致敬白衣戰士活動,可以免費摘鏡,我當時就高興壞了!我這次來複查,發現我視力竟然在1.5!真的非常感謝太學眼科了!」
記者在走訪中隨機採訪了兩名前來複查的醫護人員,邀請她們對於摘鏡前後視力變化情況做出分享:
分享人一:王護士
術式:全飛秒雷射
術前:右眼350度,散光125度;左眼300度,散光50度
術後:右眼1.5;左眼1.5
分享人二:倪護士
術式:精雕七次元個性化微飛秒
術前:右眼425度,散光100度;左眼475度,散光125度
術後:右眼1.2;左眼1.2
對於視力這樣的改變,前來複查的醫護人員、援鄂戰士們都不約而同的稱讚:非常感謝太學眼科「致敬白衣戰士」活動了,能夠讓我視力重回清晰。為董媛院長點讚,為太學眼科點讚!
何種近視手術較好?全飛秒與個性化飛秒並驅爭先
記者在查看「致敬白衣戰士」公益活動參與人員名單時發現,在近視手術方式上,分為兩大「陣營」:一種是全飛秒手術,一種是個性化飛秒,即精雕七次元個性化微飛秒手術。針對這兩種手術方式,記者邀請杭州太學眼科董媛院長從專業角度來講解各自區別。
董媛院長解釋道:全飛秒手術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切口小、無角膜瓣,避免了角膜瓣相關併發症,術後恢復快;二是可以最大程度保持角膜完整性,可耐受對抗性運動,遠期視力穩定;三是手術中負壓較低,舒適度高,手術安全;四是手術后角膜乾澀等不適症狀輕;
五是適合小眼瞼患者,適應症更廣。
而精雕七次元個性化微飛秒是半飛秒的升級版,精雕7次元個性化微飛秒近視矯正技術採用7次元全眼追蹤導航系統,可以有效解決眼球移動的精準定位問題。目前,精雕7次元個性化微飛秒技術已經通過了美國國防部和航天局共同認可。相較於傳統的近視雷射手術,擁有無刀、安全性高、速度快、定位精準、清晰視覺五大優勢。更全面、更科學的幫助近視患者實現脫鏡願望。
近視手術多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最關鍵
太學眼科董媛院長還提到,近視患者角膜厚度、近視度數、角膜曲率、用眼習慣等都不一樣。只有通過多項嚴謹的術前檢查後,根據各項指標來綜合分析才能制定出適合的方案。在本次「致敬白衣戰士」活動,就有個別援鄂戰士因眼部條件不符合手術條件,而未能圓摘鏡夢。「不管是援鄂戰士們也好,還是其他有摘鏡需求的近視患者們,一定要做好術前檢查,根據術前檢查結合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手術方案,萬不可人云亦云。」董媛院長強調。
致敬白衣戰士公益活動,已為超千名醫護人員成功摘鏡
為感謝抗疫期間醫護人員的堅守奉獻,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太學眼科第二期致敬白衣戰士活動持續進行中。在本次「致敬白衣戰士」福利活動中,各地超4000名醫護及親屬報名參加,已有1000餘名專業醫護人員在太學眼科摘鏡,術後滿意度極高。
「我們醫院術前檢查一共有27項,全部檢查完大概需要2小時左右,為了保證醫務人員有更好的摘鏡體驗,到院開始檢查前,我們都會和他們做詳細溝通,了解他們做手術的主觀意願以及對手術效果是否有合理的期望等。」董媛院長還提到:太學眼科護士團隊全程一對一服務,充分了解白衣戰士們是否遵從術前檢查注意事項,並實名制建檔。嚴謹科學規範的檢查,是保障近視手術成功的第一步,盡最大可能性消除手術當中的不確定性。
此次太學眼科開展「致敬白衣戰士」公益行動,是使命的驅動,也是光明的感召。太學眼科董媛院長在採訪的尾聲還呼籲:讓我們一起,為抗疫拼過命的醫護人員致敬,向每一位捍衛美好生活的人致敬!
來源:中國交通在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