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記者來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鎮麻家灣村的一處山坳裡,三伏天的烈日下,栽植在田埂上數百株花椒樹引人注目,墨綠色的椒葉和綠中泛紅的椒果,成為麻家灣村乾旱山坳裡一道獨特的風景。
走近花椒樹前,尚未成熟的椒果簇擁而生,綠中泛紅,時不時撲面溢來一陣陣奇異的花椒麻香味兒。看著眼前即將收穫的滿枝碩果,村黨支部書記羅德元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這些滿枝碩果的花椒樹讓我們看到了麻家灣村發展「一村一品」脫貧產業的希望,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把麻家灣打造成「花椒灣」。
麻家灣村民愛上種花椒,並非一時盲目的心血來潮,而是源自該村一名能人的點燈引路。
今年54歲的羅德秀是麻家灣村民眼裡的一個大能人,20歲左右的時候,他每年帶領20多名村民到我省海西州一家煤礦打工掙錢。時間就這樣過了十多年,有一天羅德秀不經意間想起一個問題:現在年輕力壯可以在煤礦打工,將來年齡大了,煤礦重活幹不了之後還能找點啥門路呢?
而這一念之後,羅德秀看到市場的花椒價格還不錯,便有了在老家發展花椒經濟林的想法。當然,他的想法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他家莊廓周圍就有幾棵成活的花椒樹,這意味著麻家灣的自然條件適合花椒樹生長。
有了想法,他便給家裡人寄去了500元錢,讓父親到官亭買來700多株花椒樹苗栽植在新推的地裡。由於新推土地肥力缺失,花椒樹苗長勢並不是很好,一部分樹苗乾枯。後來家裡人又把花椒樹苗移植到田埂上,長勢明顯轉好。目前,這些花椒樹苗已經有14年的樹齡了,枝繁葉茂,正值盛果期。而此時的羅德秀也離開了煤礦,現在在家專門打理起了這300多株進入盛果期的花椒樹。
與此同時,2016年他還種植了1.5畝的花椒育苗,估計有1萬多株,因為爭取不到國家的產業扶持項目資金,為了節約擴大種植規模的成本,他乾脆種植花椒籽粒進行育苗。
羅德秀告訴記者,他現在的這300多株花椒樹,平均每株能產花椒乾果4-5斤,按當前市場價每斤50元計算,一株花椒樹的收入就是200多元,那麼300多株花椒樹的收入就是6萬多元。
目前,種植花椒樹產生的經濟效益,已經讓麻家灣人看在眼裡,因地制宜發展花椒經濟林的想法開始在麻家灣人的腦海裡萌生……
扶貧幹部們察看花椒長勢
一村一品花椒經濟林成主打產業
羅德秀的成功經驗,著實讓很多有致富意願的麻家灣人蠢蠢欲動,但是,因為沒有一根總線的牽頭引領,麻家灣人依託花椒經濟林致富的夢想僅僅停留在「致富意願」上,到底怎麼發展?大家心裡似乎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2015年下半年,國家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了大山深處的麻家灣村。拿什麼實現穩定脫貧?改造危房、拉通自來水、修通硬化路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很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如何找出一條適合麻家灣村自然條件並且能夠支撐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脫貧產業。
2015年11月,麻家灣村的包村領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永明召集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和扶貧工作組成員,在村黨支部書記羅德元家召開座談會,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選準選好麻家灣村脫貧致富的扶貧產業。
在當日的座談會上,有人就提出,人家羅德秀的花椒樹長勢那麼好,這是個成功的好先例,說明我們這地方適合種植花椒樹。還有人提出,花椒樹管護要求不高,勞動強度不大,花椒市場價格看好。
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中不難看出,發展花椒經濟林已經是民心所向。隨後,駐村扶貧工作組和村兩委班子匯聚民意,作出了發展花椒經濟林的決定。周永明告訴記者,在當時的座談會上他就明確建議,麻家灣村的產業之路,就是抓好全膜玉米這一基礎產業,依託秸稈資源適度發展養殖業,下大力氣打造好花椒經濟林這一特色優勢產業。
有了思路,關鍵還在早行動、抓落實。2016年在民和縣民政部門的牽線搭橋下,花椒經濟林產業得到了省民政廳社會工作者協會的大力支持,通過他們爭取到澳門社區義工會發起的「綠色扶貧樹苗」項目,扶持麻家灣村栽植核桃經濟林100畝、花椒經濟林200畝,今年個別樹苗已經零星掛果。
據羅德元介紹,目前麻家灣村共有花椒經濟林300畝,其中去年栽植的200畝將於五年後全部掛果產生經濟效益。
目前,在周永明的指導下,村幹部、駐村工作組和村民們齊心協力,擼起袖子加油幹,結滿樹冠的花椒果、茁壯成長的幼樹苗,正是他們付出的汗水結晶。
藍圖繪就麻香椒果點亮致富夢想
麻家灣村地處巴州鎮乾旱山區,現有85戶、301人,其中脫貧攻堅中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5戶、87人。
因為受著嚴酷自然條件的限制,勤勞的麻家灣人年復一年的勞苦付出,並沒有驅散籠罩在頭頂的貧困陰雲。
為了徹底實現脫貧目標,民和縣對麻家灣村實施鎮村易地扶貧搬遷,讓勤勞的麻家灣人徹底告別「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那片乾旱山坳。
在黨的好政策普照下,麻家灣人一手建設搬遷新家園,一手緊盯花椒經濟林這一適宜當地環境的扶貧產業抓發展、找出路。
羅德元告訴記者,發展花椒經濟林已經成為麻家灣村脫貧攻堅的主打產業,也是麻家灣村打造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明年計劃新增花椒經濟林面積1000畝,而這需要項目的支持,目前該項目已向縣農業部門作了申報。
為了進一步調動村民發展花椒經濟林的積極性。今年6月30日,村兩委和駐村工作組組織26名村民代表前往甘肅省臨夏市銀川鄉白楊樹村花椒經濟林基地進行考察學習,在開闊村民視野的同時,學習他們的栽培技術、管理經驗等。
嚴秀兒是麻家灣村的一名女黨員,也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已經栽植了5畝的花椒樹苗。通過學習外地的經驗,嚴秀兒對發展花椒經濟林致富的信心也是倍增。她告訴記者,既然村裡別人能種植成功,她也同樣能種植成功,明年還要再栽植5畝的花椒樹苗。
「麻家灣村實施鎮村易地扶貧搬遷後,我想擴大花椒經濟林栽植規模,從耕地到荒坡,全都發展花椒經濟林,保證一個貧困戶至少有2畝的花椒經濟林。」羅德元說。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麻家灣村戶均有耕地4畝、荒山荒坡80畝,如果將來這裡都種上花椒樹,不僅讓村民有了穩定收入,對荒山荒坡的生態治理也是一個莫大的貢獻。
羅德元還打算儘快成立花椒經濟林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走「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並依託農村電商平臺,積極走「網際網路+」,讓麻家灣村的花椒產業不僅有產量,還要有市場,更要有效益。
「照這樣既定的產業思路發展下去,未來的麻家灣將變成『花椒灣』。而今天的麻家灣村已經行進在朝著『花椒灣』轉型的脫貧攻堅路上。」周永明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