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生物學霸給我們評估了不同的擇偶方式的靠譜指數「
我分析了 100 種博士找對象的方法... 原來這個最靠譜
」,筆者卻發現靠譜指數只有兩顆星的「父母代替相親」這一模式還是在現實中不斷的上演。
前段時間,浙江杭州一位大爺因為給女兒相親上了熱搜,「相親不敢公開女兒高學歷」這一話題引發近 3 億多的閱讀量和 3.3 萬次的討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大爺的焦慮和無奈,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年輕人自己的選擇,不應該把幸福定義為只有婚姻一條路。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官微
晚婚現象是社會普遍現象
根據近年來民政部統計數據的顯示:
1987 年 - 1992 年我國的結婚率在 8.2-8.6‰之間;
1993-1999 年結婚率在 7.05-7.8‰之間;
2000 年 - 2005 年結婚率在 6.1-6.7‰之間;
2006 年 - 2013 年結婚率逐年上升;
從 2013 年開始,結婚率連續 5 年下降。
而近 30 年離婚率不斷上漲,從 1987 年的 0.55‰上漲到 2017 年的 3.2‰。結婚登記的年齡集中區域也從之前的 20-24 歲變為 25-29 歲,晚婚現象越來越明顯。
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專家指出,隨著社會經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加關注自我,注重情感的質量而不是形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結婚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晚婚晚育是一個社會的大趨勢,而並非高學歷人群獨享的,筆者並不認可社會上某些針對高學歷女性的「惡毒」言論。
高學歷女性的不婚現象被過度誇張了
根據統計 2012 年,我國在讀女研究生超過 84 萬人,佔研究生總數的 48.98%,其中女博士超過 10 萬人,佔博士生總數的 36.45%。
而近年來隨著進入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女生數量佔比逐年上升,晚婚晚育對於女博士來說已經是一種常態,由於最佳婚育年齡與攻讀博士年齡的重疊,生育與科研在時間和精力上的衝突,導致了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博士晚婚晚育,甚至有些人選擇不結婚。
但是筆者查閱相關數據後發現,女博士不婚現象並沒有傳統印象中那麼的誇張,無論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
和東亞鄰國比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女博士加上女博後等人群一般畢業的平均年齡在 30 歲左右,做婚姻家庭方面研究的社會學博士錢嶽就做了這樣一個統計,發現從 1970-2010 年這 30 年在東亞國家和地區如韓國、日本、新加坡,女性推遲結婚甚至不結婚比例增加很多,然而我國增幅不明顯,而且比例遠低於大多數東亞鄰國。
東亞各國女性不婚比例,圖片來源:錢嶽博士
和同齡男性比
高學歷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這一點也體現在婚姻數據上。
根據中國新聞網的統計,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沿海發達城市結婚率較低,其中上海和浙江結婚率最低。由於這些地區受教育的程度較高,經濟獨立,生活成本高,個性和個體意識較強綜合導致了這些地區高學歷人群結婚率的降低。
圖片來源:中新社
筆者以受教育程度高,高校林立的北京為例:
圖片來源:錢嶽博士
這個數據較之東亞較為發達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依舊是偏低的,而且橫向比較男性,高學歷女性的不婚比例反而更低。
所以筆者堅決認為:「高學歷 + 女性 = 剩女」是偽命題
高學歷女性的婚戀現狀是怎樣的?
女性更加追求自我價值
高學歷女性受教育年限延長,造成初婚年齡延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更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事業的發展,經濟相對更加獨立,物質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看中生活品質,不願將就。
圖片來源:愛情回來了
傳統婚姻家庭模式缺少吸引力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婚姻家庭對於新時代的高學歷女性已失去了吸引力結了婚自由受到束縛,又要參與到生孩子、做家務、處理婆媳關係等瑣事中,生活成本和工作壓力更大。
這個時代某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對女性的要求愈加苛刻:「希望女生貌美如花,又希望女生能掙錢養家,外加照顧公公婆婆老公一大家」
我讀了這麼多年書,滿腹經綸,憑什麼?
婚戀不當反而增加生活成本
高學歷的女性一般都會選擇在較為發達和大型城市中發展,生活成本也較高,加上個性和個體意識較強,大多數都會希望找一個學歷和經濟實力相當的對象,寧缺毋濫是他們選擇對象的必要準則。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根據人民日報發起的一個小調查,一項年輕人選擇晚婚的原因的數據顯示,沒遇到合適的人和沒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成為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分別佔比 29.5% 和 23.4%,此外,還有較大一部分人群享受單身生活,所以選擇暫時不結婚。
職場上存在隱形性別歧視
許多女博士畢業後,面臨著結婚生子還是繼續在科研崗位上奮鬥的抉擇,而許多老闆在面試中也無形中會根據面試人員的選擇來決定是否錄用或者重用。許多女博士為了追求更快更好的職場發展不得以工作為重,婚育靠後站。
還是有很多美好的婚姻的
中國有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單身女性被歸入剩女行列,筆者認為:簡單粗暴地貼上標籤,扣上大帽子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高學歷或許會導致晚婚或者不婚,但是高學歷女性只是選擇不結婚,並非結不了婚。多數的高學歷者並不是不願婚育,只是婚育時間相對推遲,要求相對較高,現實中存在的經濟生活壓力延緩了他們婚育的腳步。
作為一名資深的大齡女青年,筆者還是希望各位高學歷女性不要失去了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看看科研界的神仙眷侶們:
陳竺與陳賽娟院士,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手發表 Nature 的馬靜雲與藍天夫婦,圖片來源:華南農業大學
看了他們撒的狗糧,誰說搞科研和談戀愛不可兼得。其實,只要兩個人都對共同的研究方向感興趣,一起合作攻堅的好處也是多多。女性讀博搞科研,一樣可以收穫愛情。
多看看周圍優秀的男青年、男博士,在三觀匹配、性格適合的人群中他們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也許你的那個他就在身邊。
科研伴侶可遇不可求,但科研助手還是好推薦。德國 M2P 高通量微型生物反應器,菌種篩選優化利器,給大家試用!
高通量:48 個並行反應孔
多參數實時監測:生物量濃度、pH 值、溶解氧以及螢光蛋白或底物
適用體系:細菌、酵母、真菌,植物和昆蟲細胞體系建立
極大加速菌種篩選優化,讓優化結果更可靠,並完美過渡到放大發酵培養生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