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相親時不敢公開學歷的高知女性,她們過得還好嗎?

2020-12-15 騰訊網

  不久前生物學霸給我們評估了不同的擇偶方式的靠譜指數「

  我分析了 100 種博士找對象的方法... 原來這個最靠譜

  」,筆者卻發現靠譜指數只有兩顆星的「父母代替相親」這一模式還是在現實中不斷的上演。

  前段時間,浙江杭州一位大爺因為給女兒相親上了熱搜,「相親不敢公開女兒高學歷」這一話題引發近 3 億多的閱讀量和 3.3 萬次的討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大爺的焦慮和無奈,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年輕人自己的選擇,不應該把幸福定義為只有婚姻一條路。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官微

  晚婚現象是社會普遍現象

  根據近年來民政部統計數據的顯示:

  1987 年 - 1992 年我國的結婚率在 8.2-8.6‰之間;

  1993-1999 年結婚率在 7.05-7.8‰之間;

  2000 年 - 2005 年結婚率在 6.1-6.7‰之間;

  2006 年 - 2013 年結婚率逐年上升;

  從 2013 年開始,結婚率連續 5 年下降。

  而近 30 年離婚率不斷上漲,從 1987 年的 0.55‰上漲到 2017 年的 3.2‰。結婚登記的年齡集中區域也從之前的 20-24 歲變為 25-29 歲,晚婚現象越來越明顯

  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專家指出,隨著社會經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加關注自我,注重情感的質量而不是形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結婚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晚婚晚育是一個社會的大趨勢,而並非高學歷人群獨享的,筆者並不認可社會上某些針對高學歷女性的「惡毒」言論

  高學歷女性的不婚現象被過度誇張了

  根據統計 2012 年,我國在讀女研究生超過 84 萬人,佔研究生總數的 48.98%,其中女博士超過 10 萬人,佔博士生總數的 36.45%。

  而近年來隨著進入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女生數量佔比逐年上升,晚婚晚育對於女博士來說已經是一種常態,由於最佳婚育年齡與攻讀博士年齡的重疊,生育與科研在時間和精力上的衝突,導致了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博士晚婚晚育,甚至有些人選擇不結婚。

  但是筆者查閱相關數據後發現,女博士不婚現象並沒有傳統印象中那麼的誇張,無論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

  和東亞鄰國比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女博士加上女博後等人群一般畢業的平均年齡在 30 歲左右,做婚姻家庭方面研究的社會學博士錢嶽就做了這樣一個統計,發現從 1970-2010 年這 30 年在東亞國家和地區如韓國、日本、新加坡,女性推遲結婚甚至不結婚比例增加很多,然而我國增幅不明顯,而且比例遠低於大多數東亞鄰國。

  東亞各國女性不婚比例,圖片來源:錢嶽博士

  和同齡男性比

  高學歷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這一點也體現在婚姻數據上。

  根據中國新聞網的統計,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沿海發達城市結婚率較低,其中上海和浙江結婚率最低。由於這些地區受教育的程度較高,經濟獨立,生活成本高,個性和個體意識較強綜合導致了這些地區高學歷人群結婚率的降低。

  圖片來源:中新社

  筆者以受教育程度高,高校林立的北京為例:

  圖片來源:錢嶽博士

  這個數據較之東亞較為發達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依舊是偏低的,而且橫向比較男性,高學歷女性的不婚比例反而更低。

  所以筆者堅決認為:「高學歷 + 女性 = 剩女」是偽命題

  高學歷女性的婚戀現狀是怎樣的?

  女性更加追求自我價值

  高學歷女性受教育年限延長,造成初婚年齡延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更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事業的發展,經濟相對更加獨立,物質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看中生活品質,不願將就。

  圖片來源:愛情回來了

  傳統婚姻家庭模式缺少吸引力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婚姻家庭對於新時代的高學歷女性已失去了吸引力結了婚自由受到束縛,又要參與到生孩子、做家務、處理婆媳關係等瑣事中,生活成本和工作壓力更大。

  這個時代某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對女性的要求愈加苛刻:「希望女生貌美如花,又希望女生能掙錢養家,外加照顧公公婆婆老公一大家」

  我讀了這麼多年書,滿腹經綸,憑什麼?

  婚戀不當反而增加生活成本

  高學歷的女性一般都會選擇在較為發達和大型城市中發展,生活成本也較高,加上個性和個體意識較強,大多數都會希望找一個學歷和經濟實力相當的對象,寧缺毋濫是他們選擇對象的必要準則。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根據人民日報發起的一個小調查,一項年輕人選擇晚婚的原因的數據顯示,沒遇到合適的人和沒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成為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分別佔比 29.5% 和 23.4%,此外,還有較大一部分人群享受單身生活,所以選擇暫時不結婚。

  職場上存在隱形性別歧視

  許多女博士畢業後,面臨著結婚生子還是繼續在科研崗位上奮鬥的抉擇,而許多老闆在面試中也無形中會根據面試人員的選擇來決定是否錄用或者重用。許多女博士為了追求更快更好的職場發展不得以工作為重,婚育靠後站。

  還是有很多美好的婚姻的

  中國有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單身女性被歸入剩女行列,筆者認為:簡單粗暴地貼上標籤,扣上大帽子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高學歷或許會導致晚婚或者不婚,但是高學歷女性只是選擇不結婚,並非結不了婚。多數的高學歷者並不是不願婚育,只是婚育時間相對推遲,要求相對較高,現實中存在的經濟生活壓力延緩了他們婚育的腳步。

  作為一名資深的大齡女青年,筆者還是希望各位高學歷女性不要失去了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看看科研界的神仙眷侶們:

  陳竺與陳賽娟院士,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聯手發表 Nature 的馬靜雲與藍天夫婦,圖片來源:華南農業大學

  看了他們撒的狗糧,誰說搞科研和談戀愛不可兼得。其實,只要兩個人都對共同的研究方向感興趣,一起合作攻堅的好處也是多多。女性讀博搞科研,一樣可以收穫愛情。

  多看看周圍優秀的男青年、男博士,在三觀匹配、性格適合的人群中他們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也許你的那個他就在身邊。

  科研伴侶可遇不可求,但科研助手還是好推薦。德國 M2P 高通量微型生物反應器,菌種篩選優化利器,給大家試用!

  高通量:48 個並行反應孔

  多參數實時監測:生物量濃度、pH 值、溶解氧以及螢光蛋白或底物

  適用體系:細菌、酵母、真菌,植物和昆蟲細胞體系建立

  極大加速菌種篩選優化,讓優化結果更可靠,並完美過渡到放大發酵培養生產中。

相關焦點

  • 相親不敢公開高學歷:別操心了,高知女人永遠不愁嫁
    大爺稱女兒在校時只顧讀書,當時覺得好,現在已經高興不起來了。大爺很無奈,於是像擺地攤一樣去相親角為女兒相親,但卻不敢在資料上公開女兒雙硯士學歷,怕條件太高,人家不敢上前詢問。而且大爺的擇婿標準也很低,找個年紀差不多,條件一般的就行了。
  • 對高知單身女的最大誤解, 恰是斷定她們嚴重「過剩」
    每個階段都得有一個新的目標和新的事情來刺激我,要不然如果一直是一潭死水,沒有什麼改變,我會很難過。」(B4)其次,高知單身女性在選擇職業時更多地傾向於考慮自己的個人興趣,如果發現所做的工作與自己的興趣不相符時,她們會通過考研考博等方式不斷追求和實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目標。並且,她們也不會選擇薪水較高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會犧牲經濟利益而以自己的職業興趣為主選擇工作。
  • 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值得嗎?
    問: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值得嗎 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沒有值得不值得,也不存在社會資源的浪費。 前段時間張桂梅校長反對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成為了熱門話題,她認為那些學生從特別困苦的境況,通過艱難跋涉才有了今天的學識和好的就業前景,不應該隨便放棄去做全職太太,進而去靠男人生存。
  • 大爺替女兒相親不敢公開學歷 什麼梗難道高學歷女子真是滅絕師太?
    大爺替女兒相親不敢公開學歷 什麼梗難道高學歷女子真是滅絕師太?時間:2019-05-08 10: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爺替女兒相親不敢公開學歷 什麼梗難道高學歷女子真是滅絕師太?
  • 【1843】「高知女性」相親記:臉上笑眯眯,心裡mmp(下篇)
    上周六,《「高知女性」相親記(上篇)》在我們的讀者中引發了不少的討論。June的母親非常清楚,那些在僱主們看來十分具有吸引力的特質反而會嚇跑女兒的相親對象,因此她一直試圖讓June在相親對象面前表現得更加賢妻良母一點。她說:「無論你做什麼,絕對不要有身體接觸!」 June的母親絕不是那位造作的班納特太太的現代版。她其實是一位務實派的相親教練。她教導June說:「當你拒絕一位男士時,你要不吝讚美之詞地褒揚他。」
  • 高學歷單身女性有什麼群體特徵?
    每個階段都得有一個新的目標和新的事情來刺激我,要不然如果一直是一潭死水,沒有什麼改變,我會很難過。」(B4) 其次,高知單身女性在選擇職業時更多地傾向於考慮自己的個人興趣,如果發現所做的工作與自己的興趣不相符時,她們會通過考研考博等方式不斷追求和實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目標。
  • 高知女性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聽聽一位90後青年怎麼說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奮鬥青年,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主題內容是,高知女性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聽聽一位90後青年怎麼說。一提到高知女性,可能很多人就會認為,高知女性指的就是那些文化水平高學歷高的女性。那麼,最近,大家都在熱議一個話題:那就是;高知女性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為此,今天我就與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高知女性到底值不值得當全職太太的話題。
  • 我國第一批「上環」女性,30多年後她們有何種結局,過得還好嗎?
    因那時候避孕的方式很少,不像現代方式很多,所以「上環」也是在普及之下的最早避孕手段,使用起來便捷、安全而有效,能夠讓那些女性一次上環,就能達到效果,使得很多女性也會去選擇它。聽上去,「上環」似乎對女性的身體沒有什麼影響,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 年入百萬清華美女碩士,29歲後曾連續相親四年,婚後她建議:高學歷女性最好在23歲開始相親,成功率高一倍都不止
    她在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分別讀了本科和碩士。常年健身,無論是外貌還是人生規劃都堪稱完美,在大寧寧的線上相親帖下,好幾個用戶留言:「如果她是個男孩子就好了。」」89年的Anna對圈中男性待價而沽的心態表示不滿,她說很少有女生能在年輕的時候就做好「不婚不育」的打算,多數人都害怕錯過生育黃金期而急於進入相親大隊。相親了4次,Anna總結:以上海為例,高學歷相親圈相當於7個女性在競爭3個男性。
  • 高學歷女性婚姻難的背後問題是什麼?
    5月4日,浙江杭州一大爺在萬松書院相親角為38歲高學歷女兒相親,稱其在校時只顧讀書,當時覺得好,現在耽誤了找對象,「成了一塊心病」。他女兒其實是金融專業和會計專業的雙碩士,年薪30萬,但怕人不敢來問,相親資料只寫了本科。
  • 給你介紹相親的人,潛意識是希望你過得差
    支付寶勒索病毒、滴滴司機被殺、溫州男孩失聯……外界的新聞再多,人們還是有著自己的日子要過。比如說,越是失敗一無所成的人,越是不希望身邊的人過得好。即使自己不敢公然害人,也要變著法找人替自己來講那個看不順眼的對象拉下水,恨不得人家永遠翻不了身才好。
  • 學歷很重要形象好更有人氣 看高知相親都提啥條件-廣西新聞網
    第十期廣西青年(高校專場)聯誼會舉行,百名高校及機關單位青年參加     來看看高知相親都提啥條件     學歷很重要 形象好則更有人氣     參加者如此高的總體素質,令人戲稱這場聯誼會是一次高知分子相親會。這個群體的擇偶觀會是啥樣的呢?快看看記者在現場都採訪到了些什麼趣事吧。     學歷不重要?
  • 《沉默的證人》:優質國產懸疑劇,高知女性墮落?童年影響一生
    其實劇中能破案也是很懸的,如果陳俊威最後能沉住氣,不再犯案,不去報復周馬,誤殺了女刑警馮薇,那警方仍然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抓他。我個人認為此劇最大的瑕疵就是馮薇的死。我覺得馮薇完全可以不死,抓陳俊威現行不行嗎?當然那樣就不能判陳俊威死刑,但是為了判他死刑,搭上一個優秀刑警的命,這值嗎?
  • 相親碰到的那些奇葩事,讓我不敢再去相親了
    相親碰到的那些奇葩事,讓我不敢再去相親了第一個妹子,親戚跟我說那女孩23歲,165cm,皮膚特別白,特別乖巧,就是性格內向了點,不怎麼喜歡說話!聽著就像鄰家小妹的感覺,我就琢磨著肯定查不到哪裡去吧。約會地點定在肯德基,我屁顛顛就去了,結果見了面才知道,好傢夥,那妹子趴桌子上就跟母豬成了精似得,嚇得我愣是沒敢過去。本來想埋頭就走,誰知道還是被她發現了,一把抓住我,拎我就像拎小雞一樣。然後呢,一份全家桶,沒十分鐘,連薯條渣子都舔乾淨了。中途一就說了一句話,問我要不要吃不吃........性格是TMD內向,也確實TMD不愛說話!
  • 36歲女博士相親被問生理問題:先試婚再考慮交往,怕你生不出娃
    就在剛剛看了一個案例,一個36歲的女博士,經歷一次相親之後,兩個人彼此感覺還好,她本來想著接下來好好談一談,如果合適就奔著結婚去。因為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和追求不同,所以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學歷越高的女性,伴侶越不好找。但是如果,高學歷女性放低標準,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 你遭遇過學歷的重要性嗎?
    正當我在感慨之時,一位參加招聘會的畢業生感嘆說:「那些用人單位真的是門縫裡看人,視學歷高低區別對待,什麼『博士您請坐,碩士你留下,本科你等一下,專科你讓一下』。什麼世道呀……」看了看吐槽者的背影,我對身邊的小夥伴打趣道:「還好,你本科畢業,有等待的資格,你看我專科畢業,歇菜了,一邊晾著了。」說完,我倆笑了笑,朝人群擠去。
  • 珍愛網相親靠譜嗎?真的,在珍愛網相親,我受夠了!
    在現在這個社會上,一個女生30歲不結婚正常嗎?當然,現在40歲不結婚的女人也大有人在,不過不論是20歲單身的女人,還是30歲單身的女人,她們其實都是渴望收穫愛情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到珍愛網門店相親。只是相親不一定會成功,縱使是在這個口碑及專業度都一流的珍愛網門店也是一樣。
  • 高知敗給低學歷?「高知」為何也成受騙「重災區」
    「陸家嘴接多起簡訊詐騙報警6成受害者高學歷高收入」、「女研究生被騙48萬 網友:高學歷低智商真讓人著急」、「高知敗給低學歷」……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有類似的新聞出現在公眾視野,在這些新聞裡,受害人高知識高學歷的背景往往被刻意強調。「高知」真的更容易受騙嗎?背後更深層的社會原因是什麼?
  • 61歲楊麗萍不生孩子,39歲張娜拉「借精生子」:她們憑什麼敢不結婚?
    但是同樣身為女性,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禁止單身女性凍卵,這難道不是變相剝奪女性的選擇權嗎? 就像網友吐槽的: 「誰不知道最好在最佳生育期內生孩子呢?可是在最佳生育期就必須生孩子嗎?」 「我就不願意,你管得著嗎?」
  • 北京985相親平臺嚴審學歷,海歸名校生淘汰600個相親對象
    編輯王媽媽說,平臺上女孩很多人生軌跡雷同,出生開明家庭,父母是高知,從小學霸,有某幾種愛好,旅遊去過很多地方。她曾一天改三份文案,一樣的排比句,一樣的旅遊景點,甚至分不清誰是誰,「優秀的人就會很像」。心怡是否能代表某個群體,她們有什麼樣的需求,為何走向平臺?這是我所好奇的。對自己包容度高,願意接納自己提出的建設性建議,是心怡對另一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