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楷書法是以筆、墨、紙為依託,對於初學者來講,沒有一支合適的毛筆是寫不出好字的!同樣對於高手來說更是如此了,要求會更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趙孟寫字就很挑筆,北宋陳槱認為,不擇筆就能寫好字的,並非理所當然,擇不擇筆要論條件。清代的楊賓堅持擇筆,他說:「書與佳與不佳,筆居其半」,強調有些筆可能是別人棄之不用的,然而對另一個人來說正適合自己。
晉時,兔毛製成的紫毫筆,以筆鋒尖挺而擁著稱於世,後受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推崇。毛筆發展到唐宋以後,宮廷用筆都已日臻完善,以及當時文人墨客以紫毫為上品。柳公權等人後來提倡的毛筆改良也有印證。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如果「善書者不擇筆」,那麼好筆壞筆都一個樣,那就不會存在好筆,大家都生產壞筆就行了,省錢省力。
高造詣書法不只局限在掌握技能本身,比如如何找到乘手的筆、墨、紙,這個叫做綜合素質,或綜合競爭力。歷史上的名家如王、歐、顏、柳,趙這些名家,除了用筆的技能強,找筆、找墨、找資源的能力更強的,才會從其它技能跟他們同一水平的群體中脫穎而出。所以,擇筆並不是什麼弱點,相反,會擇筆、能找到好筆才是能力。
小楷書法的特點是書寫量大且筆畫精微細緻,因此說筆的彈性如何,是否含水(墨)很關鍵,常用的狼毫,兔毫,彈力尚可,也有更為大眾容易接受的七紫三羊這類的兼毫筆。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手握一支好的小楷筆,就連平常比較難書寫的撇、捺、鉤都會得心應手,那種行雲流水般的酣暢淋漓,讓人情願日日都用它來書寫操練。這裡,毛筆的彈性是良好手感的又一個因素。至於耐用的必要性,那就無需贅言了。
當然如果你喜歡純狼毫筆,那麼就需要一定的運氣了,因為所謂的狼毫小楷筆,真正能做好的師傅世間了了,非常不好作,真正稱心如意的狼毫小楷,我相信大家幾乎沒有遇到過吧!白露純狼毫是仿唐雞距筆,筆頭短粗,含墨較多,但是書寫把控對技巧要求較高,需要適應性練習。
一支好的小楷毛筆應具備彈性好且耐用的特點。雖然每種型制的毛筆對書寫某一種書家風格的字體,會把筆性發揮到極致,但是恆量一款好的小楷筆,還要看它聚鋒,蓄墨,是否自己用著順手是最主要的。文薈齋一直堅持的文房理念是實用書寫。因為我本人不喜歡加健材料很多彈性很強的筆,這樣就沒有毛筆該有的特性了,讓使用者失去了駕馭控制毛筆的樂趣了,但是如果靜下心去掌握它們,感受它的柔韌,動物毛是有生命力的,幾次使用以後毛的油脂慢慢褪去。並且隨著墨汁的滋養,越來越剛鍵,磨合好以後,就會發現越寫越順手。這是文薈齋小楷筆的優勢也是我所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