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個領域都有幾所比較知名的高校,它們是行業的佼佼者,在社會上認可度較高。比如財經領域有「兩財一貿」、電子領域有「兩電一郵」、電氣領域有「四虎二龍」,各式稱謂說明了它們的極高地位。
我國建築領域也有八所實力極強的高校,它們分別是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它們被稱為「建築老八校」。
前四所為「四大」,後四所為「四小」。後來,重慶建築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分別併入了985名校重慶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此八校是我國建築行業的脊梁骨,大量建築領軍人才都畢業於這些名校。
經過漫長的發展,高校的實力也此消彼長。有舊就有新。建築領域又出現了一批新興高校,「新四軍」、「新八校」的說法紛紛出現。
「新四軍」指的是華中科大、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和瀋陽建築大學。「新八校」在此基礎上又加上了南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交大和深圳大學。這樣的陣容與「老八校」相比,絲毫不遜色。
有人感嘆,「新八校」將要取代「老八校」,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但是,「老八校」真有被替代的趨勢嗎?其實,現在就認為「老八校」將被替代,未免有失偏頗。縱然新八校大部分都是985,但建築行業的高校格局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改變的。
評價高校學科實力如何,當然要看學科評估。我們可以看到,建築學科排名前10的高校中,8所都是「老八校」。浙大、華科分別位列第7和第8。
新八校中其他六校的建築學科評估等級大都是B、B-,上海交大的等級則為C+。這麼看來,新八校與老八校在檔次上是沒法比較的。
建築領域很擅長「抱團」,老八校早已「壟斷」了建築行業。行業內曾有一句話「建築領域只有老八校的學生和其他高校的學生」,所以「新八校」想取代「老八校」,可謂是難上加難。
既然如此,社會上為什麼還有「新八校」將替代「老八校」這種說法呢?
事實上,這與我國高教的整體實力變化有關。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哈工大等校近年來發展相對緩慢,與強勢的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大比起來略有退步。西建與深大相比似乎也是後者發展前景更好。
於是,部分人就有了被替代這種看法。這是基於整體狀況的一個發展趨勢預判。
「替代」是不可能的。畢竟清華在國內的地位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被超越的。短期來看,行業內似乎不會有什麼變動;但是長期來看,「老八校」將會受到「新八校」的有力衝擊。
我們很難說下一個二十年這些後起之秀會有著怎樣的改變。因此,加強自身建設尤為重要。個別老牌高校被超越不是沒有可能,這值得重視。
居安思危,是高校們必須要做到的。當然,我們也期待新八校在下一個二十年有更好的表現,畢竟百花齊放才是春,唯有如此,我國的科教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