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上的AF是英文Auto Focus的縮寫,是自動對焦的意思;MF是英文Manual Focus的縮寫,是手動對焦的意思。其中,AF自動對焦又分為AF-S、AF-C、AF-A三種模式,有些品牌的相機還具有DMF混合對焦模式可供選擇使用。
在平時的拍攝過程中,對焦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拍攝主體能不能被清晰定格,許多拍糊的片子,很大程度上是在沒有完全對好焦的狀態下按動了快門進行拍攝。
隨著數碼影像技術的日趨成熟與發展,現在相機上自動對焦功能已經十分強大了,但為什麼無論是在相機上還是在相機的鏡頭上,還都具有AF/MF的轉換開關讓我們來進行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模式的選擇呢?這當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啟動後,默認首先會對畫面中央、距離鏡頭最近的物體進行對焦嘗試與調整。
而實際拍攝時,我們有時需要進行二次重新構圖或者拍攝主體不在畫面中央、畫面的前景部分時,相機自動對焦系統在我們構圖轉換被攝主體時,竭力重新對焦新主體以滿足拍攝者的要求。
此時有些相機便會出現「拉風箱」的現象,令拍攝者很無奈,而對「拉風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屬於相機硬體對焦功能是否強大與優劣,這不在我們本節討論範圍之內。
相機自動對焦系統的響應與切換是有一個時間差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相機與拍攝者是無法用語言來進行溝通,於是AF/MF讓我們多了一種與相機進行拍攝時對焦的溝通橋梁,也就是說,當相機在實施或完成自動對焦時,拍攝者可以利用AF/MF按鈕來人為進行對焦轉換與幹涉。
即便相機在自動對焦完成後,我們聽到滴滴的合焦提示音,有時手動調整鏡頭的對焦環進行微調,讓實際對焦更加準確並符合拍攝者的需要。
這幅蒲公英的圖片是前兩天我外出拍攝時,無意間在草叢中發現去年生長的一朵蒲公英花,於是用相機拍了下來。對焦主體蒲公英花,焦距為24mm,F/2.8光圈、1/3000快門速度下蒲公英背景的雜草叢被完全虛化。
像這種背景虛化的拍攝方法在花卉、人像拍攝時常常用到,我們只要用大光圈,或者靠近被攝主體很容易拍出這種背景被虛化的畫面,從而更加凸顯了被攝主體。
拍攝這朵蒲公英花,即便是在自動對焦模式下,鏡頭又離被攝主體很近並且在畫面中央位置,是很容易對焦成功的。
再看這幅油菜花的圖片,前景為幾株油菜花,畫面縱深方向的中後景為成片的油菜枝葉,如果用相機的自動對焦來進行拍攝的話,肯定是相機迅速對焦到前景的幾株油菜花,而後面的油菜枝葉在大光圈下會有一定程度的虛化效果出現,當然這並不是這次我拍攝想要表達的。
我需要表現的是後面的油菜枝葉在光照環境下,葉子通透的一面,於是在自動對焦過程中,我啟用了手動對焦來進行拍攝,有意虛化了前景中的幾株油菜花。如下圖中的A圖和B圖也是在日常的拍攝過程中,利用AF/MF切換實現前景或背景虛化的例子。
使用AF/MF功能按鈕,如果我們在相機菜單自定義時,隨著對其功能自定義的不同而存在操作上的差異,這一點初學者一定要注意區分。
在相機自定義菜單中,如果我們設定AF/MF功能為保持,那麼我們在進行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切換時,需要用手持續按住AF/MF按鈕來操作的。
如果設定為AF/MF功能為切換,那麼我們在進行自動與手動對焦切換時,只需用手指按一下該按鈕便可實現切換,無需用手指持續按壓住AF/MF按鈕。
當操作AF/MF按鈕切換對焦模式時,我們可以直觀通過相機顯示屏來觀察目前的對焦模式是什麼模式。
例如我們當前對焦模式為AF-A,然後當我們操作了AF/MF按鈕後,顯示屏上的對焦模式便由AF-A變更為MF;如果當前你是用M擋手動拍攝模式,切換AF/MF功能後,相機的對焦模式又返回到你上次的自動對焦模式了。
如果在DMF混合對焦模式下切換,對焦模式將變更為MF手動對焦,依次循環切換。
AF/MF功能按鈕的操作使用,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此,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了它的基本設定與操作區別後,經常在拍攝中加以練習,從而達到熟練掌握提升自已拍攝技術之目的,這也是我所期望的。
我是漆沮河拍客,歡迎小夥伴們評論、轉發、分享,同時別忘了點擊屏幕右上角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