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研預報名將會從2020年9月24日開始,9月27日結束。
這就意味著,大家要提前確定好即將要報考的大學。
至於考研院校選擇,有人說:「考研不考雙一流大學,還不如不考」。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或者叫做「看熱鬧不嫌事大」,亦或者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味道在裡面。
為什麼會這麼說?
原因很簡單,考研越來越難,更別說是985/211、雙一流大學,即使是普通的「雙非」大學都不容易。
每年考研人數多達300多萬人,而最終有學可上的學生可能還不到100萬人,也就是說2/3的學生都無學可上。
在這種情況下,還說「考研不考雙一流大學,不如不考」的人,多半是已經保研或者還沒經歷過考研「毒打」的人。
因為,作為一名已經畢業的研究生,我自己曾經也有過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考試前,很多同學可能會這樣想:
「雙非?怎麼能入得了我的眼,要考就考985大學,最差也得是個211大學吧,要麼就不考」。
真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是也!」
初試成績公布後這樣想:
「求菩薩保佑,能過線就好,能過線就好……」。
複試開始後:
「求雙非『爸爸』收留我,不要拒絕我嘛,我辣麼可愛……」。
這可能就是現實情況,「報考的時候你看不起我,調劑時,讓你高攀不起」。
給大家三條建議。
什麼「本科雙非,3個月逆襲985大學」,「我的北大(清華)考研逆襲之路」等等雞湯類的文章。
聽一聽就行了,如果認真那就輸了。
逆襲名校的同學可能有,但是,並不多,1%?1‰?都是有可能的。
只不過,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喜歡關注「成功者」,沒有多少人會去關注「失敗者」。
成功者被大肆宣揚,被一群人圍著歡呼喝彩,對於成功過程中的困難,也輕描淡寫。而失敗者則黯然離場,沒有人去關注他們經歷了什麼。
而,成功者只是少數,可悲的是,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總是覺得自己肯定是那個成功者。
就像考研之前,很多人都會低估考研的難度,會覺得自己肯定能考上,還必須要考985大學,要考211大學。
而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很不盡人意。
所以,考研科學擇校的第一步就是要認清自己的「實力」,包括專業基礎、本科院校層次等。
不要被「考研雞湯」所迷惑,誤以為真的可以輕鬆逆襲。
我們都知道985大學好,211大學好,「雙一流」大學好,但是,那也得與自己的實力相匹配才行。
相信,複習到九月份,大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
這個時候,最好能夠找一些學校的真題做一做,體驗一下實際難度。
同時,也要去了解學校往年的報考人數以及最終錄取人數等。
還有最新的(2021年)招生章程與專業目錄中的考試科目以及招生人數等等,注意:在總人數中要除去推免生,才是留給考生的考試名額。
招生人數,每年都會有變化,比如,認識的一位考研同學,報考的研究所往年招生8個人左右,2021年只招生3個人,還有一個是推免生。
這種情況下,考研能考上的概率一下就小了很多。
所以說,考研選擇大學,不能一根筋。
特別是在2021年最新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以及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發布以後,及時查看相關專業的錄取名額等信息。
若有大的變動,請及時更換院校,趁著還沒有報名。
在選擇考研學校上,個人一直比較推崇的方法是,比本科學校高一個檔次就比較合理。
比如,本科是雙非二本大學,那考研可以選擇一本普通大學,實力強一些的同學,可以考慮一所「211」大學。
如果本科是「211」大學,考研可以選擇「985」大學,這樣的選擇是相對比較合理的。
這也就是所謂的「努力跳一跳,能夠夠得著」。
以上,就是關於考研學校選擇,給大家的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2021考研預報名即將開始,希望大家在選擇學校上,一定要謹慎又謹慎。
畢竟,相對考研失敗、無學可上來說,即使上一所普通大學,依舊是讓人羨慕的,名校雖好,卻不適合每一個人。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讚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