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高考綜合評價錄取批次各校投檔分數線公布綜評投檔線劃出滬上九大名校?
昨天,市教育考試院公布2016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綜合評價」批平行志願投檔的各校投檔分數線。今年,綜合評價錄取從原本的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兩校,擴展至全市9所高校。這張綜評投檔線榜單一出,不少人將其與往年部分本科一批次錄取高校的投檔線比對,發現學校座次似有變動。站在上海更多高校探索「綜評錄取」的起點上,今年的這條新投檔線值得細細審讀。
投檔線:「沒想到」與「意料中」
在文科綜評分數線上,上海財經大學是除復旦之外唯一超過500分的高校;在理科綜評分數線上,上海財大也是僅次於復旦、同濟,位列三甲。對於這樣的高分,連財大招辦相關負責人也直呼「沒想到,真沒想到」。
上財招辦副主任彭曦告訴記者,他根據上周公布的上海高考文科本科線,預估本校面上統招的裸考分數線約為495分左右,而綜評分數線可能低於統招的學校分數線。但目前實際情況是,綜評線達500分,超過統招線5分。對此彭曦認為,其中存在一些考生及其家長「衝動戰勝理性」的因素。由於今年是綜合評價錄取從復旦、交大兩校擴容加入滬上其他7所名校的首年,不少考生本著「機會最大化」的原則填報了這一批次的志願,也就是希望比裸考多一條渠道,其中不乏500分以上的高分段考生,因此水漲船高,分數線隨之大漲,有點小瘋狂。
不過,本市另一所高校招辦負責人認為,今年綜評錄取各校投檔線的高低排序在意料之中。去年已實施綜合評價錄取的復旦、上海交大本部,前者招生計劃數少於後者,文科理科的面試線(綜評錄取投檔線)高於後者——今年延續了去年的情況。而今年擴容的7校,招生計劃均不超過本地生源計劃20%,其綜評投檔分數線高低,雖與招生計劃差異相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選擇的冷熱,與近幾年高校一本招生投檔線的排名較相符合。舉例說,去年文科一本招生院校投檔線中,第三至五位分別為上財、上外、華東師大,從今年綜評錄取投檔線看來,三校分列第二、四、六位。
校測:參不參加面試?
上海首次探索綜合評價錄取方式,還吸引了大量未來考生、家長的目光。
「事實上,其中相當一部分考生的裸考成績,足以考入財大。」彭曦說,綜評雖是額外的新機會,但其實也帶來額外的新挑戰,因為綜評錄取按「高考+校測+學業考」6:3:1的權重來算分排序,佔比30%的校測面試就是一種風險和變數:若高考成績上佳的考生,在校測中發揮不利,容易喪失本該到手的入學機會。因此他建議,入圍綜評校測的高分段考生,目標應該是憑藉綜合素質博取自己理想的專業。就財大而言,可能是會計、金融之類專業。而在填報這些專業之外,可以不服從調劑」,這樣即使校測之後未被綜評錄取,也可主動接受綜評批次退檔,參與後續的裸考統招,也完全可以入校。
也有業內專家指出,隨著今年9校參與綜評改革試點,考生、家長可能對綜評錄取投檔線和其後的本科普通批投檔線高低比較關注。
應該看到的是,綜評錄取批平行志願均按招生計劃數的1:1.5投檔,且最終決定去向的成績除了高考,還包括校測及學業水平測試,很可能會有一些高考高分考生最終被退檔,進入下一階段的本科普通批次投檔錄取。在這一情況下,這些考生若在復旦、上海交大這兩所綜評錄取佔本地生源招生大頭的學校參與本科普通批次投檔,抬高兩校投檔線的機率增大,因此本科批次投檔線最終可能高於綜評錄取投檔線,去年的情況即是如此。其他7校由於當前本科批次錄取招生計劃是大頭,高分考生的遷移可能不會對其產生較大影響。因此,考生、家長考慮是否參與綜合評價錄取時,對兩批次分數線的比對考量,應更為理性。
趨勢:會否取代本科批次錄取
今年的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擴容,也引發其今後發展的猜想——綜評錄取的方式,是否可能取代本科普通批次錄取?
「我們也希望能像復旦、上海交大一樣,在滬招生名額的大頭給綜合評價錄取。」上外招辦負責人說,一方面,綜合評價錄取的環節更側重於全面考察學生,招生時看分更看人;另一方面,從今年的綜評錄取投檔線來看,生源水平也有一定保證。他指出,近階段綜評錄取全面取代傳統的本科普通批次錄取,並不現實。這不僅牽扯到為保證校測水平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在時間上也較難保證。
高考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變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生和家長將逐步回歸科學理性,找到最適合自身的考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