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雷夫先生這樣說。如何締造這樣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這是北京石油附小班主任團隊一直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2020年9月18日,石油附小骨幹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和新任班主任一起參加了「實踐智慧 專業理性 教育情懷——班主任培訓會」,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李秀萍老師「做客」石油附小。
李老師以《以人促文 以文化人》為題,從「什麼是班級文化?如何創建班級文化?為什麼創建班級文化?」三個方面,給班主任老師全面系統介紹了班級文化創建的路徑,重點從四個著力點告訴班主任應該如何具體著手創建班級文化。
這一特別的班主任培訓研討講座,讓老師們不僅在理論上對班級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更是通過例子,在操作層面上給予老師們更形象的借鑑。李老師強調班級文化建設就是要讓學生在文化的浸潤下,發揮主體性和自我意識,促進學生道德成長的意義框架,最終要回答清楚「培養什麼樣的人?建設什麼樣的班集體?」的追問。
班名、班徽的確立是班級文化建設物質層面重要部分,是集中體現班級育人理念,傳達班級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會上,石油附小班主任劉娜老師以《班名、班徽那些事兒》為題,和班主任共同分享了班級文化建設種子班級的班名和班徽,並深入探討了確立班名和班徽的方法和原則。
「今天,參加班主任培訓收穫頗豐。李老師讓班級文化的路徑在腦海裡清晰起來。劉老師為我們講解的班徽的設計令我記憶深刻,班徽是班級文化的濃縮,只有有文化內涵的班徽,才能夠塑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在日後的工作中,我也要用心做好班級文化,用班級文化帶領學生不斷奮進、砥礪前行。讓班級文化刻在孩子們的骨子裡、印在孩子們的心上!」講座後,石油附小老師馬駿傑深有感悟。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