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終端頻段和LTE頻段下的自幹擾問題研究分析

2020-12-25 電子發燒友

5G終端頻段和LTE頻段下的自幹擾問題研究分析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8-14 16:29:46

1 引言

2017年11月14日工信部發布了5G系統在3 000 MHz—5 000 MHz頻段(中頻段)內的頻率使用規劃,我國成為國際上率先發布5G系統在中頻段內頻率使用規劃的國家。規劃明確了3 300 MHz—3 400 MHz(原則上限室內使用)、3 400 MHz—3 600 MHz和4 800 MHz—5 000 MHz頻段作為5G系統的工作頻段。此次工信部率先發布的5G系統頻率使用規劃,將對我國5G系統技術研發、試驗和標準等制定以及產業鏈成熟起到重要的先導作用[1]。5G終端作為5G業務的關鍵元素,是未來5G產業的重要價值載體[2],其軟硬體技術要求(如基帶晶片、射頻、天線等)均受到5G頻段的影響或限制。其中,原LTE頻段與5G頻段在終端側並存時造成的自幹擾問題是業界討論的熱點。

目前業界存在兩種網絡架構部署方式,即SA(Standalone,獨立)架構與NSA(Non-standalone,非獨立)架構[3]。若5G網絡按NSA架構部署,則要求終端支持雙連接[4,5]技術,採用雙射頻同時連接4G與5G網絡並進行雙收雙發,此時射頻器件的非線性等因素容易導致終端存在自幹擾問題,即上行可能對下行接收產生諧波與互調幹擾,造成接收端靈敏度下降[2]。

文章從終端自幹擾問題的根源出發,對終端在新5G頻段與LTE頻段可能造成的自幹擾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同時討論了業界目前關於此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及其對終端與網絡的要求,最後從運營商角度提出了相關策略建議。

2 終端自幹擾問題分析

2.1 雙連接技術5G應用背景

本質上,3GPP在R12標準版本中提出的DC(Dual Connectivity,雙連接)技術與CA(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聚合)技術均屬LTE多連接技術。CA在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層進行聚合,對同步要求較高,雙連接技術為了規避MAC層調度過程中的時延和同步要求,數據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組數據匯聚協議)層進行分割和合併,然後將用戶數據流通過多個基站同時傳送給用戶。雙連接技術標準相對成熟,同時可幫助運營商更快速地在原LTE網絡基礎上部署5G網絡,已成為5G下非獨立組網實現互操作[6-7]方案的關鍵技術,5G不同組網架構下的互操作方案及對終端技術要求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互操作方案及對終端技術要求

從表1可看出,雙連接作為非獨立組網下實現互操作方案的關鍵技術,需終端在硬體上支持雙通道射頻同時連接LTE與5G NR網絡。

2.2 終端雙連接自幹擾

根據3GPP對雙連接在文獻[4]的定義以及文獻[8]的相關描述,非獨立組網下5G終端需支持雙收雙發機制,同時連接LTE eNB與5G gNB,使用來自兩個NB的無線資源。然而支持雙連接的終端可能存在自幹擾問題。在NSA架構下,要求終端保持雙收雙發(即在LTE頻段和NR頻段保持上行雙連接),由於射頻器件的非線性等因素,上行的雙發會帶來下行諧波和互調幹擾,造成接收端靈敏度下降。

(1)諧波幹擾

理想功率放大器(PA)將信號以一定的放大係數a對輸入功率進行放大,實際PA在輸入功率較低時能夠保證線性的放大,而當輸入功率較大時會進入非線性區,從而輸出高階變量。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PA理想與實際輸入輸出比較示意圖

終端在發送頻段f0上發射信號,同時若接收頻段為n×f0(n=2, 3, 。。。)時,接收機將受到諧波影響,導致接收機靈敏度下降,如圖2(a)所示。而諧波對接收端造成的幹擾途徑分為兩種:即PA輸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製電路板)幹擾和發射天線輸出幹擾。

(2)互調幹擾

當兩個或多個幹擾信號同時加到接收機時,這兩個幹擾的組合頻率可能會恰好等於或接近有用信號頻率而順利通過接收機,這種幹擾就稱為互調幹擾,如圖2(b)所示。其中三階互調最嚴重。例如二階互調為f2-f1,三階互調為2f2-f1、2f1-f2、……

(a) 諧波幹擾 (b) 互調幹擾

圖2 諧波幹擾與互調幹擾示意圖

2.3 5G頻段自幹擾理論分析舉例

結合國內某運營商現有LTE網絡在B1、B3和B5頻段上的頻率使用範圍和工信部目前規劃的5G頻段(包括n78中的3 400 MHz—3 600 MHz和n79中的4 800 MHz—5 000 MHz),對終端自幹擾問題進行理論舉例分析,終端下行接收端受幹擾頻段與發送端諧波幹擾與互調幹擾頻段具體如表2~表4所示。

表2 接收端受幹擾頻段(下行)

表3 發送端諧波幹擾頻段(上行) MHz

表4 發送端互調幹擾頻段(上行) MHz

註:(1)為更真實地反映此問題對具體運營商的影響,表2、表3與表4中的B1,B3和B5頻段均為某運營商的LTE頻率使用範圍,n78與n79為工信部規劃5G頻率範圍,而非原3GPP定義的原頻段範圍。(2)B5與n79組合在3GPP暫未定義。

從表4的幹擾分析可看出,涉及的主要幹擾包括:二次諧波幹擾(B3上行對B42下行);三階互調幹擾(B3與n78上行對B3下行、B5與n78上行對B5下行、B3與n79上行對B3下行、B5與n79上行對B5下行),四階互調幹擾(B3與n78上行對B3下行)。

3 5G終端雙連接自幹擾解決方案

目前業界關於諧波幹擾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提升射頻前端器件性能指標、增加幹擾消除電路、上下行頻分調度、上下行時分調度等。而對於互調幹擾問題則討論採用上下行頻分調度或上下行時分調度方案來解決。然而關於問題導致的嚴重性以及現有解決方法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有待進一步進行研究驗證。

3.1 提升射頻器件性能

(1)減小PA非線性

造成終端諧波幹擾的根本原因在於器件的非線性(如圖3所示),因此,提高器件的性能是減少終端諧波幹擾的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通過研究器件非線性與相關性能指標的關係,優化相關性能指標,從而減少器件非線性。目前3GPP RAN4正在討論5G終端在上述諧波幹擾問題存在時,其性能指標是否能夠相比於LTE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2)PA後增加濾波器

在PA輸出端增加諧波濾波器,對諧波進行抑制。此方法實現簡單,成本較低,但通過增加濾波器僅能消除部分由發射天線輸出的諧波幹擾信號,對於PA輸出PCB的諧波信號不能完全抑制,因此,可考慮將此方法與其餘方法協同綜合使用。

3.2 增加幹擾消除電路

參考全雙工自幹擾消除方法[9-10],如模擬域消除法與數字域消除法。模擬電路域自幹擾消除通過模擬電路設計重建自幹擾信號並從接收信號中直接減去重建的自幹擾信號,數字域自幹擾消除方法主要依靠對自幹擾進行參數估計和重建後,從接收信號中減去重建的自幹擾來消除殘留的自幹擾。

3.3 頻分調度

根據上行分配結果確定下行分配的頻率資源。例如不使用諧波主瓣或互調信號對應的頻譜,降低諧波旁瓣對應頻譜的使用頻次,正常使用非諧波或互調信號對應的頻譜。這種方法對網絡有改造要求,並且可能會因避開幹擾頻譜造成網絡峰值速率有所降低。

3.4 時分調度

按上下行時隙配比進行時分調度,網絡給出上下行時隙配比,終端根據配比合理控制收發。例如:對於諧波幹擾,當LTE發時,NR側暫停接收;對於互調幹擾,當LTE與NR同時雙發的時候,LTE側暫停接收,或者不進行同時雙發,上行只進行單頻單發,即同一時間只選擇LTE發送或者NR發送。

4 運營商策略建議

目前工信部雖然對5G在中頻段內的頻率範圍進行了劃分,但未明確各運營商批准商用的頻率使用範圍。根據理論計算可知,部分運營商原LTE網絡使用的頻段(如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LTE FDD的B3頻段)對應的二次諧波均落入目前批准使用的3.4 GHz—3.6 GHz頻段範圍內。運營商根據目前頻段現狀,關於5G網絡部署可選擇採取以下應對策略:(1)網絡直接採用SA架構進行部署,終端採用單射頻同一時間只連接LTE網絡或5G網絡的方案,從而規避雙連接帶來的自幹擾問題;(2)兩手準備,即一方面避免被分配到容易造成諧波或互調幹擾的5G頻段,另一方面對現有幹擾消除方案進行充分試驗驗證,平衡不同方案在代價與性能間的關係,並儘快對可行有效的方案進行標準化。

5 結束語

文章對5G終端因引入雙連接技術在新5G頻段與LTE頻段可能造成的自幹擾問題展開討論,分析了問題的原因及業界的主流解決方案。

運營商5G網絡若按非獨立(NSA)架構進行部署,則要求終端支持雙連接技術進行LTE與5G同時收發,根據LTE與5G頻段組合不同,上行雙發可能對下行接收產生互調幹擾,射頻前端器件的非線性可能對下行接收產生諧波幹擾,最終均造成終端接收端靈敏度下降。目前產業界解決該問題的思路包括器件性能優化、射頻指標提升、頻分調度、上下行時分規避等,然而這些方案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在產業界仍未形成共識,對其有待進一步進行研究和驗證。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愛立信案例選:LTE-FDD測試頻段幹擾分析
    本文基於以上考慮,研究對該頻段可能的幹擾情況,並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法。頻譜幹擾分析對1755MHz-1785MHz和1850MHz-1880MHz的頻段進行可能的幹擾分析:從平均信號強度值以及下表採樣點信號分布表來看,在路面上,1850MHz-1880MHz頻段的幹擾要強於1755MHz-1785MHz。
  • FDD-LTE幹擾與定位淺析
    某運營商開始規模建設LTE-FDD試驗網初期,由於採用1750MHz-1770MHz和1850MHz-1870MHz兩個未使用過的40MHz頻段,該頻段內很容易存在來自系統內外的幹擾。而FDD-LTE系統內外幹擾問題是網絡維護優化時必須要考慮的關鍵問題之一。本文基於以上考慮,研究對該頻段可能的幹擾情況。並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並提出找出幹擾源的方法。
  • 5GHz頻段的噪聲問題及降噪對策
    下面介紹使用5GHz頻段進行通信時出現的噪聲問題及其解決案例。 引人注目的5GHz頻段無線通信 下面介紹2個案例,分別為通過有線接口在室內進行高速數據通信時出現的噪聲問題,以及在多種無線通信環境下出現的問題。 室內各種電子設備所對應的驅動頻率增高,在高頻段容易產生噪聲。
  • 路由器5G頻段真的好嗎?跟2.4G的頻段相比,這方面遠遠不如!
    而事實上,天線的數量僅能代表路由器的一小部分功能罷了,真正能讓路由器有所改變的,是發射出了信號頻段的問題。我們可以在購物網站上看到很多5G頻段的路由器,各種各樣的噱頭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都是宣傳支持5G頻段的優點,那麼,5G頻段真的比傳統的2.4G好嗎?我們先來說一說頻段的這個概念。
  • 5G網絡和5G頻段有什麼區別
    5G全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而5G網絡和5G頻段是5G概念中完全不同的東西,可以這麼說,5G頻段是5G通訊的基礎資源,而5G網絡是5G通訊的應用基礎。 以下是我國三大通訊公司的5G頻段劃分: 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其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2635MHz 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
  • 5G為何要爭奪6GHz頻段、黃金頻段700MHz、5.5G多了些什麼……
    5G漸漸進入大眾市場的今天,很多新的概念和疑惑也出現在人們腦海中,對於5G為何要爭奪6GHz頻段、5.5G為何物等等問題,小夥伴曾經好奇過嗎?趁周末的時間,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科普性質的文章,希望能給大家增長知識。
  • 工信部正式分配5G試驗頻率 中國移動需與北鬥頻段隔離避免幹擾
    其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獲得2600MHz和4900M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獲得了較為國際主流的頻段,中國移動的情況則複雜很多。細分來講,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其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2635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
  • 聯通TD-LTE試驗意在聯手電信爭奪F頻段
    中國移動在2570-2620段(TDD國際漫遊頻段)已進行TD-LTE規模試驗和擴大規模試驗。去年,工信部相關人士在公開場合便表示,我國已規劃用於TDD的頻譜達到345M,超過了FDD總頻段的342M。近期有分析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的多家運營商將有可能獲發雙牌照。
  • 氣象學家警告:美國拍賣5G關鍵頻段 威脅全球天氣預報能力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臺媒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和其他國家相關機構,已開始將23.8 GHz及鄰近頻段拍賣給未來的5G網絡供應商,凸顯問題的急迫性。此外,美國政府也正拍賣用於研究降雨和降雪的36至37 GHz頻段、測量氣溫的50 GHz頻段、以及用於分析雲和冰的86至92 GHz頻段。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月6日報導,儘管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針對「保護氣象衛星」與FCC進行了一番討論,但FCC仍將陸續把這些頻段拍賣給未來的5G網絡供應商。
  • CEAC全頻段LTE數據產品應用方案
    LTE包括TD-LTE和FDD-LTE兩種模式,具備高速上下行,高效頻譜利用率,系統布置靈活,低無線接入延時等優點。因此,LTE逐漸成為全球運營商在建設4G網絡時的主流選擇。截至2014年1月,全球已有200個國家建設了279個LTE商用網絡,這個數字預計到2014年底將進一步增加到400個。不同地區選擇的LTE網絡頻段互不相同。
  • 小米11支持n28頻段嗎是5g手機嗎 n28頻段什麼意思
    一、小米11支持n28嗎  小米11是一款性能強大的5G手機,是支持著n28頻段的。  支持N28頻段的手機在城區外信號依舊是非常良好的,讓用戶可以在各地享受流暢速度。  二、什麼是n28  n28頻段是5G NR的一個FDD頻段,  早已在歐洲和日本已經得到應用,例如德國和日本都為移動運營商分配了n28的頻率資源,  比如Vodafone是723~733MHz,DoCoMo是728~738MHz,而Softbank是738~748MHz(《5G技術與標準》)。
  • 工信部正式批覆:同意中國聯通全網全頻段LTE重耕
    工信部在批覆中指出,本著提高頻譜資源使用效率的精神,為提高頻率資源的使用效率,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頻率規劃事宜的通知》,經研究同意聯通調整900MHz、1800MHz和2100MHz頻段頻率用於LTE組網。
  • 802.11n最大傳輸速率_802.11n支持5g頻段嗎
    打開APP 802.11n最大傳輸速率_802.11n支持5g頻段嗎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20 10:00:05
  • 各個頻段的RFID技術的特點分析
    很多問題,甚至連業內人員也不能輕易給出一個明確的解答因此用戶在選擇射頻識別技術的時候常常覺得無所適從。筆者結合自身的開發和應用經驗,同時在參考了相關的應用資料和技術數據基礎上,力圖通過本文給讀者一個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認識,希望能夠給用戶在選擇合適頻率的射頻識別系統時提供一些幫助。
  • LTE網絡幹擾分析(包括各種幹擾波形圖)
    LTE高干擾小區根據幹擾強度可分為一般幹擾小區與嚴重幹擾小區,幹擾小區定義及非偶發篩選條件如下:問題分類幹擾小區定義非偶發乾擾小區篩選規則LTE嚴重幹擾小區100個上行RB底噪數據均值大於等於-100dBm為嚴重幹擾小區14天存在7天及7天以上滿足幹擾小區定義的小區為長期非偶發乾擾小區LTE一般幹擾小區
  • 5G 幹擾分析與排查指導手冊
    3.1 5G 幹擾排查流程5G 幹擾排查與 LTE 幹擾排查類似, 主要包括 5G 幹擾小區篩選、 幹擾特徵分析、 小區狀態/告警信息核查、 小區參數配置核查和上站幹擾排查五個步驟。3.1.5 上站幹擾排查在排除 5G 幹擾小區不存在故障問題、 參數配置錯誤等情況後, 根據該小區的幹擾特徵分析結果上站排查, 結合後臺幹擾波形分析與現場掃頻測試等手段確定幹擾源。
  • OPPO 5G CPE Omni發布:支持世界所有5G和4G頻段
    OPPO 5G CPE Omni支持Wi-Fi 6協議,以及BLE 4.1和ZigBee 3.0等多種IoT協議,5G網絡下最高可支持高達7.5Gbps的峰值速率。面向5G時代的到來,我們希望通過對多智能終端的全面部署,在智能家居、辦公等場景為用戶提供新連接、更高效、更便捷的智能互融場景體驗。」據IT之家了解到,Omni搭載高通驍龍TM X55數據機,支持SA/NSA雙模5G、以及全球所有5G和4G頻段,可根據運營商頻段需求定製,號稱真正的「全球全網通」。
  • 5G頻段之爭:中國Sub-6GHz VS 美國毫米波
    可能就有小夥伴會問了,為啥只有美版的iPhone 12支持5G毫米波,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版本都不具備對毫米波的支持,只支持Sub-6GHz頻段。那麼毫米波和Sub-6GHz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為何我國選擇了以Sub-6GHz頻段作為我國的5G頻段呢?
  • 蘋果iPhone12 5G頻段速度怎麼樣?蘋果12 5g網速測試
    iPhone12 5G頻段速度怎麼樣 蘋果12 5g網速實測SpeedSmart 公布了一些新 iPhone 12 的早期 5G 速度測試結果,考慮到 iPhone 12 還沒有正式上市,測試結果數量有限。iPhone 12 在美國支持兩種模式的 5G 網絡:毫米波 5G 和低頻 sub-6GHz 5G。
  • 5G黃金頻段浮出水面,買手機時注意看
    但是現在的5G 時代,可能就沒那麼簡單了,我們可能還得重新回到 3G 時代的思維模式, 這些網絡制式以及頻段的問題需要你注意一下。畢竟每個運營商的 5G 頻段,亦或者每個手機廠商的 5G 手機都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