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對馬海峽突入日本海,二戰美軍潛艇的一次大冒險

2020-12-25 戰爭事典

擾亂神經的噪音攪動著潛艇裡的安寧。這種聲音不像下潛警報,也不像被艇員們稱為「地獄鐘聲」(Hell’s Bells)的聲音。每當船上的調頻聲吶儀發出發現水雷的提示音,都會令「溜冰」號潛艇上的每名乘員不寒而慄。「溜冰」號這次要與其他8 艘美軍潛艇一起去執行一項危險的任務,這是一場復仇之戰。

兩年前的1943年10 月,「刺鮁」號潛艇在日本海上巡航時被日軍反潛部隊擊沉,艦上人員全體陣亡。這其中就包括該艦的指揮官——美國海軍的傳奇人物戴德利·W. 「馬什」·莫頓。「刺鮁」號的損失讓美軍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的指揮官查爾斯·A.洛克伍德海軍中將崩潰,「這是我們遭到的最嚴重的打擊」,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心都碎了,願上帝懲罰日本人」。

巴尼行動

1944 年12 月3 日,洛克伍德向美國海軍司令歐內斯特·J. 金海軍上將提交了一份名為「在日本海上巡航」的備忘錄。在備忘錄中,洛克伍德提出日本海有足夠多的作戰目標,改進後的調頻聲吶令潛艇具備了以最小的代價穿過位於日本海南部的對馬海峽的能力——對馬海峽雖然只有40 英裡寬,但布滿了水雷。太平洋上的洋流也對行動有利:有一股名為「黑潮」的洋流正好通過對馬海峽,流入日本海,然後繼續向東北,通過宗古海峽,與「親潮」相遇,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美軍潛艇可以利用這股洋流。當月月底金將軍就批准了洛克伍德的計劃,但加州大學戰爭研究部實驗室和太平洋艦隊指揮部都明白,調頻聲吶仍需繼續改進,以其現有技術無法真正投入實戰。在1945 年2 月提交的一份評估報告上,還出現了「現階段還不能認為調頻聲吶在操作上是可靠的」的結論。這份報告被沮喪的洛克伍德壓下了,轉而督促裝有調頻聲吶的潛艇繼續進行訓練,甚至親自上陣操作設備。洛克伍德的努力並沒能獲得回報,當洛克伍德向太平洋艦隊司令尼切斯特·W. 尼米茲海軍上將報告,申請派出安有調頻聲吶的潛艇到日本海巡航的時候,尼米茲拒絕了他的申請。

1945 年春天,形勢開始朝著有利於洛克伍德一方發展。加州大學戰爭研究部實驗室加快了改進調頻聲吶技術的步伐,洛克伍德手裡則有了更多潛艇。這些潛艇都安裝了可以投入實戰的調頻聲吶設備,更多的美軍潛艇圍繞對馬海峽入口,對布滿水雷的海域進行了偵察。他們反饋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其中包括日軍在對馬海峽附近的水下布下的4 條水雷帶的具體位置。

3 月底4 月初,洛克伍德挑選了一名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兵——威爾海姆·「巴尼」·西格洛夫,擔任行動指揮。行動代號也因此成了「巴尼行動」。西格洛夫是一位安靜而又足智多謀的指揮官,在很多重要戰鬥中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曾經指揮「蠔隆頭魚」號與「鯉魚」號執行過7 次巡航任務,宣稱擊沉了15 艘敵船,其中有13 艘戰績在戰後得到了確認。

根據長時間以來收集到的巡航、潮汐、洋流以及雷場等方面的信息,洛克伍德和沃格爾為行動選定了路線,路線的起點是對馬海峽。對馬海峽是「黑潮」流入日本海的入口,潛艇可以藉助「黑潮」的力量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裝有調頻聲吶的潛艇也可以依據手上掌握的水雷帶分布圖來避開日軍布下的水雷。在完成日本海的狩獵任務後,潛艇可從日本海北部的宗古海峽撤走。宗古海峽是「黑潮」的出口,由於該海峽當時在尚處於中立的蘇聯的控制下,日本人不可能在那裡布雷。

「巴尼行動」開始的時間定在1945 年5 月27 日,有9 艘潛艇參加行動,每艘潛艇都安有調頻聲吶系統。參加行動的潛艇代號「悍婦」(Hellcat),潛艇按三艘一組被分為TG17.21、TG17.22、TG17.23三個分隊:

「海狗」號、「馬鰺」號,「鍬魚」號組成TG17.21 作戰分隊,代號「爵士樂手」,指揮官是西德曼;

「飛魚」號、「弓鰭魚」 號、「媞娜莎」號組成TG17.22 作戰分隊,代號「山貓」,指揮官是裡瑟爾;

「金槍魚」號、「溜冰」號、「北梭魚」號組成TG17.23 作戰分隊, 代號「臭貓」,指揮官是皮爾斯。

「悍婦」們要在6 月4 日、5 日、6 日三天穿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之後,三個作戰分隊要分別在以下區域巡航:TG17.21在本州西北沿岸巡航;TG17.22 在本州與九州西南部沿海巡航;TG17.23 將沿著韓國東岸,從對馬島到西伯利亞南岸巡航。行動將在6 月24 日結束,三個作戰分隊會在通過宗古海峽後集結,一起返回基地。

5 月中旬,參戰的「悍婦」準備完畢。雖然此時潛艇安裝的調頻聲吶還有待改進,但洛克伍德和他的潛艇部隊都相信現有的調頻聲吶技術已經能夠令他們完成任務了。1945 年5 月27 日,「爵士樂手」分隊從關島的阿普拉港(Apra Harbor)出發,駛向日本海;「臭貓」分隊在第二天出發,「山貓」分隊則在5 月29 日出發。

1945 年6 月4 日剛過午夜,「爵士樂手」成為第一個到達對馬海峽入口的作戰分隊。「海狗」號作為旗艦行駛在最前面,當它到達第一道水雷封鎖線的時候,艇上的調頻聲吶出現了故障,只能收到模糊的「斑點」,「地獄鐘聲」也很模糊。但「海狗」號沒有理會這些問題,依舊航行在編隊的最前面,最後奇蹟般地躲過4道水雷防線。另外兩艘潛艇跟在「海狗」後面,依次穿過對馬海峽。6 月4 日夜,經過20 個小時緊張的水下航行,3 艘潛艇在水面集結,然後向他們的預定目標本州島北部沿海地區駛去。

6 月5 日夜間,「臭貓」分隊穿越對馬海峽。「金槍魚」號排在第一位,它的行動非常順利,調頻聲吶也運行正常。「北梭魚」號排在後面,行動也很順利。在輪到「溜冰」號的時候,卻出現了麻煩。「溜冰」號經過一小時的潛行,終於安全穿過第一道封閉線,但是在穿越第二道封鎖線的時候,進入了水雷密集區。這裡的水雷間距只有50 碼,不到潛艇長度的一半。為了避開水雷,「溜冰」號只能緩緩前行,這時「溜冰」號上的水手們突然聽到潛艇外殼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金屬摩擦聲——這個聲音通常意味著潛艇刮上了固定水雷的鋼纜。如果水雷的鋼纜掛上了潛艇的前平衡翼或是甲板上的建築,水雷就會被潛艇從鋼纜上拉下來,將「溜冰」號炸得粉碎。「就是這個聲音」,一名水手說,「就是這個」。「溜冰」號上的水聽器操作員阿爾伯特·奧盧夫森(Albert Olufsen)將儀器的音量開到最大,讓同事們可以聽得更清楚。「他們的臉都變白了」,奧盧夫森回憶。水手們一邊屏住呼吸,一邊聽著潛艇繼續刮著鋼纜前進的聲音。驚心動魄的幾分鐘後,令人恐懼的聲音消失了,「溜冰」號成功穿過水雷區。

6 月6 日,該「山貓」分隊穿越海峽了。第一艘穿過海峽的潛艇是「飛魚」號,「飛魚」號的穿越很順利。接下來是「弓鰭魚」號,和「溜冰」號一樣,「弓鰭魚」號也碰上了水雷密集區。為了躲開水雷,「弓鰭魚」號的指揮官亞歷克·泰裡(Alec Tyree)站在指揮塔上,一邊舉著潛望鏡,仔細觀察水面,一邊聽著鈴聲,在密密麻麻的水雷中尋找前進的路線。「弓鰭魚」號最終穿過海峽,事後泰裡回憶,這段行程「對精神和體力都是巨大的消耗」。

最後一艘進行穿越的是「媞娜莎」號。與「弓鰭魚」號和「溜冰」號相比,「媞娜莎」號碰到的麻煩更大。在穿越海峽的過程中,「媞娜莎」號陷入日軍設下的用來誘捕潛艇的水雷陣中。更糟的是,「媞娜莎」號的指揮官理察·萊瑟姆因為長時間待在指揮塔上,感到有些睏乏,於是聽從了副手哈維·J. 史密斯中尉的建議,在進入海峽前就去休息了。萊瑟姆睡去後的某一時刻,「媞娜莎」號上的「地獄鐘聲」突然響起,顯示屏上也出現了綠色的梨形回波。「水雷!」留在指揮塔裡的史密斯和艇上聲吶員跳起來將顯示屏包圍,在「媞娜莎」號的艦首兩側都出現了綠色的斑點。史密斯知道,這不是魚群,不是海帶,而是水雷群!在好不容易繞過了這群水雷之後,調頻聲吶顯示前面出現了規模更大的水雷群。史密斯別無選擇,只好指揮「媞娜莎」號向水雷群前進。「媞娜莎」號在密密麻麻的水雷中前行,潛艇外殼響起了「詭異的聲音」,這是固定水雷的鋼纜與潛艇外殼摩擦的聲音。史密斯依舊別無選擇,如果「媞娜莎」號離開這根鋼纜,水流也會將「媞娜莎」號衝向別的水雷附近。「媞娜莎」號上的機械師馬特·唐·皮爾遜回憶,因為摩擦所產生的靜電,「媞娜莎」號艇內已經到了「如果你把一枚硬幣丟到桌上,它就會飛到天花板上」的程度。因為恐懼,潛艇內部鴉雀無聲。鋼纜划過後機艙,那裡有潛艇附帶的水上飛機和螺旋推進器,這些東西隨時可能將水雷掛下來。此時,水手們已經在估計會在什麼時候聽到水雷發出爆炸聲了。突然,「吱吱聲停止了」,鋼纜帶著飛機消失在「媞娜莎」號的身後。當指揮官萊瑟姆出現在指揮塔的艙口蓋上方時,危險已然過去。「一切正常嗎?」萊瑟姆問史密斯,「只有幾枚水雷,艇長,如果您能允許,現在我想去休息一會兒。」史密斯回答說。

在「媞娜莎」號穿過對馬海峽後,9 艘潛艇就都已成功來到日本海。潛艇來到各自的指定位置,開始在日本海上狩獵,準備為「刺鮁」號報仇。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之熱兵器時代4》

相關焦點

  • 三艘俄軍戰艦雄赳赳氣昂昂穿越宮古海峽,日本又緊張了
    據中評社援引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近日發布的消息,當地時間12月25日,三艘俄羅斯軍艦穿越宮古海峽。隨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了一艘補給艦、兩艘掃雷艦以及兩架海上巡邏機予以全程跟蹤監視。 根據日本海自的說法,三艘俄羅斯軍艦穿越衝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繼續北上,並經對馬海峽向東北方向前進,朝日本海方向駛去。
  • 二戰日本海軍艦艇的噩夢:美軍潛艇刺鮁魚號,絕不留一個俘虜
    這便是有著水下地獄之稱的二戰潛艇戰。正在水面航行的美軍潛艇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但是美軍潛艇部隊卻幾乎完好無損,潛艇成為了美國反擊日本的有力武器。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潛艇部隊的戰績並不理想,除了武器系統頻出故障外,美軍大多數潛艇艇長年齡偏大,缺乏實戰經驗,作戰方式都很呆板保守,缺乏大膽創新,勇於進攻的大無畏精神。於是美國軍方根據這一情況,迅速提拔了一大批年輕有為,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軍官擔任潛艇艇長。二戰美國傳奇艦長達德利·莫頓就是其中之一。
  • 解放軍飛機12月首次穿越對馬海峽 日本空自緊急出動戰機應對
    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最新發布的消息稱,當地時間12月27日,解放軍一架運-9電子偵察機穿越對馬海峽往返飛行,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出動戰鬥機進行應對。從統合幕僚監部發布的解放軍運-9電子偵察機的飛行路線來看,飛機是從東海空域飛來,穿越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島之間的對馬海峽空域後,進入日本海空域。隨後,這架運-9電子偵察機又原路返回。此外,統合幕僚監部公開了日本空自拍攝的運-9電子偵察機飛行時的畫面,可以看到該機垂尾上標有9231的編號。
  • 終於找到了:日本衝繩發現失蹤75年的二戰美軍潛艇
    就在這一年,一艘代號為「灰鯨」的美軍潛水艇在日本附近海域神秘消失,船上當時共載有80名美軍士兵。在這75年間,美國調查人員一直在苦苦追尋著這艘潛艇的下落。最近,他們終於在日本衝繩海域找到了這艘潛艇的殘骸。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1日報導,該團隊一直在搜尋二戰中美軍失蹤船隻的下落。根據日本神戶市的海軍歷史專家巖崎裕的相關推斷,團隊在衝繩本島的西南海域展開了調查。
  • 中國054A「反覆路過」對馬海峽,日本國內是什麼情緒?
    圖為中國艦隊通過對馬海峽此前中國海軍一般都在東亞近海活動,日本的海自經常前來近海搞事,而最近這一幕出現了反轉,中國軍方終於出手了,轟6K轟炸機掩護054A護衛艦通過對馬海峽直衝日本海,嚇得日本首相菅義偉緊急求助美軍出手,
  • 一次潛艇襲擊就打掉日軍一個師團?二戰美軍突襲日本71船團行動
    針對日本繁忙的海上運輸線,美軍潛艇部隊屢屢出擊,給日軍的海上運輸船團及其護航艦以沉重打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其中以1944年8月中旬美軍潛艇對日本ヒ71船團的攻擊最為經典。隨著美軍潛艇的日益活躍,無奈之下的日本海軍只得照抄了盟軍在大西洋上組織護航運輸隊對抗德國「狼群」經驗,拋棄之前的5艘以下的小船隊的編組方法,改之以10艘以上大船隊,以此加強護航兵力,企圖以此降低潛艇的威脅。而ヒ71船團就是日軍護航兵力最強大的一支。
  • 俄羅斯艦隊穿越宮古海峽,向日本傳達出了什麼信號?
    圖為俄羅斯軍艦近日,據媒體報導,近期東海突現危險一幕,有大批軍艦高速殺向海峽,隨後美艦連忙拉響警告逃離,這就是俄海軍在宮古海峽的航行活動,根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部發布的消息稱,有3艘俄羅斯軍艦穿越日本宮古海峽,分別是隸屬太平洋艦隊的
  • 美軍戰艦擅闖過臺灣海峽,中方東部戰區展開重磅行動,絕不姑息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在距離任期僅剩一個月之際,川普政府仍然不忘騰出手來挑釁中方,最常用的損招莫過於大打"臺灣牌"。今年來除了對臺軍售過於頻繁之後,還多次違背中美建交原則,派遣美高官"訪臺"等。
  • 大批轟炸機密密麻麻,美稱日本海和東海告急
    日本發布了轟-6K轟炸機的航跡圖,4架轟-6K分成兩批,其中一批經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域俄軍圖-95匯合,另一批在東海上空與俄軍飛機匯合前出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之後遠路折返。圖95轟炸機和轟6K巡航的重點海域就是東海和日本海,這反映了雙方關切的重點。日本是美方在亞洲地區的代理人,而美方的主要任務就是針對俄羅斯。
  • 二戰時期德國潛艇是如何做到進出直布羅陀海峽,而不被盟軍發現?
    歐洲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歐洲地區海岸線漫長曲折,擁有許多的海灣、海峽和海洋,在這些海洋中也發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戰,當時德國的潛艇遊弋在各個海域,給盟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U型潛艇德國的潛艇如果要從大西洋進出地中海,就必須要經過直布羅陀海峽。
  • 黃海「狼群」,千島稱霸——翻江倒海的「刺鮁」號潛艇傳奇
    「刺鮁」號從海面殘骸中收集了一些紀念品,浮出水面向渤海海峽北部的老鐵山水道進發。第二天,「刺鮁」號到達老鐵山水道時發現自己被目標包圍了,到處都是運輸船,簡直如惡狼闖進羊群一般幸福。早上十點先幹掉一艘中型運煤船,中午又發現一艘裝滿燃油的「高山丸」號大油輪。
  • 從海底單兵攻擊潛艇:幾百人穿潛水服抱水雷,攻擊美軍潛艇
    有網友問:二戰末期,日本的伏龍特攻隊,是讓士兵藏在海底拿根竿子猛刺潛艇讓其爆炸的嗎? 本來,伏龍部隊是掃雷工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近海掃雷。而且專門為此設計了潛水服,可以讓士兵可以長時間潛水,搜索在近海的水雷。
  • 俄邀請美軍打撈潛艇,白宮怕背後有詐猶豫不決,日本提醒陷阱太大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3日的報導稱,俄羅斯國防部部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俄方將派遣專業人員,對美國在戰爭時期沉沒在千島群島附近的潛艇進行打撈,而且俄方還誠摯的邀請美軍能夠一同打撈沉沒的潛艇。其實這次俄方國防部部長所說的事情,是俄地理學會將在千島群島海岸進行的一次活動,這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考察沉沒在這處海域海底的美軍潛艇。美軍在二戰時期與日本進行過戰鬥,而美軍的潛艇也在這一海域被日本海軍擊沉過。而紹伊古也表示,這次行動可以是俄方與美方科研機構之間的活動,軍方完全不會進行幹預。但是對於俄方這樣誠摯的邀請,美方卻始終沒有做出自己的表態。
  • 海陸空三軍集結 不同軍種的二戰遊戲盤點
    二戰一直是戰爭類遊戲不會放過的一個題材,無論你是不是一個忠實的軍武粉,一些老生常談的遊戲相比也早已耳濡目染知道的差不多了吧?  今天,小編就另闢蹊徑,從兵種來給大家介紹幾款以二戰為題材的遊戲,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海軍篇:1.
  • 無視大批飛彈鎖定,美軍核航母公然穿越海峽,數十架戰機升空警戒
    據美國「海軍時報」9月19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五,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宣布,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在大批艦艇的護航下,突然穿越伊朗控制的荷姆茲海峽美軍方透露,尼米茲號航母進入到伊朗反艦飛彈的射程內,遭到了大批飛彈的瞄準鎖定,但是美航母卻無視威脅,下令大批艦載機升空警戒,強行穿越荷姆茲海峽進入波斯灣,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10個月以來美航母首次進入波斯灣,外界擔心,這可能導致美伊緊張局勢再次升級。
  • 美軍潛艇失蹤75年後,意外在中國東海被發現,美國:請勿打撈
    (二戰中美軍的灰背號潛艇)設計在新型潛艇的設計上面,即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也走了不少的彎路,不過好在美國積極吸取經驗,成功的設計出了能夠用於實戰的艦隊潛艇計劃。雖然在僅僅四天之後,它就遭到了日軍潛艇的針對,並且被兩發魚雷瞄準,但是擁有高機動性的它,通過靈巧的閃避,躲過了魚雷的攻擊,再一次成功的甩掉敵方返航。次年1月3日的時候,美軍對日本的25艘潛艇進行了追擊,在這次追擊的過程中,灰背號也有機會報一箭之仇,成功的將一艘代號為I-18的潛艇給擊沉。
  •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送完原子彈後被日本潛艇擊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不同於德國潛艇神出鬼沒的作戰手段,雖然日本同樣發展了一系列潛艇,而且其排水量也很大,但是日本的潛艇的戰果相比於德國,少的可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潛艇在二戰期間毫無建樹。比如二戰期間曾經派遣其潛艇攜帶戰略物質和相關的技術資料穿越大半個地球,抵達歐洲德國的勢力範圍,讓二戰期間兩個邪惡國家相互勾結。此外,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潛艇還是有一定戰果的,比如在二戰後期,日本的一艘潛艇,擊沉了一艘美軍重型巡洋艦,造成了800多名美軍官兵死亡,被稱為二戰期間德國海軍最大的一次災難。
  • ——海陸通吃的二戰「䰾魚」號潛艇傳奇
    1972年底,義大利海軍一艘鏽跡斑駁的老式潛艇「恩裡科· 塔佐利」號(S-511)以不足1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拆船廠,當作廢金屬重新回爐。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艘潛艇其實是一艘功勳滿身、充滿傳奇的二戰老兵。它是美國二戰時期擊沉敵艦噸位排名第三的潛艇,也是第一艘裝備火箭發射器的潛艇。它曾經擊沉過軍艦,炮轟過港口,甚至還炸毀了一列滿載物資的日本火車!
  • 兩小時內殺人過萬,二戰潛艇二號殺人王紅石魚號
    1943年服役不久的紅石魚號說起二戰中的潛艇作戰,一般會想到的是德國的海狼,其實美軍潛艇在太平洋上的戰鬥並不比德國同行遜色,超過一半的日軍船舶是被美軍潛艇送下海底的。美國潛艇紅石魚號(USS Rasher SS-269),二戰美軍潛艇戰績排名第三。這艘在中國知名度較低的潛艇可能是二戰中殺人數第二多的潛艇。紅石魚號屬於小鯊魚級(Gato-class),這是美軍二戰中主力潛艇型號。
  • 大型軍艦潛艇活動自如 臺灣海峽到底有多深(圖)
    準確地說,臺灣海峽的北端線是福建閩江口的黃歧半島與臺灣富貴角的連線,而南端線則是福建、廣東兩省交界處的詔安頭和臺灣貓鼻頭的連線。整個海峽面積有80多萬平方公裡。臺灣海峽一直是一條重要的海上航道。從國內來講,它是連接東海和南海的「海上走廊」。從國際上來講,它是從日本海、琉球群島海域通向巴士海峽、東南亞的海上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