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958字,閱讀約2分鐘
鐘鼓樓總給人一種歲月滄桑的感覺。每一座鐘鼓樓仿佛都是城市中時間的守望者。在老人眼中,他們是昔日的時光,是晨鐘暮鼓中的簡樸作息,是老房子,平房散在塵煙前人們觸手可及的煙火生活。
山海關古城內還有一座鐘鼓樓。它的名氣雖然沒有北京,西安那麼響亮,但也充滿了歷史氣息。這座鐘鼓樓是明朝大將徐達創建山海關關城時所建。當時位於莞城北街一帶。萬曆十四年(1586年),山海路深江谷順利遷至市中心,故又稱中心樓。1952年,因長期坍塌,年久失修被拆除。
2004年,鐘鼓樓修繕一新,現位於莞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主要街道交匯之處。下部為方形平臺,平臺上建有文昌堂。在古代,大城市多採取鐘樓,鼓樓分建的模式,北京,西安,南京都是如此。出於實用節儉的考慮,小規模城市一般採取鐘鼓同建,或鐘鼓樓,碉樓,文星樓合建的模式。山海關古城鐘鼓樓與鐘鼓為同一建築,與文昌堂融為一體。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在國內十分罕見。
文昌堂供奉文昌帝,民間認為文昌帝掌管考試,命運,助讀寫文。他是學者和追求名望的人最尊敬的神明。鐘鼓樓由鐘鼓二樓和文昌殿組成,三體合一。這樣的建築法規在國內非常少見。
明清時期,山海關的街道主要以鐘鼓樓為中心,以東南西北四條街道為主線。山海關的街名很有特色:鐘鼓樓東邊叫「東街」;鐘鼓樓以西稱為「西街」。鐘鼓樓南面稱為「南街」。鐘鼓樓以北稱為「北街」。城初是低矮的平房,向外一瞥,遠處的群山清晰可見。
如今,在以鐘鼓樓為中心的明清古街上,鬥拱飛簷,茶館酒坊,從坡頂的結構,屋簷的風格,青磚灰瓦,都顯示出濃濃的古意。古城南街一端是著名的「天下第一關」。
燈光下,鐘鼓樓閃耀著迷人的光彩。鐘鼓樓旁,明清古街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宛如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時間似乎在這裡摺疊交匯--國王在樓頭俯瞰他的國家,將軍在樓上巡邏他的城市,老人倚在樓角入睡,遊客在旁邊狂歡徹夜。
鐘鼓樓下,高聳的樓體在夜幕下招展彩旗。不遠處的古街,身著古裝的調酒師的吆喝聲,鋦壺的鏗鏘聲,讓人穿越,迷幻,感慨--城市依舊,將軍不再。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記住我們是《知葉大叔》,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下期再會。
旅遊的作用就是用現實來約束想像:不是去想事情會是怎樣的,而是去看它們實際上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