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嗎」、「在幹嗎」、「吃飯了嗎」,等這些異性之間的開場白對你來說,是否有些耳熟能詳的感覺?
前幾天,有一個女生告訴我說,希望以後男生在和自己搭訕的時候,不要說上述些老掉牙的開場白,否則一律按不想說話處理。
站在女方的角度來說,確實,在看到這些開場白的時候,總會感覺對方是在複製粘貼一句話,就像逢年過節那些群發的祝福消息,你明知道內容千篇一律,卻還是不得不出於禮貌問題去選擇回復。
可是,在生活中,例行公事的開場白運用者中,也不乏有女性角色的存在。
「在嗎」、「在幹嗎」等一系列的流水線工作,似乎看到了第一句就能猜到下一句會說什麼,沒有好奇心,洞察了所有,自然也就沒有了繼續聊天的欲望。
由此可見,溝通在兩性關係中起著很好的橋梁運用,尤其是一個能夠勾起人聊天欲望的開場白。
聰明女人的開場白,都是什麼樣子?
當你在一個完全不認識對方的前提下,若想建立一個彼此能夠愉快交流的渠道,別人說那些話能夠輕而易舉地勾起你對他的好奇心,或者是能夠帶動起你想要聊天的欲望?
大多數人會覺得對方說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能讓自己快速加入對方製造的聊天氛圍裡。
朋友最近對一個愛好運動的男生情有獨鍾,對方很優秀,自然也就不缺乏仰慕者,可是在那麼多競爭對手裡,唯獨朋友猶如一匹黑馬,橫衝直撞地擁有了男生最想要和自己聊天的欲望。
和平時「吃飯了嗎」、「在幹嗎」不同,朋友知道對方愛好運動之後,每天都會找和運動有關的話題作為開場白。
例如「我今天跑了兩公裡,你有沒有興趣一起跑啊?」,「剛剛鍛鍊了腹部,需要做的拉伸動作都有哪些啊?」,每次男生都會很耐心地去授教,因為這是他感興趣也是擅長的事情,所以,也就更有話題感。
而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在你來我往中逐漸升溫。
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擇棲而居」的天性讓他們更喜歡接近和自己相似的人或者事物,而在這個時候,人往往會以一种放松的姿態去敞開心扉。
「貝勃定律」會讓人對千篇一律的方式感到厭煩
有兩對情侶,第一對情侶中的女生每天都會給男友做飯,一日三餐,頓頓不落,等到男生過生日的時候,女生照樣給男生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可是男生的眼中沒有表現出任何一絲驚喜,就像是對待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
第二對情侶中的女生幾乎不給男友做飯,在情人節那天,女生破例進了廚房,只煮了一碗簡單的麵條,男生卻感動不已。
其實,這便是心理學中「貝勃定律」的最真實寫照,人在同一種環境下會降低對該事件的敏感度,這時,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變化,都能引起對方心中的波瀾。
世界上會有成千上萬個人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相遇,在你之前,你不知道對方已經見過了多少人複製粘貼式的開場白,或許在這些重複的話裡他早已感到麻木,甚至是厭煩。
因此,此時你的「在嗎」、「在幹嗎」等字眼,無疑是在自行封鎖彼此繼續聊天的通道。
好的聊天方式能夠有助於異性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升溫
和一個人聊天最舒服的狀態應該是怎樣的?
是彼此的聊天方式不生硬,不尷尬,和對方聊天哪怕是短短數字也不會有冷場的尷尬,是對方能夠引導你的表達欲,會讓你有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感。
「在嗎」等一系列的提問式話題,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種審問和被審問的關係,因此,大多數人都會對這樣的聊天方式表示抗拒。
在兩性關係中,一個好的聊天方式,對於雙方是否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感情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人際關係就是通過「語言」這個橋梁上才能繼續拓展的。
學誠法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說的話,其實就是別人眼中的你。大家都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而對於我們來說,好好說話,便能一定程度地改變愛情的命運。
愛情需要套路,需要一定的小心機,這並不是損人利己的事情,而是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利用一些小措施來讓感情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於你而言,能否運用語言的技巧,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否可以如自己所願地享受愛情。
感情是一生都需要學習的一門必修課,只有認真學習,才能有令自己滿意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