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點名,沒你不行
人口普查唐山進行時
□記者 石雪梅 劉琿 通訊員 王斌
全國10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正式登記於本月啟動,大家在關注的同時也都參與其中。「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積極配合人口普查是每位公民的法定義務。那麼,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有哪些新特點,處在人口普查進行時的唐山又發生著怎樣的故事?
大國點名 人人有責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2020年11月1日零時正式啟動,持續至12月10日,隨後開展普查數據處理、匯總等工作,2021年對外發布主要數據公報。
目前,我市4.6萬多名普查員正在開展上門登記工作,對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進行登記。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唐山市登記的最小普查對象是誰?
她就是2020年10月31日23時11分在唐山市婦幼保健院誕生的女嬰。由於這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按照《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規定,在此之前出生的嬰兒列入普查登記的範圍,必須登記;11月1日零時以後出生的嬰兒,則不納入此次普查登記範圍。這名女嬰幸運地成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唐山登記的最小普查對象。
我市登記的最小普查對象及其父母。王斌 攝
本次普查登記的主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指標設置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新增了「公民身份號碼」,這是出於數據比對的目的,統計部門將實現與公安、衛健等部門行政記錄比對核查,進而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近來,有的居民家中迎來了人口普查工作人員「二次入戶」,這是因為從11月16日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長表填報開始了,如果您家被抽中,普查指導員就會佩戴證件再次入戶。
為了更好地服務政府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制定普查短表的基礎上,制定了普查長表。因普查長表內容繁多,僅在全部住戶中抽取10%填報,作抽樣調查。長表涵蓋的項目涉及房屋財產、婚姻狀況、工作情況等,能為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民生服務設施的規劃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加翔實的統計信息支撐,所以很受關注。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一提供每個普查區的長表調查戶名單。長表調查戶一經確定不能更換,必須嚴格按照抽中住戶進行調查。整個登記工作持續到12月10日結束。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全市近800萬人口的普查登記,需要選聘多少普查員,如何保證登記既不重又不漏?
在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開展人口普查,是一項非常充滿挑戰的任務。為了保證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普查登記工作,做到普查登記不重不漏,按照一個普查員承擔登記250人左右的工作量,確定普查員選聘數量。同時每4至5名普查員會配備1名普查指導員,負責安排、指導、督促和檢查普查員的工作。按此工作量計算,我市選聘了4.6萬多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
一個包、一張表、一部平板電腦,每天一戶接著一戶跑,挨家挨戶登記好……這是唐山市人口普查員的工作寫照。
當萬家燈火亮起、家家戶戶飯香四溢時,普查員們經常穿梭在大街小巷,開始忙碌的工作。「入戶登記是普查最重要的環節,決定普查數據質量,決定普查工作成敗。」唐山市人普辦主任杜勝奎介紹,為了全面精準進行查遺補漏,切實提高普查登記質量,這次普查要求全市4.6萬多名工作人員在40天時間內,按照全國統一標準、統一時點,對近800萬人口進行面對面訪問,工作量浩大。普查人員將根據普查小區圖和《戶主姓名底冊》信息,按照事先安排的登記時間和順序逐街逐樓、逐門逐戶、逐人逐項進行登記,對普查表中每個項目進行詢問,準確採集每一條信息,確保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
人口普查「父子兵」:趙國華、趙永義。王斌 攝
在唐山4.6萬多名人口普查員中,有這樣一對「父子兵」——豐南區岔河鎮三神莊村86歲的趙國華和48歲的趙永義。
趙國華曾在村會計崗位上工作了53年,對村內的戶籍底冊等大小事務一清二楚,人稱「活地圖」。從1935年到2020年,80多年間,他親歷了7次全國人口普查。從1964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成為普查員,到「七人普」中再度出山,近60年間,他擔任了6次人口普查員,見證了歷次人口普查的變化:從紙質記錄、人工畫圖到衛星影像地圖介入、全程線上畫圖。歲月更迭,始終如一的是他的普查情懷。雖年逾八旬,趙國華依然頭腦清晰、目光炯炯,而且是位繪圖高手。鎮、村領導告訴記者:「有老人家幹『人普』,我們心裡踏實。」趙國華則風清雲淡地說:「也就是人熟門清,沒人不讓我進門。人口普查10年一次,能參加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兒。」
趙永義在父親的影響下,十幾歲就幫父親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2008年,他接替父親擔任三神莊村會計,如今已經12年。從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一次當上普查員,趙永義經歷了4次全國人口普查,在「七人普」中,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村指導員兼普查員的職責。雖說是這次普查的指導員,但在實際工作中趙永義卻有許多問題向父親請教或與他商量。由於普查區劃分和建築物標繪工作較為複雜,父子倆一致認為,建築物標繪階段如果出現差錯,就會造成把戶漏掉、把人丟掉的情況。為了完成工作,他們白天現場走訪核對,夜裡進行標繪,再三琢磨、探索方法,及時圓滿地解決了建築物標繪階段的各種難題。在實際普查中,為了不與居民生活習慣衝突,父子倆白天整理資料,晚上走訪入戶;為了減少填報錯誤,他們多次組織8名普查員一起學習培訓。趙國華叮囑年輕的普查員:「人口普查就是一場戰役,從組建機構、方案制定、戶口整頓、區域劃分到正式登記、質量抽查,再到評估和發布,只有每個階段不出任何差錯,才能保證普查成功。」
目前,像趙國華父子一樣經過嚴格選拔和崗前培訓的人口普查員,正不辭辛苦地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偏遠山村,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相遇相談、傾聽故事、記錄信息、收穫感動,為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順利完成默默地奉獻著。
人口普查 意義重大
「米袋子,菜籃子,關鍵要摸清家有幾口子。」小區新生兒童多,今後上學難不難;道路交通很擁堵,如何規劃更科學……解決好這些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的問題,需要掌握人口狀況的發展變化。只有摸清人口「家底」,全面查清人口數量、結構和分布,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徵,才能為養老、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政策的制定提供準確支撐,使關係民生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設施的規劃和布局更加科學、合理、便民。人口普查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最終會使每個參與普查的人受益。
人口普查作為各國政府各個時期獲取人口資料、掌握國情國力的一種最基本的調查方法,已經有幾千年歷史,而真正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從世界範圍來看,早在公元前4500年,巴比倫王國就舉辦了全國性調查,按族登記人口。美國1790年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現代人口普查,當時的調查項目只有4個。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人口普查基本上覆蓋了全世界人口,各國的人口普查在時間、內容、方法上也逐漸趨向一致,使人口普查更具可比性。
新中國成立後,相繼進行了7次全國人口普查,獲得了大量人口基礎數據,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3年以7月1日零時為人口調查標準時間進行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項目包括本戶地址、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關係等6項,在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國人口底數;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以1964年7月1日零時為人口調查標準時間,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職業3個調查項目;
1982年以7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間進行了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項目增加到19項,第一次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以1990年7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間進行,登記項目共21項,是以往歷次人口普查調查項目最多的一次,與前三次人口普查採取設立普查登記站的辦法相比,這次人口普查改為主要採取普查員入戶調查詢問、當場填報的方式進行;
2000年11月1日進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普查項目增加到49項,首次採用光電錄入技術,為中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口依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部署,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在全國展開,這是我國進入21世紀後進行的第一次全國範圍人口普查,普查項目調整為45項,首次對港澳臺居民及外籍人員進行普查登記;
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在進行中,此次人口普查使用PAD或手機登記信息,數據同步上傳。
貼心服務 釋疑解惑
日前,豐潤區公安局燕山路派出所戶籍室收到了一面「為民排憂,情深似海」的錦旗,送錦旗者是現居於外省市的司建超。
因工作調動,1990年司建超將戶口由豐潤遷出至外省市。但在該地工作生活多年後,他發現自己竟然沒有戶口,成了「黑戶」。此後,司建超數年奔波於該地相關部門,但落戶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時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戶口清理整頓,豐潤區公安局了解到司建超的情況後,多次與該市警方溝通,但司建超仍不能落戶。在此情況下,豐潤區公安局決定按照唐山市公安局下發的解決無戶口人員戶口問題相關文件精神,為司建超在豐潤補錄戶口。
接到通知的司建超當即趕赴豐潤區辦理戶口補錄事宜,拿著嶄新的戶口本和臨時居民身份證,他眼含淚水異常激動:「壓在我心裡的石頭放下了,我終於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像這樣感人的事例、溫暖的瞬間,在這次人口普查中湧現了很多:遷安市太平莊派出所民警在逐家逐戶走訪中發現了28年的「黑戶」人員——現年28歲的智障女林某豔,並為其補錄戶口;豐潤區左家塢派出所為一非婚生男孩辦理落戶手續,讓孩子有學可上;古冶派出所把「流動戶籍室」開到了居民家中,為行動不便的居民辦理二代身份證;玉田縣公安局潮洛窩派出所經多方查證,為87歲的癱瘓老人趙桂珍更正了戶口上相差11年的出生日期,讓老人可以領取補貼;首鋼遷安礦區普查員在入戶中救助突然發病的老人……
當然,工作人員每天做的最多的還是面對群眾答疑解惑,宣傳人口普查政策,取得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本報也選取了一些本次人口普查中百姓較為關注的典型問題,請專業人士給予解答。
問:戶口不在居住地或外地戶口,需要填報嗎?
答: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的規定,普查採用全面調查的方法,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普查採用按現住地登記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現住地進行登記。
普查對象不在戶口登記地居住的,戶口登記地要登記相應信息。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戶口和實際住址不在一起,您在居住地和戶口所在地都要進行普查登記,普查機構會進行比對剔重,確保不漏戶、不漏人。
問:普查對象多地居住,在哪裡填報普查登記?
答:普查對象有兩處或兩處以上住所且平時都居住的(例如上班時住在一處,周末住在另一處),如果戶口登記在其中一處住所,則將該處作為現住地,登記為「人戶一致」,其餘住所登記為空房。
如果戶口沒有登記在這些住所,將居住時間較長的住所視為其現住地進行登記,作為「人在戶不在」,其餘住所登記為空房;如果無法判斷在哪處居住時間更長,將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的住所作為現住地進行登記。所有住房項目,如住房建築面積、間數等按登記的這處住所情況填寫。
問:人口普查期間對無戶口人員有什麼規定?
答:為徹底查清我國人口總數,確保普查數據質量,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安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了《關於認真做好人口普查登記工作防止漏報瞞報的通知》。通知指出,對於以往因各種原因未落戶口和死亡未銷戶口的人員,要在認真調查核實後,按照國家法律和有關規定,及時辦理常住戶口的登記和註銷,如實進行人口普查登記。
問:房屋已經出租,住房情況如何填報?
答:對全戶外出戶,應在戶籍地登記其戶籍地的住房情況,在現住地登記其現住地的住房情況。戶籍地房屋拆遷的,戶籍地登記的住所類型選擇「無住房」。
對出租房的租戶,房東未遷走戶口的,將房東和承租人作為兩戶登記。房東只填寫未出租部分的住房面積和間數;如果房屋全部出租,則房東可選擇「無住房」,承租人填寫實際承租的住房面積和間數。
問:就業情況如何填寫?微商、炒股算工作嗎?
答:就業工作是指為取得收入而為他人提供生產或服務的社會活動。用自有資金炒股、炒匯等,不屬於工作;使用他人資金炒股、炒匯,收取佣金,屬於工作。
單純出租房屋收取租金,不屬於工作。實習生為獲取收入而實習,屬於工作;僅以學習為目的,並未取得勞動報酬,不屬於工作;在校生在單位實習,實習目的是完成學校畢業要求、取得實習經歷證明,不屬於工作。
為了取得收入在家做微商或通過網際網路做平臺主播、流媒體視頻、電競遊戲等,屬於有工作。
問:人口普查是否收費?如何識別真假普查員?
答:近期,個別地方發生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為由的詐騙案件。對此,市人普辦給出建議,普查員入戶摸底時,公眾可通過統一標誌、統一證件、電話諮詢來識別普查員身份。
普查員入戶時,住戶應首先驗明身份,然後請普查員進入家中進行登記。根據統一要求,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入戶登記時應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普查機構統一頒發的工作證件,印有二維碼和照片。此外,我市各級人普辦都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諮詢服務電話,接聽、解答、回復公眾諮詢。需要注意的是,人口普查不收取任何費用。通過電話、簡訊、網絡社交工具自稱人口普查工作人員,以人口普查為由索取財物、財產、帳號密碼信息、簡訊驗證碼的,都是詐騙。
問:住房信息納入登記範圍是出於何種考慮?
答:網傳「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把查房信息納入普查範圍」,事實上並非「首次」納入。在以往的人口普查過程中,也多次涉及房屋情況登記。比如,在2010年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統計部門就對相關住房信息數據實行了登記。再比如,在更早的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也有住房相關數據。因此,「查房」只是做好人口普查的「常規動作」,並非新增項目,無需過度解讀。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國進行人口普查普遍採用的方法,因為人都居住在房子裡。人口普查中「查房」的目的是為了查準人口,住房信息登記的重點是要了解人口的居住狀況、生活設施、房租水平等,是為了更好地反映當前民生問題。
問:這次普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信息會洩露嗎?
答:這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況。
為了提高普查數據質量,在這次人口普查中將首次採集普查對象的身份證號碼。需要指出的是,公眾對採集身份證號碼極其敏感,我們將在數據採集處理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安全防護體系和安全審計機制,對身份證號信息進行保密處理,普查全流程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嚴禁向任何機構、單位、個人洩露公民個人信息,確保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問:作為普查對象應做好哪些配合工作?
答:普查對象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人口普查條例》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資料,如實回答相關問題,不提供虛假信息,不隱瞞、偽造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