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飯時朋友一個勁兒的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太難教了,馬上都要小升初了。可是學習成績一差糊塗,尤其是數學簡直慘不忍睹,自己都不敢看。在各種課前課後餓補之後,成績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孩子越來越叛逆,成績也越來越差。回到家也不說話,整個人變得越來越沉悶,也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都快把家裡大人急死了。問我到底該怎麼辦,怎麼樣和孩子去溝通?看得出來她異常的焦慮。
我們許多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從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新知識新內容的難度越來越高。為什麼是從四年級開始呢?因為小學1-3年級相比較而言學習偏向幼兒引導式的基礎教育,但到了四年級以後就完全不同:開始為5-6年級、小升初做準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數學應用題的難度上:要分多個步驟才能解題、計算出正確答案。許多學生家長對於四年級的應用題也感到頭痛不已。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許多家長選擇各種課前課後惡補,以此希望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大多結果未盡如人意。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因為在校老師的教案學習內容方法,與課前課後的學習方式方法是不盡相同的。試想一下孩子在學校聽到老師講的解題方法步驟還沒搞明白,結果,課前課後老師講的又是另外一種解題方法。孩子都蒙了,到底該怎麼學呢?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同學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我們在客觀上首先要承認每個孩子的學習天賦差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極少看到一個同學學習成績極差,然後通過課前課後惡補就能成為學霸的,這種情況基本上不存在。那問題來了,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要這樣說來課前課後惡補也沒有明顯的改善,那孩子的學習成績怎麼辦?
不能說課前課後惡補一點功效都沒有,只能說效果沒有那麼明顯。不要苛求孩子原來成績很差,然後通過課後惡補成績就能迅速提升。反而由於佔用孩子的休息玩耍的時間,再加上父母強制性的各種作業,極易引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厭學情緒。
那究竟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說父母給到孩子最好的幫助是什麼呢?是幫助孩子找到獨一無二的天賦所在。在中小學偏科非常常見,那麼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偏科呢?是真的因為自己孩子笨?記憶力差?上課不認真?都不是。
孩子出現偏科,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找到偏科所在科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舉個例子:當孩子在學習騎自行車時,沒有找到正確騎行的辦法,如果沒有父母或老師的幫助,一個勁兒的摔跤。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不願意學了。放在學習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孩子心裡也很著急,但是父母或老師給出的辦法不適合他,此時家長老師說教的再多,到了孩子那也收效甚微。
正確的做法是,對於孩子偏科學習成績差。首先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建立對偏科學科積極的學習態度,自我認同、自我肯定。其次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是父母老師或是同學好朋友。總會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要堅定信念。最後要堅持做好課堂筆記,例如老師講到自己聽不懂、看不明白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課後問老師同學朋友或是回家問爸爸媽媽。這些都是對孩子出現偏科提高成績極好的方法。
但是最忌諱的在於,父母暴躁式的狂吼亂叫。這樣做最大的弊端在於會讓孩子陷入不斷自我質疑的漩渦中,喪失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這是家長朋友們格外需要注意的。
無論孩子學習成績好壞,他們都是我們的好孩子。家長朋友們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學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才能夠找到問題真正的癥結在哪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