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09:34:45 來源:
懷揣「讓中國黃酒走向世界舞臺」的實業報國情懷,江蘇米歌酒莊用三年時間,考察借鑑國際上300多家啤酒、葡萄酒、威士忌、清酒及國內黃酒等生產企業經驗,潛心研發出109道「精釀黃酒」標準工藝,建成國內首個全自動化黃酒生產線,顛覆了傳統黃酒生產方式,引領了整個行業轉型升級發展,並首次讓黃酒成批量打入歐洲市場。米歌的創業歷程,是我市廣大企業紮根實業、苦練內功、不斷創新、提升品質、促進消費,積極投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個生動縮影。近日,本報記者採寫了米歌人用心釀酒、以工匠精神持之以恆推動中國黃酒產業革新的故事,今起陸續刊出,敬請關注。
磚紅建築,洋溢著熱情和好客;藍色塔樓,彰顯出時尚與前衛;涓涓清泉,流淌著活力與朝氣……12月7日,我們踏訪位於啟東的江蘇米歌酒莊,宛如置身於一座靜謐典雅的學府。
這裡,沒有生產企業的嘈雜,沒有釀酒作坊的異味,不見一個罈罈罐罐,不見一個揮汗如雨的酒匠,如果不是帶著我們參觀的中國釀酒大師胡金成介紹,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其間居然隱藏著一家年產6萬噸級的黃酒工廠。
再深入採訪,這家極具異域風情的花園式酒莊,還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徹底顛覆了我們對黃酒生產企業的認知——
他們在黃酒行業引入啤酒的生產控制技術,首創了109道「精釀黃酒」生產工藝;他們歷經千百次試驗,自主研發了全自動化精釀黃酒生產線,把古老的黃酒行業帶入現代化;每小時16000瓶產能的工廠,包括管理人員在內竟然只有30多人;他們採用低溫發酵、精準控溫,溫度控制精確度達到0.1℃,全程人酒分離釀造,全流程DCS監控,可實現連續500天的5℃低溫貯酒;他們對每一批原料都實行嚴格檢測程序,從原料到成品需經歷上百次的化驗檢測;他們通過嚴苛的工序,確保了精釀黃酒品質的純正穩定,在受到國人歡迎的同時,也贏得了法國人的青睞,米歌成為唯一一款成批量出口到歐洲的中國黃酒;在2020國際烈酒、葡萄酒(中國)大獎賽上,他們送評的「米歌珍藏」「米歌2700」兩款產品首次參賽,就在黃酒品類比賽中脫穎而出,分別斬獲金、銀兩項大獎……
黃酒與葡萄酒、啤酒同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千百年來一直在傳承,滋養著文人雅士與詩詞歌賦,也深受江浙滬一帶百姓喜愛。種種原因,黃酒行業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兩大酒類。
「為親人釀美酒,為子孫創品牌。」帶著這樣的初心,在打造了家喻戶曉的大富豪啤酒品牌後,易昕與中國釀酒大師胡金成率領團隊轉戰黃酒行業、創辦米歌酒莊,並自我加壓,立志成為黃酒產業的改革者、提升者和引領者。
「我們做完啤酒回頭看黃酒,其整個行業的理念、工藝等都相對落後。我們就是要把整個團隊的釀酒知識和情懷,融入到黃酒行業的轉型變革中,讓中國傳統黃酒也能香飄世界。」紮根釀酒行業數十年,釀酒人的快樂、情懷和激情始終縈繞著這個創業團隊,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激勵著他們奮進。
「為親人釀美酒,就是把每個消費者都當做親人,生產的每一瓶酒都要達到給親人喝的標準,確保品質;為子孫創品牌,就是通過用心釀造,創建消費者喜歡認可的品牌,創建讓世界釀酒人尊敬的中國黃酒品牌。」易昕如此解讀米歌人的創業初心。
只要認定目標,他們就要把事情做到極致,這一點在米歌品牌「誕生」的每個環節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考察了國際上300多家頂尖啤酒、葡萄酒、威士忌、清酒生產企業,借鑑了清酒的釀造理念、啤酒的生產控制、洋酒的包裝設計——
他們不計代價地堅持用最好的東北大米釀酒,堅持購買的每一筆原料都在職工食堂大家一起吃過後才放心使用;他們按照藥品生產的要求進行酒瓶的衝洗殺菌,堅持使用透明玻璃材質的酒瓶,讓消費者清晰地欣賞到酒的色澤;他們堅持國際品質、平民價格,每瓶700毫升裝、加量不加價,給消費者驚喜、讓千家萬戶都消費得起……
最高一天一萬箱的銷售,就是市場對米歌人以工匠精神推進產品質量的最大認可。
事實上,米歌酒莊的橫空出世,也在黃酒業產生衝擊波。中國傳統黃酒行業的大咖們在參觀米歌酒莊後,紛紛發出驚嘆。南通籍中國釀酒大師、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在參觀米歌后,對這個團隊充滿激情為一個品牌去拼搏十分讚賞,勉勵他們做成「黃酒界的茅臺」。
米歌,讓千年傳統的黃酒行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並登上了國際舞臺。有了這群釀酒人持之以恆紮根實業,具有中國特色「精氣神」的米歌,也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走得更遠,成為南通本土生長的又一個亮眼的消費品牌。
本報記者 葉國 馮啟榕 李波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