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久的將來你把錢放在銀行,銀行可能非但不給你利息,還要收你一筆安保費,你的錢,還有何去處呢?在一個無風險收益已經等於沒有收益或者負收益的世界裡,投資風險資產,或許是我們無可逃避的宿命。那我們應該以各種姿勢來投資風險資產呢?
以下內容部分節選自我剛畢業來到西南財大,講授<金融市場>這門課時的第二堂課講義,時隔多年,也不知道有沒有給當時的他們洗腦成功。
同學們,父母給你們的生活費有過自己的規劃嗎?父母的收入與財產規劃你們有了解和參與嗎?當離開學校踏入社會,領到人生第一筆收入,收穫人生第一桶金時,考慮過怎麼打理嗎?
是存到銀行,還是改善家用,亦或是用這筆可以源源不斷的錢,來繼續改變命運呢?
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理財的答案同樣也是。
對於咱普通老百姓來講,理財基本有以下幾種操作:
存銀行
存餘額寶
買黃金
年金險
買基金
買債券
投資型買房
買股票
炒期貨
乍一看,隨著以上投資的風險逐漸升高,對應的收益率也逐漸升高。
所有的投資教材都會告訴你,風險收益成正比。
所以馬上會有同學講,我一輩子都不會碰股票,我怕虧本,我舅舅的伯母的弟媳婦的姥爺就是炒股跳樓的,所以我有閒錢了最多只放餘額寶。好像也是,在中國,除了足球,就屬我大a股最不爭氣了,指數從5000多下來,到最低兩千多點後一直在3000點徘徊,可憐了李大霄同志焊了百把次的三千點都沒有焊牢。
而疫情前美股卻一直在創新高嗖嗖地飆到了接近30000點。沒錯,在絕大部分投資者眼裡,股票是較高風險的投資產品。絕大多數股民,擁有穿越牛熊,長期穩定虧損的超能力。俗話說得好,抄底抄到半山腰跌到地板上,地板跌穿還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還有地獄。。。
事實上,股票市場真的只是韭菜收割機嗎?讓我們來看看最真實的歷史數據:如果不考慮通脹因素,美股以百分之十左右的年化複合收益率遠遠領先其他投資品種。這是什麼概念呢?讓我們拿起手中計算器,感受一下世界第九大奇蹟複利的力量吧。
美國100年各類資產收益
1:黃金20倍(年複利3%)
2:房產80倍(年複利4.5%)
3:債券300倍(年複利5.8%)
4:股票13000倍(分紅再投,年複利10%)
5:優秀的投資者117萬倍(年複利15%)
6:大師級8000萬倍(年複利20%)
股票市場,在一百年的時間裡,經歷一戰二戰,穿越風雨,通過年化百分之十的複合收益率,讓一百年間,持有它的投資者資產翻一萬多倍。
原來,投資,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以上結果為什麼會這麼顛覆我們的認知呢?細想一下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所有這些標的裡,只有股票,也就是上市公司,在給我們真實的創造價值。有人說收益率這麼高是因為這是全球資本表現最好的美國市場,那我們再看看中國市場吧。
與股民虧損連連慘不忍睹的段子相反,三十年來,中國股市整體複合收益是百分之十七,扣除通脹後,還有百分之十二左右,怎麼樣?亮瞎了吧?
為什麼會這樣呢?翻翻數據,我們國家的gdp,前些年長期增速在兩位數,即使近幾年下降了,依然跑贏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所以,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興經濟體,股市也帶給投資者更豐厚的回報。
也就是GDP目前6.1的水平,也秒殺目前餘額寶的百分之二了。而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幾乎集中了全中國最優秀的公司,所以我們理應堅信中國股市是個能賺取比平均收益更高的地方。
但俗話說,投資者七虧二平一賺。那這是怎麼肥事呢?
這七成韭菜至少有一百種被收割方法,可能是因為踩雷,出了黑天鵝,可能是因為貪婪,買在了峰頂。。。。。這是因為A股市場不成熟嗎?是因為上市公司弄虛作假嗎?是因為監管力度不夠嗎?還是因為所謂的莊家做局割韭菜呢?
都不是!你所有的現金流都來自於你的認知變現,股票市場尤其是高級認知收割低級認知的地方。認知正確就盈利,認知錯誤就虧錢。這個因果關係盈虧一切都是因為股民自己的認知導致的行為模式,怨不得別人等外部因素。
這些認知構成一個投資體系,至少包括怎麼看待市場,怎麼設定投資目標,怎麼抵禦垃圾股妖姑的誘惑,怎麼看待機構的行為等等,甚至往大了說,有怎樣的三觀等。三觀不正,就很難賺錢。各種韭菜型認知,造就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韭菜。
所以一個股民,賺錢不賺錢,不用看他的交易記錄,看他的言論,行為模式,完全就可以猜測他的投資投機結果。
不幸有各種不幸,而幸福的人總是一致的。那我們來看看如何來獲得這簡單又不簡單的幸福吧。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22,這遠比不過傳說中人們津津樂道的各路一年十倍的股神。但市場就是這樣,一年五倍我們經常見到或者聽說,而五年一倍,並且能穩定長期五年一倍的人卻非常罕見。難麼?我們算算,到底多高的年化收益率能做到五年一倍呢?公式,對,只需要區區15。
這難麼?這真的很難,因為你首先很難長期活著,活在市場裡。那些牛市裡一年十倍的神們早就在熊市來臨風雨時分被市場的大浪捲走,灰飛煙滅。
巴菲特的投資第一要義,活著。
其次,要保證這百分之十五長期穩定,更難。
縱觀美國股市,又有幾個百年老店呢?
所以我們來個小結,活著,上車。上開往股市的車。
車我們已經上了,可怎麼保證活著。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想想死去的人們,是怎麼死的。
大致分為幾種情況,而我們避免了這幾種情況,就能一直活著。
1. 踩雷,只集中一隻股票,而這是普通散戶投資的大忌。這隻或許曾經優秀的股票,因為業績暴雷,董事長道德問題,產品質量出現重大問題等等意想不到的原因,成了一隻隕落的黑天鵝。
2.買在高點,錢自然讓別人賺走了
3.聽消息,追熱點,胡亂買,因為貪婪和恐懼 下跌時恐懼,拋售割肉,貪婪時踏空後追加資本殺入套牢。
後排有個學生立馬舉手,我舅的姨媽的叔的丈母娘就是聽了某個消息一年賺了一套房,用你的方法能賺這麼多麼?
我們先細品品巴菲特老爺子的名:"有了足夠的內幕消息,再加上一百萬美元,你可能只要一年就破產了"。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兩個心理學真相,第一,人們總是更容易看到他們更願意看到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所以這位同學可能忽略了他周圍虧損的事件。其次,存在倖存者偏差,這位丈母娘就是少數的倖存者,那些虧損而羞於提起的人們就是被資本大船掀翻的沉默的大多數,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偏於樂觀的真相。
更重要的是,聽所謂小道消息,資本內幕炒股,可能我們只是把股市當做短期提款機,投入的是極少數閒錢,更有賭博的意味和樂趣。賺了固然開心,虧了也只是少了個可以吹牛的談資。但這種"賺法」,一個是不穩定,我們追求的穩定的長期回報,二個是,因為這是正常理智的人只敢把極少數閒錢放進去的遊戲,大部分閒錢因為不了解資本市場,最終還是趴在餘額寶上,所以對資產總的收益產生不了太大的正面影響。
我們所追求的是不焦慮地可以把短期不需要動用的資金都投入進去晚上還能呼呼大睡的投資方法。
規避了第三種風險,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怎麼做到不踩雷。答案很簡單,不集中,就分散呀!零基礎怎麼做到分散呢?————我們可以買基金,也就是買一籃子股票。那基金經理我該怎麼選?這個沒有勝算的靈魂拷問我們實際上又可以避開。
牛市裡百分之九十的基金經理,跑不過大盤,說到這裡,聰明的你,大概已經知道葵花寶典裡講的啥了。對,沒錯,我們無腦買入一籃子股票,有沒有這樣的一籃子股票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指數基金,所謂指數基金,就是指數基金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通常而言,指數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使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簡言之,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基金。
指數基金與基金經理所操盤的基金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過濾掉"人"這個主觀因素的影響,沒有感性,貪婪,恐懼這些因素來影響收益,也與基金經理技術無關,只與一個算法,也就是該指數的編制公式有關,通常所選擇的成分股又比大盤的股票有一些確定性優勢。
巴菲特在今年致股東的信中寫到,若立遺囑,其名下90%的現金將讓託管人購買指數基金。
我們要做的最後一步就是低買高賣和定投了。只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把閒置資金分成n等分,在淨值高時賣出大部分,淨值在歷史低位時加大買入數量即可。
舉個慄子,根據基金的歷史估值分位來確定倉位(估值分位數據來源,理杏仁)。在估值分位歷史百分之十時,留在手上的閒錢為百分之十,其餘投入基金,在歷史分位數上漲到百分之二十時,又賣掉總資產的十分之一,使手上現金保持在百分之二十,當上漲到百分之百,也就是歷史最高位估值時,清倉等待。注意,這裡的估值不是股價,是用pb市淨率這個指標來估計的,也就是說股票一直漲漲漲,有可能反而估值越便宜,不是賣點,因為上漲幅度還沒跑業績增長速度。你當初花一塊錢買一株玉米,上面只結了一根玉米,而現在這株玉米上有三根玉米,卻漲到了兩塊錢,它的市淨率就由原來的1降到了0.7。因為你購買的企業,它在切切實實賺錢給你。如果還沒明白,可以再百度一下市淨率,市盈率的概念。
不管是買襪子還是買股票,我都喜歡在高級貨打折時入手。——巴菲特
總結一下,定投和基於估值的倉位管理這有效避免了第二個問題————買在峰頂。
篇幅有限,在這裡僅推薦一隻指數基金,紅利潛力指數。它的成分股為上市公司最優秀且慷慨分紅的股票,有了分紅這部分現金流,更可以進可攻,退可守。
靈魂拷問之二,買了不漲怎麼辦?
可能不少讀者都有這樣的疑問,A股能做價值投資嗎?亦或者你們把價值投資說的天花亂墜,最終不還是得股價漲了才能賺錢嗎?沒有人接盤你們一樣賺不到錢。
當然不大可能馬上漲 。相反,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更願意股票價格永遠不漲,甚至跌跌不休。為什麼呢?
很多同學不理解,
下面再舉兩個例子,
慄子1
首先舉個處於價值窪地的銀行股,比如市盈率當前只有5倍,代表著五年時間按照目前的盈利能力,它就能把自個兒也就是現在的全部淨資產賺回來。也就是公司資產規模擴大一倍。如果股票不漲,那麼估值比現在還要低一半,而銀行的pb估值已經處於歷史底部了,股價不漲,這是悖論。這就是業績會推動股價上漲的原因。
接著我們來看看《價值投資實戰手冊》裡老王買瀘州老窖的真實案例,好好嘮一嘮,投資沒有接盤俠,或者股價不漲,我們能不能賺錢。
慄子2.1
買在當年最高峰
25年持股不動
為啥選瀘州老窖呢?上市時間夠長,經歷過多輪牛熊,經歷過塑化劑、三公消費這樣的行業危機,也基本見證了中國證券發展史,各種好政策壞政策它都在場,是一家出色的企業,但是又沒優秀到像茅臺這樣獨一份,更有借鑑意義。
瀘州老窖1994年5月9日上市,上市開盤價格9元,全年最高價21.2元,全年最低價5.7元。
1994年7月29日,瀘州老窖創出了全年最低價5.7元,隨後一個多月漲了3倍多。
老王是一名價值投資者,既不會看K線,也不會擇時,只是看好白酒行業未來十年甚至20年的發展。
在1994年9月7日這一天,老王拿出了積蓄在瀘州老窖股價20元時買入了10000股,花費20萬元,買入後股價就開始暴跌短短一個月跌回了13元。
這個過程夠倒黴的了吧,20萬買入一個月變成13萬。
老王依然堅信價值,既沒有在大行情的時候逃頂,也沒有在低估時加倉,完全沒做任何趨勢判斷,每天上班、釣魚享受生活,只是每次分紅時選擇再投,這個不思進取的老王,最終會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呢?
下面是雪球上的終生黑白老師做的一個統計表格
1.分紅送股均按實際情況,
2.為了方便統計,半年報送股和分紅統一按12月30日到帳,年報送股和分紅統一按6月30日到帳。
3.按10%紅利稅(實際上持有超過一年目前是免稅的)
4.分紅再投扣除萬3佣金
表有點長,可以直接跳過看結論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倒黴的老王在了瀘州老窖上市當年的最高點買入,買入一個月資產就縮水近一半,從此再沒做過任何交易,只選擇分紅再投。
無論是2008年大熊市,還是2015年5178高點,無論是塑化劑,還是限制三公消費,這位「股壇植物人」都沒有反應,最終截止2019年12月9日,他的20萬元會變成1774萬,25年年化收益率19.44%。
2018年最新一筆的分紅,老王得到了43萬元(稅後)
上面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幾個道理
1.從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基本出發,去選擇優秀的企業,你不用會擇時,也不用懂得高拋低吸,時間拉長你可以輕鬆秒殺那些追漲殺跌,看似短期風光的人。
2.老王第十二年獲得了十倍收益,第二十五年獲得了80多倍收益,我們要記住一句話,股市不是短期致富的地方,但基於價值選擇優秀的企業,耐心持有,時間一定會給你滿意的回報。
3.買入時貴3%,5%,短期看好像影響很大,但如果時間拉長,企業是優秀的,你是有耐心的,買入時高3%還是低3%,最終對比這筆投資的結果影響微乎其微。
到這裡肯定還會有人說,這不股價還是漲了麼,股價不漲你試試,沒有偉大的接盤俠,價值投資算個啥?
那麼我們繼續案例
慄子2.20
買在當年最高峰
每半年下跌5%
還是那個鐵憨憨價投老王,依然在1994年全年最高點20元買入,買入後股價每半年就下跌5%,一跌就是25年會是什麼結果呢?
由於除權算起來比較麻煩我們就不單獨算除權了,你可以想像成每年10%的股價下跌包含了股價下跌 除權下跌。
先搬可以略過的表格結論,接著往後看文字。
悲催的老王買入後就遇見了連續25年的下跌,最終得慘成啥樣呢?
合計持股6400萬股,市值5300多萬,2018年收到最新一筆分紅3900萬,乖乖這比實際情況獲利更多,所以如果買入的是一家優秀的企業,買入後不漲甚至下跌我們會獲利更豐厚。
原來,能掙錢的資產,就會有資本來爭奪。這個爭奪會抬高股價,從而降低了你的回報。注意,是其他搶購者抬高股價,降低了你的回報,而不是提高。
現實中這個道理我們可能很容易理解,我們去收購一家店肯定希望價格越低越好,因為這家店賺錢的能力是不變的,我們買的越便宜獲利就越豐厚,只是到了股市,各種雜音,短期致富的誘惑,讓我們忘記了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初衷。
為什麼股價一直下跌,反而收益率還高了呢?因為,瀘州老窖的淨利潤是持續增長的,分紅也是隨之每年提高的,股價並不影響分紅。
如果股價持續下跌,每年分紅所能買入的公司股份就越來越多,第二年更多的持股和業績增長讓你得到更多的分紅,而因為下跌股價又便宜了不少,又可以買到更多的股份,以此循環分到的錢越來越多,買股的價格越來越低,如果股價一直不漲,這個循環會直至買光所有瀘州老窖的股份將他私有化。
所以說股價漲或不漲時間拉長,並不影響你最終的投資收益。
那麼,為什麼說第二個案例的統計圖不用看呢?
因為不可能有這種好事!!!
市場資金沒有那麼聰明但是肯定也沒有那麼傻,市場逐利的金錢就像水流,短期可能不理智,長期他一定會流向價值窪地,把它填平。
這案例只是想告訴大家:做價值投資你不需要看是在哪個市場,如果全市場的參與者都不理智,只要你選擇的企業優秀,你會獲得更大的回報,你不用擔心你的付出沒有收穫,只需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尋找優秀的企業。
拿出50萬能有15%的複利,20年後是818萬,18%的複利,20年後是1369萬,即便你現在40歲耐心等待20年,也足以讓你過一個富裕的退休生活。
市場上會有短期投機致富的人,就像賭場也有一夜暴富的賭徒,我們不能把倖存者偏差當做一個有效的方法,我選擇價值投資,因為他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也經過了無數人的驗證確實可行,是投資成功率最高的方法。
靈魂拷問之三,我選擇的企業拿了10年但是他不優秀怎麼辦呢?
構建一個5家企業的組合,經過一個5-10年的周期,只要其中2.3家證明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你就足以獲利豐厚。更多的讀者是零基礎,那麼我們把這個組合放到更大,選擇一籃子股票,也就是一隻指數型基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即使10年後這一籃子股票裡,百分之五十的股票依然優秀,我也會得到不錯的收益,10年後所有股票全倒閉,這種情況我相信在我們偉大的祖國不會發生,畢竟,買股票也有更深一層的賭性,也就是賭國運,如果作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沒有走向繁榮昌盛,購買其他任何投資品種,也無法避免虧損。
所以,唯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優秀、穩定分紅」,所以我們不要把經歷浪費在猜測短期漲跌,不要去介意你看好的企業買入價高一點還是低一點,年輕的我們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如何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也就是我們自身的賺錢能力上去,持續穩定的現金流能夠讓我們收集到更多股市裡優秀的標的,為我們的現金流下崽兒。
通過定投指數基金分散投資,通過估值數據來進行倉位管理,做時間的朋友。做價值投資即便沒有市場配合依然可以獲利,只要企業足夠優秀,且穩定分紅即可。基於價值選擇企業的投資方法,即便我們是市場的少數,依然可以驕傲的前行。
文末,我們說說上車之後還有個額外收益:打新股和打新債。
打新股一年中個一兩隻就很開心了,萬一是個賺十萬的肉籤呢?
打新債只要你天天堅持不懈點兩下滑鼠,一個月三五百的收益是有的,還不需要有持倉股,社會主義紅包,不拿白不拿。
以上,長期定投指數基金,平均年化八到十個點,是可期的。
關於打新債,百度和很多公眾號講的很詳細,通俗易懂的有放心選裡那篇,或者只要你開了證券公司的帳戶,客戶經理也能手把手指導,都是無腦傻瓜操作,沒什麼好講的,不比搞美圖秀秀難。
答疑之一 : 整個世界形勢都不好,為什麼還要講投資?
答:現在不到三千點不講,難道要衝到五千點了洗腳大媽都喊你去炒股時再來學習接盤嗎?
記住,投資永遠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有個預測市場頂的方法:在基金髮行量最多時,可以逃頂,因為市場人氣越高,意味著賺錢效應越高。而這些產生賺錢效應的"來源們,恰恰是潛在的空頭"。大媽們都在蜂擁入場,那就離崩盤不遠了。
而當下的市場,更多的是這場冰冷的瘟疫帶來揮之不去的恐慌。地量的成交量說明市場處於磨底階段,底是磨出來的,不是預測出來的。什麼時候有錢的人不敢買了,想買的人子彈打完買不了了,真正的底也就磨出來了,沒有走出底部,誰又能知道底在哪裡呢?
記住,永遠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
答疑之二,我為什麼不投資房地產。先來看一個概念,租售比。租售比 = 月租金/房價 租售比的十二倍,就是你投資房地產的年化收益率,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重慶,這個收益幾乎跑不過餘額寶。
答疑之三,我自己的持倉。沒什麼好講的,就是那些說爛說臭的濃眉大眼大白馬啦。招商銀行,平安,格力,海康威視,萬科目前都很便宜(日期2020.4.19)。
答疑之四,怎麼購買上面提到的紅利潛力指數基金?
目前跟蹤這個指數的有三隻基金,建信紅利潛力指數a,建信紅利潛力指b,山西證券紅利潛力指數基金。前兩者是場外基金,只能在建信基金裡購買,後一隻是場內基金,百度代碼,然後在各大證券公司app都能買到。佣金場內基金略低,但這不算個事兒。
答疑之五,為什麼不推薦紅利指數基金,而要紅利潛力指數基金呢?
公司a 今年賺五十元,因為它不需要擴張,把五十元全部分給股東,股東得到50元,公司b,今年賺50元,它需要把賺的的利潤用來再投資,只分了25元給股東。第二年,公司a穩定經營,又分了五十元給股東,公司b,規模擴大業績增長,賺了一百元,分了五十元給股東,留下五十元再擴大生產。第三年,公司a又把所有利潤五十元給股東,公司b第三年年賺了150元,分了75給股東,自己留了75元擴產。
公司a是紅利指數,公司b是紅利潛力指數。
紅利指數標的通常也是優秀且分紅慷慨的好公司,只是公司沒有增長預期,市場給的估值普遍比較低,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如此高的股息率。而紅利潛力指數相對成長性更好一些,估值相對偏高。估值低的紅利指數相對更有高股息的安全地墊,更加安全穩健,紅利潛力指數在牛市更有成長彈性。兩個指數並沒有孰優孰劣,看個人風格選擇啦。
答疑之六 什麼是pb 什麼是市盈率 什麼是ROE
為了不浪費篇幅,這些就自行百度吧,謝謝大家。
最後的最後,做個提醒,最好的投資並不是金錢的投資,而是對幸福對生活的投資,巴芒老頭子,斯洛斯他們不也是滾雪球的坡足夠長,才贏到最後成為真正的股神的嗎?
應大家的要求,列書單環節,可能與科班書目不太一樣。
投資實際上是高級認知水平收割低級認知水平的過程。投資本身的基礎知識有限,而提高認知是一個沒有上限的過程。
重複一遍,投資,是個可以改變命運的事情。
1. 關於思考
《思考快與慢》
《直覺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為什麼,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
《模型思維》
《反脆弱》
2.關於人性
《烏合之眾》
《理察賽勒經典三部曲 錯誤的行為 助推 贏家的詛咒》
3.關於心理
《進化心理學》
《行為經濟學》
4.建立投資框架
《價值投資實戰手冊》
《交易聖經》
《投資最重要的事》
《財富自由之路》
5.投資思考進階
《股市進階之道 論散戶的自我修養》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加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
《周期 霍華德馬克思》(不要被名字騙了,這本書是講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