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急救中心推出全國首個手語教程 聾人可通過視頻在線學習

2020-12-27 慢新聞

近日,重慶首創的視頻120系統推出了三部手語教程,聾人可通過視頻學習如何呼救120、成人心臟驟停後的處理以及氣道異物梗阻時的急救。

鮮為人知的是,為了做成這些視頻,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視頻120 「急視救」項目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經過了將近半年才將視頻製作成功。

手語教程來之不易

今(3)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採訪了市急救中心視頻120的相關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我國從1986年啟用120報警電話以來,聾人群體一直無法使用電話進行120報警。去年8月底,視頻120的出現填補了這項空白,聾人可以通過視頻+文字功能報警。但是因為沒有手語教程,加上不少聾人信息比較閉塞,並不了解這個能對他們產生巨大幫助的高科技系統。於是從去年9月開始,我們就想開發製作一個手語教程。」

可是在視頻120的製作團隊中,並沒有人懂手語,要想開發一個120急救的手語教程,就必須尋找相關方合作,為此視頻120 「急視救」項目負責人趙諭專門向重慶市殘聯、重慶市聾人協會、大渡口聾人協會等相關組織進行了求助,趙諭坦言開始的溝通並不順暢:「當時我們視頻120還在起步階段,聾人相關組織對我們不夠了解,戒備心理比較重,擔心這個系統會有推銷軟體,同時我不懂手語,和聾人協會領導也只能通過打字溝通,所以去年9月第一次接觸時,大家沒有就視頻120的手語教程達成共識。」

不過,隨著視頻120在今年不斷進行推廣和使用,同時視頻120的所有報警渠道都是公益性質,沒有任何廣告,去年12月中旬,趙諭終於和大渡口聾人協會建立了信任:「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我們給他們做了2次現場演示,讓聾人群體了解了視頻120對他們的意義,最後在今年1月,大渡口聾人協會的領導同意大家一起製作視頻120手語教程。」

製作修改了10多次

在國內,沒有現成的120急救手語教程,因此重慶的手語教程和視頻120一樣——都是國內首創,整個製作過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趙諭透露:「我們先選擇製作了三個聾人最急需的視頻教程,包括如何撥打120、如何進行心肺復甦、如何處理氣道異物梗阻,隨後讓大渡口的手語專家結合視頻解說、字幕配上手語,接著將製作好的視頻放給聾人看,讓他們提出修改意見。」

為了製作一部聾人們都能輕鬆看懂的視頻120手語教程,今年3月31日,市急救中心聯合大渡口聾人協會,還進行了一次百人規模的培訓,趙諭表示這次培訓聾人們對手語教程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他們提出我們播放的手語框太小,用眼睛看起來很累,於是我們對教程再次進行了調整。從第一次製作出手語教程,到5月中旬推出,我前前後後修改了10多次,終於做出了一個大部分聾人認可的版本。」

今年5月31日,市急救中心再次將視頻120手語教程向聾人們進行了演示和推廣,這次效果非常好,一位觀看了手語教程的聾人打字告訴記者:「有次我朋友就遇到了氣道梗阻,當時大家都手足無措,向人求助又溝通不便,現在我知道怎麼做了。」

在手語教程結束之後,現場不少聾人都是直接豎起了大拇指,給視頻120的製作團隊「手動點讚」。這一幕讓趙諭很感動:「看到聾人們能夠從我們的教程中學習到關鍵知識,未來真正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能夠通過視頻120報警,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之前反反覆覆的修改都值了。」

推廣工作任重道遠

目前,從視頻120的後臺來看,三個手語教程,已經有1200多名聾人進行了學習,其中氣道異物梗阻時的急救,有516名聾人進行了學習。不過在趙諭來看,推廣工作仍然很艱巨:「在我們進行現場培訓的時候,聾人們對於急救知識都表現得很渴求,可視頻120的教程的點擊量並不高,這說明還是有很多聾人朋友,並不知道視頻120上有對他們有重大意義的手語教程,所以我們準備繼加強續和聾人協會合作,除了推廣線上的手語教程外,也到線下多做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視頻120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普通人眼裡也經過了從未知、到知道、再到使用的過程,市急救中心急診部主任黃健透露:目前視頻120雖然還沒有接到聾人的報警,但是使用人數也大大提高了,目前視頻急救報警已經突破了70次,同時已經收到了聾人通過視頻120諮詢的求助。

手語教程注重演示

為了了解如何撥打視頻120的手語教程和普通教程的不同,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專門觀看了兩個版本的視頻。

普通教程和手語教程的開頭大同小異,都是教你在遇到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保持冷靜,不同的是普通教程是直接語言+文字表達,手語教程則是手語+文字來表達,為了讓聾人群體們看清楚手語,視頻沒有採用畫中畫的形式,而是讓手語專家直接在屏幕中央進行手語演示。

到了正式報警的環節,普通教程首先還是現場演示了用手機撥打120,需要跟接線員講哪些細節,隨後才介紹了視頻120的使用方法;手語教程則是直接通過急視救APP的界面,手把手教聾人如何使用:打開急視救APP,按動紅色報警按鈕,確認呼叫,為患者拍照等待醫生接聽,進入文本框和醫生文字交流,此時醫生可以在後臺看到你發的信息、位置和電話,並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派車,呼救成功!

為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手語教程的演示環節中,表演的演員也是動作、表情略顯誇張,讓人仿佛看了一幕情景劇,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摸脈搏、聽呼吸等急救判斷過程,同時呼救成功後,「倒下」的群眾演員也「滿血復活」露出了笑容。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 文 市急救中心供圖

相關焦點

  • 慢生活·健康 | 市急救中心推出全國首個手語教程 聾人可通過視頻...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 文 市急救中心供圖近日,重慶首創的視頻120系統推出了三部手語教程,聾人可通過視頻學習如何呼救120、成人心臟驟停後的處理以及氣道異物梗阻時的急救。鮮為人知的是,為了做成這些視頻,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的視頻120 「急視救」項目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經過了將近半年才將視頻製作成功。
  • 視頻在線手語翻譯 手語遠程翻譯率先在湖南實現
    大美無障愛:發現美 傳遞愛中國聾人網訊 近日,據湖南方面消息,聾人可以在線視頻與手語翻譯交流尋求翻譯協助,手語翻譯不必再遠途跋涉,通過網際網路與手語翻譯服務中心建立視頻通話連結,實現了可遠程翻譯,在線翻譯成為聾人朋友的「隨身譯」。
  • 黃浦區10個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推出「伴你無礙視頻手語翻譯」
    黃浦區10個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推出「伴你無礙視頻手語翻譯」 2019-12-13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語翻譯實時在線 蘇州市聾人溝通無障礙服務平臺正式建成啟用
    昨天是國際聾人節,作為2020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蘇州市聾人溝通無障礙服務平臺正式建成啟用。今後,廣大聽力、言語殘疾人可以通過該平臺的在線手語翻譯服務,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據了解,我市現有持證聽力、言語殘疾人約1.5萬人。由於言語障礙,聽力、言語殘疾人很難與外界正常溝通,難以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生活。
  • 助聾門診再升級:勞模護士推「八心」護理手語教程
    圖說:於井子及護理團隊推出「八心」護理手語教程 普陀區人民醫院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 通訊員 梅莉莉)本周日是國際護士節,全國勞模、普陀區人民醫院主任護師於井子及護理團隊成員日前推出「八心」護理手語教程,用人性化護理帶動醫院助聾門診全面升級
  • 慶祝2019年聾人節暨國際手語日
    國際上選擇將9月23日定為國際手語日,是為了紀念世界聾人聯合會於1951年的這一天成立。9月23日標誌著一個以倡導保持手語和聾人文化為主要目標之一的組織的誕生,這一目標是實現聾人權的先決條件。2019年9月22日是第62屆國際聾人節,9月23日是第二屆國際手語日,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這全國聾人朋友歡慶節日之際,《國家通用手語詞典》歷時八年,也將要面世,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大喜事!
  • 同步手語翻譯服務覆蓋千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石慧芬建議提高手語視頻...
    今年的疫情期間,人們驚喜的發現,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的直播畫面上出現了同步手語翻譯人員的身影。眾所周知,該新聞發布會是了老百姓獲知疫情動態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在配備同步手語翻譯服務之前,聾人很難通過這個平臺獲取疫情信息,這樣既不利於他們做好自身保護,也不利於整個戰疫鬥爭的順利開展。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會英語、中、美手語等多種語言
    畢業後,鄭璇又考入復旦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從語言學角度來分析手語,探索聾人的語言教育問題。語言溝通,對一般聾人而言是個「魔咒」,鄭璇似乎打破了這個魔咒,通過努力,她熟練地掌握了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等四種語言,甚至還會說武漢方言。
  • 他是全國唯一一位手語律師 被推上BBC首頁在全世界火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他是全國唯一一位手語律師 被推上BBC首頁在全世界火了! 最近咱們重慶有位小哥, 因為一個「無聲世界代言人視頻」, 一夜爆紅, 被推上BBC首頁,在全世界火了!▼ 三個多月前,在聾啞人群體中稍有名氣的律師唐帥不會想到,他因重慶市大渡口區委政法委發布的一   原標題:他是全國唯一一位手語律師 被推上BBC首頁在全世界火了!
  • 一起學習手語!上海迪士尼推出「米奇童話專列」花車巡遊手語翻譯服務
    圖說:迪士尼花車巡遊有了中文手語服務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今天是國際手語日,上海迪士尼樂園花車巡遊——「米奇童話專列」正式推出中文手語翻譯服務,成為園內最新一個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的娛樂演出。
  • 打開無聲交流之窗——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翻譯員
    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近1小時的新聞發布會,楊嘉輝的手語翻譯幾乎沒停過。雖然他的「舞臺」只是電視屏幕右下角的一個小框,但卻給澳門聾人帶來了實時的疫情信息。楊嘉輝是澳門聾人協會的手語翻譯員,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該協會的手語翻譯員一直參加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至今已有100多場。
  • 第三屆國際手語節助力殘健融合 《每個人都能打手語》視頻半日點擊...
    為此,中國聾協手語委特意發動了社會力量,製作了《每個人都能打手語》的視頻,今天發布,半天就獲得了過萬的點擊量。」9月23日,中國聾協副主席兼中國聾協手語委秘書長徐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國際手語日,呼籲全社會關注聽力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
  • 00後手語翻譯師陳鑫:聾人召 必幫助
    與火神山的醫護人員對接後,陳鑫第二天就通過手機視頻,幫助75歲聽障患者與一線醫護開展溝通交流。目前,老人的病情已經有了好轉,各項生命體徵也很平穩。能夠有機會以手語翻譯的身份為抗疫救援提供志願服務,在陳鑫看來「這是一種幸運,也義不容辭。」事實上,這份責任感,早在陳鑫高二那年就已經悄悄萌芽了。
  • 119消防宣傳月|「吾聲學堂」手語課堂走進小什字消防救援站
    為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識,每年的11月9日被定為全國「消防宣傳日」,同時11月也被定為「消防宣傳月」,今年是全國第29個「消防日」。為了提高重慶市聾啞學校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讓消防員能夠熟練掌握日常手語,推動無障礙溝通的發展,11月27日上午,渝中區消防救援支隊小什字消防站迎來了重慶市聾啞學校高二(二)班的12名同學和重慶仁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們,傳授學習手語技能。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除了聽,聾人什麼都能做!
    依靠雙眼「看課」和課外自主學習,鄭璇先後考入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並於2009年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精通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鄭璇曾任上海市殘疾人藝術團兼職獨舞演員、復旦大學研究生舞蹈隊隊長、在「榕樹下文學網」推出個人電子書,在重慶市師範大學擔任幾乎全部聾人專業及手語公共課程的任課教師,兼職全國十多所涉及聾教育大專院校的專項課程教師,並極爭取國家孔子學院外派機會,作為中國首位公派聾人身份的教師,到美國聾校進行一年的授課和交流。
  • 手語翻譯者是什麼身份,是聾人的爸媽還是保姆?
    在交流中,我學到很有意思的兩個故事一故事:有個聾人突然生病發簡訊給手語翻譯者請求幫助酬勞價格都談好了然後在某個醫院碰頭聾人就告訴他哪個部位疼痛什麼的他都記好了,然後一起進院看病看病首先要掛號,聾人讓他去排隊掛號他覺得這做法不妥委婉告訴聾人說
  • 戰勝命運 她成為聾人語言學博士
    畢業後,鄭璇又考入復旦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從語言學角度來分析手語,探索聾人的語言教育問題。語言溝通,對一般聾人而言是命中注定的障礙,鄭璇卻戰勝了命運,通過努力,她熟練地掌握了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等四種語言,甚至還會說武漢方言。
  • 手語沙龍 | 各國聾人學習姿勢大盤點
    介紹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等聾人的學習情況(由美國加德勞特大學歸國碩士周佳藝女士領銜)3. 交流國內普校、聾校的學習情況4. 討論學習環境對身份認同的影響、從學習者角度來探討隨班就讀政策5. 作為聾人或重聽人,學習姿勢要如何擺才是最舒服的?
  • 中國唯一的手語律師:為無聲的世界吶喊
    讓唐帥出名的是一條不長的宣傳視頻,由重慶市大渡口區委政法委發布。在片子裡,這個頭髮自然卷、戴著框架眼鏡的80後年輕人,被介紹為「中國唯一一個手語律師」。  那些急切向唐帥湧來的陌生人,頭像花花綠綠,來自不同地區。他們沒有言語,沒有聲音,只有誇張的動作和表情。在隨時可能響起的視頻通話中,他們蹙著眉、撅著嘴,打著手勢,向唐帥拋出一個個「小兒科」問題:怎樣辦結婚手續?
  • 上海唯一全職手語翻譯 80後女生做聾人聯結世界的橋梁
    從2015年3月1日起,上海電視臺《午間新聞》欄目正式推出手語直播。憑藉過硬的能力,唐文妍脫穎而出,成為5名手語主持人中的一員。屏幕左下角的那一小塊區域,成了很多聾人朋友連接這個世界的窗口。從今年5月起,團隊增加到了6人。  「可惜屏幕太小,有時打快了根本看不清手勢。」唐文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