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是一柄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害?

2020-12-20 東方財富網

人臉識別作為人工智慧的一項標誌性技術,已經開始大規模落地。

從面部解鎖、身份認證、面部支付、門禁、通行到安防等領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不過,技術迎來普及,存在的詬病也不少。

12月4日,據人民網報導,東莞一些公廁為了防止一些人蹭走更多的衛生紙,安裝了人臉識別供紙機。此舉雖然方便了管理服務,但就該場景的人臉識別運用是否有必要,引起的爭議卻極大。除此之外,另外一個不合理的場景也被曝光。近期,有網友為了應對人臉識別,戴著頭盔去看房。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

這些「無感人臉識別」或「被人臉識別」場景,讓人臉信息被濫用、被盜用風險加大。

據新華熱點報導,前不久,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以「人臉信息0.5元一份」倒賣。再比如,平時我們用於支付交易的人臉識別流程,包括眨眼、張嘴、搖頭、點頭等一系列驗證方式,實際上已經被一些惡意人士破解,甚至用於借貸、套現等不法行為,而當事人卻對此一無所知。

對於人臉識別存在的安全隱患,業內人士認為,一是人臉識別未經用戶許可擅自採集用戶人臉數據,並用作商業用途;二是人臉數據被採集後,通常有很長的生態鏈,商家不僅擁有了用戶的人臉數據,還擁有了用戶的消費習慣、財務狀況等其他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洩露,將對用戶的隱私造成巨大的損害。

近幾年,AI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人臉識別作為人工智慧重點細分領域,迎來了發展的窗口期。自2015年以來,我國密集出臺了《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帳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安全防範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等政策文件,為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金融等領域的應用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臉識別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也助推著產業高速發展。今年面對疫情突襲,中國企業積極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研發和應用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人臉識別技術。期間,各地上線人臉識別測溫通行系統,運用AI人臉識別系統進行信息認證,就能徹底摸排是否為重點地區人員,且減輕進出小區重複登記、詢問的工作負擔,大大簡化了居民在防疫期間進出社區的流程;騰訊官方稱,其人臉識別技術既能對戴口罩者實現人臉識別,又能發現口罩佩戴錯誤人員,口罩佩戴識別準確率超過 99%……

如今,AI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已經廣泛應用到面部解鎖、身份認證、面部支付、門禁、通行、安防等領域,從公共安防領域向商業領域拓展。

前瞻產業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預計至2022年,我國人臉市場規模將達到66.73億元。企查查數據顯示,在中國,人臉識別的相關企業已突破1萬家。作為新興的身份認證手段,便捷高效的人臉識別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正如上述案例所看到的,人臉識別就像一柄雙刃劍,在某些場景中甚至弊大於利。自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地放棄AI人臉識別技術用於社會生產生活之中。

利弊之間,如何權衡?

今年10月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總結了六類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爭議場景,結果顯示,受訪者最無法接受的場景包括:商城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顧客行為和購買手段,高校用人臉識別技術收集學生的抬頭率、微表情、上課的姿態,基於人臉圖像分析的換臉、美妝、性格判斷等。

人臉識別是一項技術,技術本無原罪,而「濫用」的本質在於場景的使用是否合理。針對人臉識別技術處於濫用邊緣的現象,近日,天津、南京、杭州多地規範人臉識別,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

需要注意的是,禁或不禁並不能簡單地「一刀切」。更進一步地理解,是針對一些場景,應為人臉識別的被使用設置「邊界」。例如,當人臉識別被用於一些非必要場景,應減少對人臉這種高敏感信息的採集和使用,積極使用替代方案等。更重要的是,人臉識別的法規需要不斷完善。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把隱私和安全放在首位。

人臉識別是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落地的大趨勢已不可改變。就像任何新技術一樣,趨其利、避其害,揚其長、避其短,方能避免可能發生的傷害。

(文章來源:通信信息報)

相關焦點

  • 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新技術濫用 如何趨利避害?
    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新技術濫用 如何趨利避害?但不同的是,行騙者藉助了當下十分流行的人臉識別方式。眾所周知,手機銀行轉帳可以設置安全驗證環節,比如指紋、人臉、數字密碼或圖案密碼等,這本是為了讓資金更安全,然而卻被一些騙子惡意利用。以往,騙子要麼騙取受害人密碼後自己操作轉帳,要麼指揮受害人到銀行窗口或ATM機轉帳,但銀行增加了轉帳確認、延時到帳環節後,騙子得逞機率大大下降。而操縱人臉這種「密碼」可以實時轉帳,可以減少「節外生枝」。
  • 「人臉識別」技術中「人臉」是帳戶,還是密碼?該如何保護公民的隱私
    北京一中學發布通知,學生每天進出校門必須在閘機進行人臉識別,否則通報批評;在南京,去年有大學安裝人臉識別設備,「可追蹤、識別學生聽講、發呆、睡覺等上課狀態」;此外,也有多地小區、寫字樓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有的地方還要求同步上傳戶口本、房本、學歷信息等,不僅如此,現在上公廁用廁紙都得人臉識別取紙。
  • 戴口罩人臉照片2毛一張暗中交易!人臉識別安全如何保障?
    戴口罩人臉照片2毛一張暗中交易!人臉識別安全如何保障? 人臉識別安全如何保障?就像一把雙刃劍,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成本、應用邊界以及整體系統/網絡的安全性都決定了它能否真正發揮出該有的價值。比如在實際的應用中,一些商家限於成本制約,採用了低成本、抗攻擊能力弱的方案,就很容易被破解。或者,在落地應用中,如何恰到好處地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既不過度採集,又不過度使用,需要在隱私、安全、便捷三者中找到恰當的平衡。
  • 人臉識別(一)——從零說起
    此系列文章將從理論到實踐進行整合:分三篇進行敘述,第一篇從零說人臉識別,保證大多數朋友能通過這篇文章了解到人臉識別的概念,並且能夠形成一個基本的框架。第二篇將進行初步的實踐,包括人臉圖像的採集,和如何利用opencv已有的模型根據人臉圖像進行訓練,得到需要的分類器。第
  • 人臉支付、刷臉賣房……人臉識別的喜與憂在交替上演
    背後的原因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一些地產售樓部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客戶比對,以防「飛單」,而頭戴頭盔的男子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臉。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這讓刷臉再次成為爭議的漩渦中。
  • 人臉識別碰壁,百度如何「破圈」?
    由於蘋果從iPhone X就已經開始使用Face ID進行手機解鎖,Face ID採用的又是安全性很高的3D人臉識別技術,近期,不少蘋果手機用戶表示「帶上口罩後,手機都不好使了」,網上甚至出現大量教學視頻,教學如何訓練你的iPhone,讓你的iPhone認識戴口罩的你。
  • 人臉識別如何更快更準—新聞—科學網
    近日,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軌道交通視頻與安全聯盟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聯合召開了2015人臉識別技術與行業應用研討會。 據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蘇光大介紹,目前基於最佳二維人臉理論的單人單張人臉識別算法已經趨於成熟,基於單人多張人臉識別的算法卻方興未艾。在應用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上已經實現了一大進步。
  • 一文讀懂人臉識別技術
    總體而言,這一階段是人臉識別研究的初級階段,非常重要的成果不是很多,也基本沒有獲得實際應用。2.5 匹配與識別提取的人臉特徵值數據與資料庫中存貯的特徵模板進行搜索匹配,通過設定一個閾值,將相似度與這一閾值進行比較,來對人臉的身份信息進行判斷。3.
  • Android 人臉識別之人臉註冊
    該項目基於訊飛SDK實現的人臉檢測,使用face++的webapi實現的人臉註冊以及人臉識別。這些示例都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支持動態識別(可以通過一些巧妙的方法,使用戶無法感知這一過程),無論訊飛的SDK還是face++的webapi都是通過拍攝上傳一張圖片來進行人臉識別,其中訊飛的SDK使用起來很麻煩,官方的接入文檔語焉不詳,但是用來做人臉檢測還是不錯的。
  • 開源人臉識別seetaface入門教程(一)
    注意:本文章不涉及代碼邏輯和原理,只是教大家如何使用seetaface做人臉識別。 引擎 FaceDetection 人臉識別模塊,用於識別出照片中的人臉,染回每個人臉的坐標和人臉總數。
  • 應用層下的人臉識別(一):圖像獲取
    本文為大家總結了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領域應用的完整流程,以及產品設計的細節。其中包括:如何獲取最佳圖像,如何進行設備對接等經驗。作者根據多年人臉識別項目經驗,總結了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領域應用的完整流程及產品設計細節。
  • 實戰分享:如何規劃一款人臉識別考勤門鎖產品
    本文通過一款人臉識別考勤門禁產品,分享初做AI產品過程中的思考和總結,特別對人臉識別性能指標做了詳細的說明。本文通過針對200人以內企業的人臉識別考勤門禁一體機方案,分享一下關於做AI產品的一些思考和總結。一、為什麼是人臉識別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說到生物識別,通常應用在智能門禁中的其他生物識別技術主要包括指紋、靜脈、虹膜、聲紋。
  • 《和平精英》人臉識別重新識別方法
    和平精英現在是需要進行防沉迷認證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人臉識別。在和平精英進行人臉識別的時候,有的小夥伴因為一些原因想要重新進行識別,但是就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了。和平精英人臉識別怎麼重新識別?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 智子漫談 | 你想像中的人臉識別 VS 真正的人臉識別
    現如今人臉識別已經慢慢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每一次手機的面部解鎖,到營業廳業務辦理處的人證對比,再到工作學習以及公寓處的人臉識別進出,人臉識別已經成為了我們智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星環科技Sophon目前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運用到了各個行業領域,如某供電局現場人員進出的管控,某地鐵施工現場的人臉識別閘機,某刑罰執行機關的點名。
  • 應用層下的人臉識別(三):人臉比對
    排名前五的算法都被中國包攬:依圖科技(yitu)繼續保持全球人臉識別競賽冠軍,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9%。排名第二的算法也來自依圖科技。人臉算法雖然在各種數據集的測試中準確率頗高,但還遠沒達到在商業應用中的滿意程度。目前仍然有很多缺陷需要解決,例如:姿態問題:人臉識別主要依據人的面部表象特徵來進行,「如何識別由姿態引起的面部變化?」就成了該技術的難點之一。
  • 「人臉識別第一案」主訴人郭兵:我為什麼推動「人臉識別」入法
    「修訂草案」中新增了一款規定,物業服務人員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提出這條建議的,是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現在常見的個人信息驗證方式中,指紋識別與人臉識別風險更高。當然,同樣是敏感個人信息,人臉識別所使用的面部特徵信息,比指紋潛在的風險又要大得多。我們甚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各種掃描、識別或保存了面部信息。它就像有一個黑箱在那裡,你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敏感的個人信息將被如何保管,被如何使用。
  • 困於人臉識別
    勞東燕是清華大學的法學教授,從去年起,她發現人臉識別被運用在越來越多的場景——分類安檢的地鐵口,AI換臉的手機遊戲,就連法學院的自動咖啡機也有了人臉支付這一選項。看到通知的那一刻,她意識到,這項技術,已經從高鐵站、飛機場這些公共領域,進入工作地點、生活住所,試圖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縫隙——這在後來被一步步證實。
  • 硬核科普:一文看懂人臉識別技術流程
    嗯,刷臉支付將小編從付錢時漫長等待的焦躁和不安中解救了出來,所以在IT之家編輯部的科技氛圍裡淫浸多年後,小編覺得有必要為大家講一講「刷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也可算是知恩圖報了!「刷臉」,顧名思義,背後是一項關鍵技術:人臉識別。
  • 破譯大腦識別人臉原理:人臉識別判斷人貧富程度,準確率53%
    這一研究表明,表情依賴與人腦對人臉識別過程中的後期的分支模型相一致(在這種模型中,臉部要素的改變和識別都在相同的框架下進行編碼),這對於揭示人腦識別人臉的原理是一個較大推動。細微的臉部線索也能讓其他人根據第一印象來判斷你是富有還是貧窮。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平靜的人臉部表情是一個可以用來判斷人的經濟狀況的因素,並且可以影響人際關係和職場的成功。
  • 網絡是柄雙刃劍,上網宜疏不宜堵
    網絡是柄雙刃劍,成年人都懂。想讓孩子科學使用網際網路信息,自己首先就不能沉迷網絡,應該樹立自信、陽光的家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