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太難了,但無論成敗,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2020-08-28 新道育人成果

高考結束,有的孩子會考上985、211,有的孩子會落榜,但是無論成敗,作為父母,都不得不面臨的殘酷真相其實是: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1


孩子們終將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

日本的小孩子在面臨這個問題時,往往會回答,長大了想當電車司機、麵包師、清潔工……

但這樣的答案在中國是會被無情嘲弄的。誰家孩子要是敢說自己長大了的夢想是做個廚師,就連他的爹娘也會覺得顏面盡失。

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太空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為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

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即便是從內心隱約意識到這一點,也定要排除萬難,創造條件把孩子培養成天才。

於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了很多中國父母給自己擬定的宏偉目標,也是他們賦予自己的偉大責任。

當然,這情有可原,無可厚非。所以,我們不用去探討這是出於什麼心理,也不用去爭辯這種做法的對錯。

我們只說明一個事實:99%的人99%的可能會平凡地度過一生。

從概率上來說,一個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快樂、幸福與平靜,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而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這99%的部分,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剩下1%極其渺茫的希望中。這意味著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註定了會失敗的豪賭,是很多人悲劇的開端。

事實上,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一樣,長大後大部分都做了電車司機、麵包師、清潔工等平凡而普通的工作。

不同的是,日本人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有數據顯示,日本人往往可以在一個崗位上工作超過五年,甚至有很多人一輩子就做一份工作。而中國人則總是牢騷滿腹,頻繁跳槽。

面臨差不多的工作內容、薪資收入、生活壓力,日本人往往沒有中國人那麼焦躁不安,抱怨連連。究其原因,正是中國人從小被教育要做一個不甘平凡的人中龍鳳。無論是從心態上,還是從能力上,都喪失了從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與快樂的能力。

所以,我們很多人過得並不快樂。


2


承認你的孩子很平凡,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機會

有一位媽媽,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從小就立志要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兒子還在小學階段,她就軟硬兼施讓他背完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全套,還規定每天都要讀一篇名家名篇的美文。

後來她發現孩子對閱讀興趣不大,就改用聽。因為買不到合適的磁帶,她就親自上陣,每個學期給孩子親自錄製十盤以上的磁帶。如此堅持了數年。

然而,等孩子上初中了,每次考試在現代文閱讀一塊都基本不能得分。

這位母親不理解,不接受,生氣,痛恨,最後絕望。每天要給自己暗示、強調八百遍那是自己親生兒子,才能勉強克制自己不動手將其打殘。

痛定思痛,這位媽媽最後分享說:「最終,我意識到在這方面,他就是一個沒有天分,不靈光的孩子,我才沒發瘋。」

認識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這實在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這不僅能夠讓父母正確認識孩子,接受孩子,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也能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如果明明知道孩子是個平凡而普通的人,卻一定還要想方設法,削尖了腦袋將其培養成精英。結果不僅會讓自己在回報與付出的巨大落差中絕望,還會給孩子營造一個假象,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人,抱有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結果眼高手低,以為自己懷才不遇。總覺得自己明明是千裡馬,卻始終遇不到伯樂。

無法正確認知自己的平凡,又如何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快樂和幸福呢?


3


意識到孩子的平凡,你才能正確認識他,真正理解他

有一對父母,自己都是精英。父親是理科天才,數理化樣樣精通;母親曾是文科學霸,飽讀詩書,才高八鬥。

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滿懷信心,父親負責理科,母親負責文科,堅信一定能夠將其培養成一個出類拔萃的尖子生。

然而很遺憾,他們的兒子恰好完美繼承了父親的文科基因,母親的理科才能。

一天晚上,一道簡單的數學題父親反覆講了幾遍,孩子還是一臉懵懂。父親終於抑制不了內心的怒火,拍桌子,摔書本,「笨蛋、蠢貨」罵了一大堆。孩子委屈地哭了半夜。

母親心疼兒子。第二天決定陪孩子去學校,坐在教室旁聽。一節數學課下來,縱然聚精會神,母親也只是勉強弄懂了個大概。

晚上,放學回家。母親決定自己來輔導孩子的數學,讓父親來輔導語文。

面對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母親也是前思後想,拿不定注意;本來很平常的語文題目,父親也是抓耳撓腮,不明就裡。說是輔導,結果成了和孩子一起探討。

就是這樣,父母慢慢理解了孩子的笨,對他在學習中的挫折與痛苦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孩子是個很平凡的人,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天分。

父母對孩子多了幾分理解,對他的笨多了幾分接納。

從此,不僅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成績也不知不覺有了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也對自己有了較為客觀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從此變得快樂而從容。


4


推己及人,接納孩子的平凡

如果說父母用自己的優勢去衡量、要求孩子,是不公平的,會給孩子造成額外的壓力,會對孩子的教育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那更為可怕的是,很多中國父母自己明明不擅長,還非得要求孩子足夠出色。

臺灣著名作家吳念真曾經講述過這樣的事情。他的兒子數學成績很爛,老師在和家長的聯絡簿上寫道:「數學成績要加強!」

兒子回到家裡,母親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

吳念真趕緊把老婆拉到廚房,問:「你原來讀書的時候,數學有沒有很好啊?」

老婆回答說:「很爛!」

吳念真說:「我也很爛!大學聯考才考了10分。」

然後吳念真和老婆很認真嚴肅地談了這個問題: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為難孩子了。

為人父母,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道路,很多時候自己也未必是不夠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長。又何苦來為難孩子呢?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父母不曾做到百裡挑一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又何必為難孩子,勉強將其培養成為百裡挑一的人中龍鳳呢?


5


盲目讓孩子追求不平凡,反而會促成孩子的平凡

有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後做了北漂。

幾經周折,終於讓孩子拿到了在北京讀書的指標。

朋友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索性再四方運作,將孩子送到了名校。

全校800多名學生,孩子始終在600名左右徘徊。朋友自然是不甘心,加班加點給孩子補課,結果孩子的成績乾脆降到了倒數五十名,最後還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

痛定思痛,朋友開始意識到孩子完全無法跟上名校的節奏,只好將孩子轉到了家附近一所普通高中。

雖然孩子的分數沒有提升,但是狀態改善不少,開始變得自信、開朗,對學習有了興趣。最終在高考的時候,還超常發揮,製造了一個小小的驚喜。

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抱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將自以為好的東西一股腦全塞給孩子。殊不知,如同養身體,不顧本源,盲目一味大補,總是適得其反。

父母盲目將孩子培養成精英,將孩子至於無法勝任的位置,會增加孩子額外的壓力,加重挫敗感,讓孩子自暴自棄。當現實與希望的反差太大時,父母自己也會容易陷入絕望。

如此,孩子就悲劇了。


6


所有的不平凡,都源自於有能力過平凡的日子

李娜,讓中國幾代人為之驕傲的網球女王,頭上的光環照亮了無數絕望人黑暗的心。

她在一次接受採訪談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無休止的練球。一天要打爛幾十個球。同一個動作,反覆練習,夜以繼日,無休無止。

這種生活不僅僅是平凡,簡直是枯草乏味。

不僅僅是李娜,幾乎所有的奧運冠軍都有過相同的經歷。

也不僅僅是奧運冠軍,幾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人生中99%的時間都在經歷平凡和枯燥的煎熬。

網上曾經流傳著中國首富王健林先生一天的日程表,從早到晚也不過是吃飯、開會、籤合同、在路上奔波。從工作本身來看,也平凡而乏味,並沒有多少激情和趣味可言。

其實,所有讓大家驚羨的成就,幾乎都是在平凡中造就的。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科學家,平日裡一定是做不完的重複而無聊的實驗,看不完的是艱澀而無趣的學術文集。

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

事實上,之所以不平凡,恰恰是因為他們具備度過平凡日子的能力。換句話說,不懂得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裡堅持,就不會取得非凡的成就。而一心想要將子女擺脫凡人行列的父母,卻從一開始,就人為忽略了這種能力。

當然,我們不否認,有個別父母得到了上天的特別眷顧,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個天才。

如果真的中獎了,自然不能浪費。不過一定要先明白另外一個道理,這是小概率事件,基本和被天上掉的餡餅砸中腦袋差不多。

所以,在準備要把孩子培養成精英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看他是否真的具備某種天賦;同時,也要照照鏡子,如果說自己都是庸庸之輩,就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了。

最終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孩子確實是天才,也不可忽略了培養他過平凡日子的能力,否則,縱是天才,也會成為庸庸之輩。畢竟,無論誰的日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平凡的。


7


因為平凡,所以才有希望不平凡

一個人平凡,那是當然;一個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

所以,如果缺乏了在平凡中攫取幸福的能力,理所當然會過得不快樂。反而會更加平凡,乃至淪為平庸。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相反,如果能夠學會如何快樂地過平凡的生活,首先能夠保證讓我們成為一個快樂而幸福的人,一不留意還可能有意外驚喜,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

作為父母,如果真的抱有萬一的希望,企圖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過得快樂、幸福,那就不要捨本逐末,還是回歸本源,先教會孩子在平凡中如何獲取幸福吧。

相關焦點

  • 不管你信不信,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不管你信不信,所有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你的孩子必將平凡有錢人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2、讀書不必拿第一,但必須好好學習文化。沒有文化,不會有人尊重你。3、假期想去旅遊,必須用心做好旅遊規劃,做一個有計劃的人。4、不要輕易說放棄。認為,這樣的「家規」實在是太「普通」,可是往往就是那些:成功的人,無非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了極致罷了。
  • 獻給今年高考的學子們:無論高考是否成敗,都只是人生的一個站點
    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你曾經歷過、拼搏過,就不後悔。「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人生過客短短一程,名利只是浮雲。人在旅途就如西遊記,過了一難關會又有一難關,人生波折妖怪不會斷。對於很多青少年高考失利只是人生第一關而已。得高分者不以分喜,失利者不必以分悲。
  • 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或許註定平凡
    殷立勤 攝孩子們終將很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太空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為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
  • 親愛的外甥,復讀班的你必須抓住今年唯一的高考了‖成敗在此一舉
    你的父母都沒有讀多少書,你的父親下崗了,你的母親小學畢業,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他們希望你考出來,不要和他們一樣賣苦力賺辛苦錢養家餬口。你自己思前想後,最後決定還是復讀。既然你都這麼想了,那我們肯定支持你。在選復讀學校的路上,大家的意見是開始學校是不讀了,乾脆賭一把大的,到長沙去選一個好學校。
  • 2018高考前父母可以給孩子寫一封信,說明這兩點讓孩子輕鬆上陣
    :第一:告訴孩子,無論高考成功與失敗,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性格由基因決定,而基因是父母遺傳的,所以父母永遠不會責怪你。如果要追究責任,那父母難辭其咎。所以,孩子,請放心吧,大膽地勇敢地去拼搏吧。勇敢面對高考,不逃避,不畏縮,你就已經成功了。
  • 祝福所有高考學子金榜題名,前程似錦!
    無論成敗,都要有個好心態,別管輸贏,只要盡全力就行!       ——致今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們!無論昨日如何,別管曾經怎樣,這一次一定要竭盡全力打好這一仗!孩子們,你們在考場中獨自奮戰,父母在考場外替你們加油,一定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要用正確的心態面對高考,考好了,你闖過一關,考不好,重新曆練,高考只是一個起點,並不是人生的終點,未來的路上還要經歷無數的考驗,小小的高考又算什麼
  • 2020高考29個省出成績,考生們紛紛叫苦不已:今年高考太難了
    導語:隨著2020年高考接近尾聲,大家對高考的關注度降低,但是,近日高考分數公布,又把高考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熱點、高潮。截止目前,全國29個省份已經公布高考成績,僅有山東、新疆未公布(香港、澳門、臺灣,未同時參加高考)。幾年分數線普遍高,讓很多高考學子叫苦不已:今年高考太難了!
  • 高考在即,一個過來人給所有考生家長的忠告
    同樣引起萬眾矚目的還有今年的高考。最後導致&34;的高考時間延期一個月。有人說他們這批孩子不幸,出生遇「非典」,高考歷「新冠」。我倒不以為然,什麼事情都是兩面的,有失必有得。他們也許經歷了更多的風浪與挫折,但也體驗了別的時代孩子沒有過的經歷。他們更了解了世事的無常,與面對無常時如何想辦法應對。他們這一代人也必將被歷史所記錄,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與親歷者。
  • 今年高考185萬人落榜!現實很殘酷,但我們仍要懷抱希望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1031萬人,按照2018年全國高考總體錄取率81.13%計算,今年本科招生人數最多也就是433萬人左右,本科錄取率最樂觀估計是42%左右。也就是說,今年將有600多萬考生無緣本科!185萬考生連專科都上不了,直接落榜!
  • 今年高考作文不會難 - 現代快報
    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何永康教授昨天在中華中學新綠文學社的活動上透露,2008年江蘇高考作文不會太難,會讓學生有話可說。他提醒考生,雖然今年江蘇高考作文的分數只是從60分提高到70分,增加了10分。
  • 高考囧途、囧事來襲,今年學子風雨兼程,這輩子最深刻的記憶
    高考生接受媒體採訪,坦言自己作文沒寫,驚愕眾人,拉開了今年高考的序幕。本以為是一個青銅,結果是一個王者,感覺作文太難寫,就乾脆不寫了,理由太豪橫了,其實該考生保送大學了。 高考期間發生不少事情,考生經歷了囧途、囧事!廣東一考生車上驚現一條蛇,北京一考生考前被蠍子蟄傷,警察叔叔幫忙考生回家拿準考證,監考老師著急忙慌回家拿監考證,某地因為暴雨,學生不得不延期考試等。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由於巨大的就業壓力,導致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生要不遺餘力地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升學準備……」01高考狀元「有用」嗎?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 爸,萬一高考考砸了怎麼辦?這樣回答,才不會「出事」
    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家長該如何回答?儘管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現實也要勇敢面對。但筆者相信,無論孩子怎樣糟糕,在父母心中永遠是最好的。所以針對上面問題,筆者建議這樣回答。孩子,高考只是一次考試,人生的考試有很多;高考只是對你十年寒窗的總結,考好考壞,你永遠是父母的驕傲。成績還沒有出來、錄取分數線也沒有出來,我們一起等待;等成績和分數線出來以後,我們再進行選擇;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當你選擇什麼的時候,你會得到什麼、走向什麼。
  • 今年高考太難了!天津孩子還有優勢嗎?!
    小編當年高考就是依靠著學校的學習氛圍,被老師同學拖拽著,這才一路走過來了。對於自律的孩子來說,在哪裡學習區別不大,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在家=放假不少學生和家長:太難了,今年高考太難了。即使推遲了一個月,距離高考也不到100天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天津今年高考難不難?
  • 高考不論成敗,都不是人生全部
    每當高考來臨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一輩子的大事,一考定終生,不在少數人認為高考是一場決定人生的考試。考好了,人生已成功一大半。考砸了,前途充滿未知。可見高考對於大部分人的人生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過其實人生漫長,高考不論成敗,都不是人生的全部。
  • 女孩被父母打罵後墜樓,中高考失利孩子要坦然面對,家長更要淡定
    中高考成績已經陸續發榜,幾家歡樂幾家愁。發揮出色的考生開始憧憬新的高中或大學生活,成績不理想的考生由於成績與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可能就會出現失落情緒,甚至導致極端悲劇的發生。每年這個時候,這樣的悲劇總要重複上演。令人不甚堪憂,玻璃心的孩子、焦躁的家長,請冷靜:中高考失利孩子要坦然面對,家長更要淡定!別讓悲劇重演,是我們每個家庭的責任和義務!14歲女孩被父母打罵後墜樓,引以為戒!
  • 生兩個女兒的家庭,20年後,父母必須面對這4個問題,殘酷又現實
    當然也有很多人覺得順其自然,既然兩個都是女孩,也沒什麼不好的,這就意味自己有兩件「小棉襖」了,更加的貼心溫暖,但是有兩個女兒的家庭,等到20年後,父母卻必須要面對這4個問題,簡直殘酷又現實。,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 高考大省一枝獨秀,河南考生驚呼:我太難了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部分省份還出現了「700分無緣清北,600分只能上普通一本,500分上不了本科」的怪象!讓人不禁心疼2020考生三秒,最難的就是河南省了,可謂是一枝獨秀,僅是高考分數在700分以上的就有169人,680分考生超1660人,600分以上考生49203人!可想而知今年填報是多麼不容易,但還是得面對。
  • 5歲小男孩為13年後高考爆哭太快,4歲小女孩背乘法口訣哭訴太難
    當高考的「指揮棒」穿透中學、小學而抵達幼兒時,懵懂的心靈對高考的認知已不亞於老虎獅子,兇神惡煞,何樂之有?又如何能樂在其中?於是,這些孩童面對無法理解和正在面對的「苦」,應對的方式只能是爆哭、哭訴。在成年人眼中,對他們的舉動也許會感到好玩、好笑,但孩子們內心卻實實在在處於恐懼和煎熬中!
  • 乘風破浪的送考父母:穿旗袍,打向日葵雨傘,高考到底意味著什麼
    01這一屆的高考生太難了說回今年的高考,簡直是九九八十一難:一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二是今年的高考過後會有新的變化,由於復讀的代價過高,很多學生幾乎不可能選擇復讀。三是遇見汛期,到處水漫金山。綜上,這一屆的高考生,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