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易珺報導:土源性線蟲病是一種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病,為了全面掌握于都縣土源性線蟲病流行動態及影響因素,掌握流行規律,預測流行趨勢,為制定防治策略、評價防治效果提供科學依據,自2016年起,于都縣連續、系統地開展有計劃的土源性線蟲監測工作。
為順利開展2020年監測,保障監測質量,11月10日,于都縣疾控中心組織開展土源性線蟲病監測工作培訓會。禾豐鎮中心衛生院、利村鄉中心衛生院、仙下鄉中心衛生院、梓山鎮衛生院、羅坳鎮衛生院的防保科科長及相關防保人員、檢驗人員和鄉村醫生(監測點所在村)參會。會上詳細講解了土源性線蟲病監測方案、實驗診斷技術等內容,並按要求對監測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11月12日至24日,于都縣疾控中心和各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醫務工作人員在各監測點整群抽取3周歲以上常住居民採集糞便標本進行塗片,以計算鉤蟲、蛔蟲、鞭蟲和蟯蟲等蟲卵或蟲體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對3至9周歲兒童加做透明膠紙肛拭法檢測蟯蟲卵;各監測點分別隨機抽取5戶採集田地或菜園土樣用於鉤蚴和人蛔蟲卵監測。目前,採樣工作已圓滿完成,樣本均已送至實驗室集中檢測。
工作現場,工作人員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折頁,並現場向村民宣講鉤蟲病、蛔蟲病、鞭蟲病、蟯蟲病的危害、感染途徑和防控等知識,建議村民保持環境衛生清潔,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下地幹活不光腳,不用新鮮糞便施肥,一旦感染要及時就診、驅蟲,減少寄生蟲卵對環境的汙染,將土源性線蟲病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