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寶上手機殼賣4.5元包郵還送倆膜,那麼,老闆圖什麼?
事實上,手機殼的成本相當低,尤其是一些低端產品,所以才能夠帶來較高的利潤。我們不妨來算筆帳:通常來說,一般手機殼的材質就是普通矽膠、PC,稍好一點的材質為TPU,大規模採購的成本都是相當低的。因為低價手機殼的設計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成本基本上就來自於原料及加工。
在阿里巴巴上搜索「手機殼」,可以找到諸多供貨商,這些手機殼通常沒有品牌,批貨數量越多、價格越低,這還是商家的批貨價,供貨商同樣賺錢,所以可以想像到成本有多麼低廉。
一些供貨商在淘寶上也擁有店鋪進行直銷,通常為了賺取信用或是促銷,會搞一些活動,比如包郵送膜等。
如果與快遞達成合作協議,很多低端快遞可以做到5元/單的低價,而普通手機膜的成本同樣是非常低的,所以即便一單倒貼1元,在達到營銷目的之後將價格上漲幾元,基本上消費者也能夠接受,這就為店鋪帶來了更大的客源,形成盈利。總而言之,買家永遠沒有賣家精明、也沒有賠本買賣,這是永恆的真理。
同樣正確的道理還有「一分價錢一分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通常低價手機殼都採用劣質原料,這就是為什麼幾元、十幾元的手機殼通常帶著刺鼻的氣味;而看似沒有什麼特別的國際品牌清水殼,卻能賣出200元的高價。
一方面,大品牌會選用無毒害的高檔材質,另一方面設計、貼合度、質量都更好。當然,一些營銷、稅費成本也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了。但總得來說,相比那些三無產品,知名品牌的手機殼用著要更放心一些。畢竟,手機殼天天接觸手掌皮膚,如果材質本身有毒的話,那麼對健康也是會有一些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