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學生,今年高考被大專院校錄取,在去學校報到之前問我:
現在的大專生找工作都很難,讀大專還有必要嗎?我去讀大專,還有出路嗎?
我答:「很有必要,一定要去讀!讀書關鍵在於個人,讀好了,出路大著呢!」
我直白的理由是:咱們的父母、爺爺奶奶,有幾個是大專生?他們或者是農民或者是工人,不是大有出路、養活三四個乃至N個子女麼?
路,是人走出來的!文憑,也不等於能力水平。
如果說空談沒有說服力,那我們就舉我們熟悉的富有說服力的人為例、為事實論據。
事實論據一:最初只敢填「相當於大專」文化、後函授本科畢業,最後成為廣東第一批特級教師、成為大學教授、成為蘭花專家的一一劉清湧。
我最近得到劉清湧教授的授權,正在精心地編輯《劉清湧教授的回憶錄》。其中,劉教授說到一一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少數民族發展教育事業,1958 年春我受廣東省教育廳委派到了廣東連山縣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中學。報到時我才發現,我那時只有一張初中的畢業證書。在韓山師範學校我只讀了兩年半,無畢業證。在廣雅中學省師訓班發的是結業證不算學歷。在填表填文化程度時我只能填相當於大專,學歷很低。
1960 年華南師院向全省招收本科後段函授生,我當即報考並被錄取,三年後(1963 年)函授畢業,我終於有了一張大學本科的畢業證書,終於給我學歷上的求學之路劃上了一個句號。我雖學歷上為大學畢業,但終我一生,我其實沒在正規大學課堂裡上過一堂課,所有知識大部分靠自學。1982 年我在福州講學,講完後走出禮堂大門時,有一位教師攔住我問:請問老師你是哪所大學畢業的?是師從哪些教授的?我只好含混作答。回家後我想著這問題,寫了一篇文章叫《我的三位老師》 。裡面說的三位老師,第一位叫愛好,愛因斯坦說過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第二位叫書本,所有我讀過的書都是我的老師;第三位叫學生,是學生教會我怎麼去教他們的。這也大抵反映了我求學之路的某些情況。
自學成才的劉清湧獲得了滿滿的成就及榮譽:1980 年被評為廣東第一批特級教師,是當年廣東省唯一的語文特級教師。1994 年被廣東省政府授予南粵傑出教師稱號,是當年全省 15 位傑出教師之一。被聘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全國首屆教育理論著作優秀獎獲得者。1994年起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第七屆廣東人大代表、第七屆廣東政協委員。 1986 年至 1996 年任廣東韶關教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 全國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十一·五」廣東教育學會重點課題中小學作文研究課題組長。 中國蘭花協會副會長。
事實論據二:我的師兄劉雪庚是礦工出身的技工學校校長;劉校長的技工學校畢業的劉仔才一一是焊接教練、「南粵工匠"、黨的十九大代表。
我的大師兄、原韶關技工學校(技師學院)校長劉雪庚非常得意地告訴我一一他學校畢業的中技生、中國能建南方建投廣東火電劉仔才,2017年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2018從全省上百名優秀工匠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南粵工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中技生出身的劉仔才,憑苦練內功修成獨門絕技。採訪記者問: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高壓焊工需要多長時間?劉仔才的答案是:學習五年時間,「所以那時學技術要下很大決心去學。」從正式當上焊工到成為這一領域的熟手,劉仔才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2004年7月,從韶關技工學校畢業後,劉仔才進入廣東火電從事焊接工作。在一線作業中,立志將每次焊接都打造成精品,成了劉仔才堅持的目標。最早進入焊接技術培訓中心,最晚走出培訓車間,每天練習消耗的焊條超過在技校半年用量,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兩年多時間,劉仔才就從三類普通焊工成長為一類高壓焊工。
2007年,表現優秀、技術過硬的劉仔才被選中進行核電工程焊接工作。首次接觸核電焊接就遇到了難題,「這段管道緊貼牆和地,有些焊縫根本看不到,工期只剩下40天。」他想起老師傅說過「鏡面焊法」,但難度極高,劉仔才此前從未接觸過。為了去練習「鏡面」焊,晚上下了班後,他用一卷衛生紙模擬管道,在衛生紙前面放一塊鏡子,通過看著鏡子在紙貼上面寫字,練了兩個晚上才真正掌握「鏡面」焊的正反左右與現實的區別。那段時間,他穿著厚重工作服,在窄窄的管溝裡弓著腰操作,每天加班到夜裡10點多。最終,劉仔才提前完成焊接工作,為核電站這一大國裝備的順利建成投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仔才的特技是「拿來主義」並改新「搖擺焊法」,並奪得國際大賽冠軍。
他說,隨著火電逐漸向核電發展,對焊接工藝的可靠性要求大為提升:核電站內的每個焊口都需要經得起核安全的考驗,並保證60年可靠使用。在核電部門,每焊一個部件,都要籤字,籤字文件保存60年,「如果中途焊的焊縫出了問題,是要負責任的。」
劉仔才喜歡自己琢磨試驗,「什麼東西都要自己去理解,都是靠你自己去摸索,每焊一個你都要記,哪一個焊得最好的,用的是什麼參數,記下來以後,你就知道哪個參數是最合適你自己的。」
也就是在核電部門,劉仔才學到了「大搖擺」這種焊接方法。這種大搖擺最開始是從法國傳入我國,和傳統的焊法相比,更容易掌握,力學性能更好,質量更有保障。2012北京「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鎢極氬弧焊比賽現場,前三名的焊接作品一字擺開,劉仔才的格外醒目:他的作品焊接處與其他選手的灰白色不同,呈現暗紅色。他採用的正是「搖擺焊法」。
由於劉仔才的提倡推廣,使得「搖擺焊法」成為核電站預製焊接產品的重要技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從2012年開始,劉仔才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傳授技法上,先後帶過200多人練就一身焊接本領。他將「大搖擺」焊法、「鏡面」焊法等「絕活」向弟子傾囊相授。5年前劉仔才在國際焊接比賽中獲鎢極氬弧焊第一名,5年後,他的得意弟子餘峰也在2017國際焊接大賽中獲鎢極氬弧焊青年組個人一等獎。
2018年,劉仔才「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他從一名頂級「焊王」轉型成為一名金牌「教頭」,短短兩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已培養出200多名獨當一面的新生代焊工,為祖國核電事業培養更多焊接人才。為了給年輕人更多展示機會,廣東火電工程有限公司設重點培養名單,把平時培養的技術好的工人抽出來重點培養,讓這些年輕人代表公司去參加廣東乃至全國的技能比賽,「參加比賽會有強化訓練,技術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劉仔才希望,讓年輕人能夠以掌握一項技能為榮,以從事一項一線工作為榮,總要有年輕人去接這個棒。「我師傅把這一棒傳到我手裡,別在我這裡斷代了,我要把這個接力棒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劉仔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是中國能建一線產業工人的榜樣,是當之無愧的「南粵工匠」!
結語
無容置疑,社會上某些權貴用人單位,動輒就是非985、非211大學畢業生不招。這是觸犯憲法的就業歧視!當年,深圳大學的老校長章必功就頂得特別棒一一哪家銀行,敢再不招我深大的畢業生,我馬上叫我校的財務把存在該銀行的錢全部提出來。再不行,我發動深大所有的家長不把錢存在該銀行。
就業歧視、唯文憑論、血統論,當休矣!
學生的問題,反映的是一種教育現實狀況,尤其是對讀大專的迷茫。讀完此文,你還會迷茫嗎?
感謝閱讀,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