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六門選考數據大對比:這樣選科更容易上985!

2020-12-10 小復老師

目錄:

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

二、物理化學選考分析

三、地理生物選考分析

四、政治歷史選考分析

五、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

一、上海新高考選考黃金定律

經過對上海市2017~2020連續四年的高考選科情況的對比研究和數據分析,我們在趨勢中發現了上海市小三門的選考黃金定律:

1.理化成學霸廝殺主戰場,難度高,競爭大,但選考理化的大學專業覆蓋率超九成。

2.政史的大學報考專業限制多,選考存在感整體較弱,低分段考生最是偏愛這兩科。

3.地生天然制度優勢過於顯著,成選考「大眾情人"。但地理存在的隱藏難點太拉分,需謹慎加練。

二、物理化學選考分析

理化選考人數總趨勢呈持續下降

物理人數受多重影響因素回升

1.物理

2017~2020年物理選考人數變化

數據解讀:選考物理的人數因何回升?

01.「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的影響

物理選考人數在2018、2019年連續兩年下降後,2020年回歸到了2018年水平。這和上海教育考試院出臺的種種物理選考保護機制密切相關,包括考生家長們耳熟能詳的「一萬五保護機制」。

02.案例解讀「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的利好

我們以2020年為例,2020年只有14442人選考了物理,"一萬五保護機制」 啟動。

在這個保護機制下,原本物理A+人數只有14442*5% 也就是722人,在保護機制下物理A+人數有15000*5%=750人,比原來多了28人。這些本該得A的同學在保護機制下得到了3分的加分。

我們再看E的人數。如果沒有保護機制應該有14442*5%=722人只能得E也就是40分。在保護機制下,只有14442-15000*95%=192人得了E,足足減少了530人!

03.選考物理的大學專業覆蓋面高達92%

2020年物理選考人數回升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是大學專業對於物理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絕大部分理工類專業有選考科目要求,而絕大部分文史類專業則沒有選考要求,選考理化的考生無論是高考成績還是專業選擇的廣度上都有不小的優勢,而選考文科的考生,將在志願填報時受到較大的限制。許多2019年對選科不加限制的專業到2020年改為了必選物理,物理專業的覆蓋面是六門學科當中最廣的,高達92%,而且其中相當多一部分的專業是必選物理一門。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老師的建議,選考物理的同學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選物理的優勢,通過合理的專業選擇減少競爭。

04.名校選科指導下,物理成為牛娃拉力賽

在580+(目標清北復交及頂尖985高校)的學生中,物理學科選考人數高達84.53%!學霸雲集、競爭最激烈!生物、地理、化學三個科目選考人數比較平均,趨於一致,佔比60%以上!頂尖牛娃選科政治、歷史的人數極少,歷史12.37%,政治僅有6.73%!、

物理學霸雲集和上海地區各大名校的選科指導密切相關。上海中學要求年級組中成績拔尖的同學必須雙選物理化學,原則上不允許同學雙選地理生物。包括華二、上中在內的各大名校強大的理科優勢使得他們每年都是化學物理A和A+的大戶,留給其他各校的A和A+寥寥無幾。七寶中學會勸每一位學生雙選地理生物,一些綜合實力相對不那麼強的學校會勸同學不要選擇物理,甚至校內不開設物理等級考課程以避免競爭。

2.化學

2017~2020年化學選考人數變化

數據解讀:化學選考人數因何逐年下降?

01.化學試卷難度逐年加大

據2017至2020年四屆考生和任課老師的反饋,化學等級考出卷的難度逐年增加,2017年大部分參加化學等級考的同學用了半小時就完卷了(考試總時長為1小時),到2020年有很多化學考生根本做不完這份等級考卷,難度也是近四年最大的。作為高考這一選拔性考試的一部分,等級考也是相當有區分度的。

但是據分析,等級考的題型變得相對固定、有跡可循,出卷老師熱衷於考察一些熱門知識點。故考生在準備化學考試時需要注意加強知識點的深度,不能只盲目拓展廣度而囫圇吞棗。

三、地理生物選考分析

地理生物選考人數連年攀升

成為當之無愧的選科大戶

1.地理

2017~2020年地理選考人數變化

2.生物

2017~2020年生物選考人數變化

數據解讀:地生選考人數因何連年攀升?

生物和地理毫無疑問是最熱門的兩門學科,民間一直有這樣的笑談:「從三加一時代邁入三加三時代後,物理化學跌落了神壇,地理生物站了上去,政治歷史靜靜地看著他們折騰。」

01.地生考試時間優勢備受青睞

地理生物由於可以在高二參加等級考減輕高三的學業負擔備受廣大考生的青睞,選考人數是近四年以來最多的兩門並且在逐年增加。由於小部分高中要求同學從高二開始學習生物,高三參加生物等級考,必然能夠在高二考掉減輕高三學業負擔的地理由此大熱。有些學校甚至強行規定了高二生物、地理必須參加一門或者兩門等級考,以緩解高三六門的壓力。生物又由於較為抽象,專業也往往會被化學覆蓋,所以選考人數四年來均低於地理。

02.學科內容和初中基礎關聯小,但難點需加練

這兩門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考生基數大,和初中基礎關聯不大,只要高中期間用心學好好準備,誰都有勝出的可能。

但地理科目在高一階段的地球運動部分是高中地理的學科難點和拉分區分度大項,作為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第三節,無論對於新高一還是正處於複習階段的高三年級的同學們,掌握起來都十分困難,很多考生到最後也搞不清楚,最後在高考考場還靠半猜半懵來做題:時區和時差你真的能算清楚嗎?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你還一臉懵嗎?太陽的方位和高度你還非常混亂嗎?高中地理最難最繞的【地球運動】知識耽誤了很多考生的高考分數。

四、政治歷史選考分析

政史選科人數總趨勢基本持平,漲落起伏正常

01.專業選擇局限大,記憶內容量大

低分段選政治和歷史的人很多!高分段人數很少。有些人是為了避開學霸選的政史,但也有不少人對政史是真愛。

但是選考政史能夠選擇的專業數目極少,法學教育語言類為主,名校的熱門專業基本上選不到,更不要惦記那些以理工類聞名的學校了。

同時要背的知識點很多很雜,而且基本上是一科一個體系,雖可借鑑學習經驗但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還是有所不同,沒有養成記憶習慣的小朋友真的會比較痛苦。

02.分值浮動大,高分不易拿

正是由於文科的學習特性需要大量的記憶內容,尤其是考前要記憶的內容就更多,壓力也就更大。而且政治、歷史這兩門學習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開放性存在,打高分還是不易的,尤其政治還涉及大量時政內容,所以分值浮動可能會較大,高分不容易拿到。

地理科目重難點深度解析:

深度解析:

地球運動緣何成為高中地理重難點?

1.空間思維和圖像解碼能力要求高

科幻大片裡的地球運動長這樣:

地理考卷上真實的地球運動題長這樣:

地理試題的圖像化題目量非常大,且抽象化嚴重,同一知識點的圖像表現形式在多元的基礎上難易程度可控。故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空間思維能力和數學立體幾何解題思路,對抽象化圖像和圖表陌生的學生就算掌握了知識點也很可能連試題都看不懂。

又由於試題創新成風,題目圖像變化方式層出不窮,所以弄懂多種類型並不代表在考場上可以順利作對。所以在弄透原理規律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圖像解碼能力才是正解

2.解題需要嚴謹的數學計算

在涉及地方時的計算、時區與區時的確定、求時區中央經線度數。求時區差等題目時,均需根據公式進行數學計算。但地理公式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計算過程容易出錯,所以這樣的題目不僅難懂,而且作錯的機會很大。

我們可以看幾道這部分的題目直觀感受一下:

01.

02.

03.

04.

05.

關於地球運動中的計算問題,有一份計算公式及解析資料如圖:

3.難點出現過早,易擊碎考生心理防線

地球運動部分知識出現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節。在學科接觸初期就難度陡增,讓不了解教材結構的學生過早放棄了本來很有賦分優勢的地理科目。殊不知整個高中地理教材最難的章節就是地球運動,後面的內容偏重人文,學習起來會容易很多。地球運動就像一隻攔路虎,趴在了通向後面賦分寶藏的必經之路。一旦打敗此節內容,則成功大半。

相關焦點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大數據告訴你,怎麼選科更容易拿到高分?
    做好選科規劃,才能確保孩子在未來高考時拿到更好的分數,獲得更多的選擇籌碼和機會。 在高考3+3模式,和3+1+2兩種模式下,我們馬上用大數據統計結果告訴你,孩子怎麼選科,可以實現分數最大化?
  • 新高考選科,高分學霸都選這個組合,更容易考上985大學
    與以往傳統高考不同,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科目參加高考。然而,哪些組合更容易得高分,考上重點大學,家長和考生都是一頭霧水。現在,就以高考大省—山東省為例,說一下哪個組合更容易出高分學霸,考上985大學。
  • 新高考暴露新問題,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學渣最好這樣選
    新高考從啟動到現在一共有6年了,今年採取新高考模式的山東省,出現了大面積滑檔情況,可以看出新高考暴露出了很多新問題,模式新並且還是第一次採取,大家對新高考都不了解,而2020高考結束之後,新增了8個省市地區採用新高考模式,那麼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呢,學渣又要怎麼選科呢?
  • ...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3+1+2"選科要求出爐!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 新高考選科有哪些「潛規則」提前了解,避開這些坑! 3+3模式:指的是語數英三大主科不變,從剩下的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門科目中選出3科作為選考科目,可以有20種組合。 目前,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浙江就是實行的3+3模式,其中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一門信息技術,是從7門學科中任選3科。
  • 高考政策掃盲:小3門選科怎麼選?20種組合大數據
    不過按照數據來看:1.今年大幅度增加必選物理的專業366個,14個物理化學雙選的專業(多集中在復旦、交大醫學院),並且2020年依舊有144423)意向報考復旦、交大醫學院的,物化兩門要雙選。(參照2020年選科要求)3.
  • 高一選科,選物化生或物化地考985概率大嗎?老師:概率比較大
    引言剛放假就有不少家長給我打電話,有的是我上一屆同學的妹妹,也有的是親戚朋友孩子,因為放假之前學校就已經下通知了,說寒假過後就要選課走班了,讓學生和家長在假期裡好好考慮考慮,等開學之後就進行選科開始走班。
  • 新高考模式下,這樣選科能把優勢發揮到「最大」,更容易上名校
    新高考模式下,這樣選科能把優勢發揮到「最大」,更容易上名校 2020年已經正式進入尾聲,一周以後,嶄新的2021年就要來到了,現在對於時間最敏感的,應該是投身於緊張複習中的高三學子們,畢竟現在距離2021年的高考,只剩下5個多月的時間了,這中間還包括寒假和春節,可以有效利用的時間並不是太多,
  • 大數據告訴你「3+2+1」選科最佳攻略(轉給家長)
    讓我們看下面的數據分析:2020年,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省市將施行高考改革後的首次新高考,隨著新高考的臨近,各省市選考科目數據相繼公布。在已採集到的數據中,我們並沒有看到「棄物理」的現象。物理選考佔比最少的山東,官方在此前發布的說明中也表示這個數據完全能夠滿足2020年高校相關專業人才選拔要求,是正常的、合理的。
  • 家長選科經驗:孩子放棄選生物,衝上了211大學,選科應該這樣選
    我們先來看看一位「過來人」的經驗介紹:以我身邊為例,我家孩子選的物化史,屬於衝一衝能上211,我同事的孩子選的全理,穩穩211,另一個同事的孩子選的物地生,能衝個985,結果是這倆孩子在生物上賦分後都得了70+,能衝985的孩子地理賦分後80+,我家孩子歷史賦分後97,在小三科上,我家孩子就超過那倆孩子20-30多分,最後總分出來後能衝985的孩子去了天財
  • 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選科「潛規則」必須了解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新高考選科有哪些「潛規則」提前了解,避開這些坑!01新高考,你了解嗎?了解選科「潛規則」之前,先來了解一下這些關於新高考的基本常識!什麼是新高考?
  • 新高考實施後選科情況如何?北京、天津、山東2020年選科數據揭秘
    (選科數據一)(選科數據二)專家分析:查看上述兩份選科數據可知,各選科佔比數據雖然不同,但整體選科趨勢大體一致。我們根據2020年北京高考本科普通批次各專業組選考要求整理了下表,幫助考生直觀了解各科目專業佔比情況:(按選考要求提及的本科專業佔比)2020年,全國共計1301個院校專業組在京本科普通批次招生,其中提及物理科目的專業組共計690個,佔比53.04%,排名第一
  • 數據分析:上海高考小三門選考攻略
    高考小三門怎麼選?如何才能優勢最大化?本文將結合近年升學數據、政策趨勢以及作者的一些思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輔助大家梳理小三門科目的選考過程,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交流。一、小三門等級考1.二、小三門選考小三門等級考成績直接計入高考成績,同時小三門科目選擇涉及專業方向、學科難度、考試時間、競爭壓力等因素,所以在小三門選考的階段需要充分的了解和規劃,作出較為科學理性的選擇。參考依據1:專業限選小三門科目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大學專業的選擇範圍,有的大學專業對選考科目有明確的限制要求。
  • 天津市新高考3+3和選科6選3
    高考「3+3」主要就是如何從6科當中選出3科的問題,但是「3+3」和「6選3」卻不一樣。「3+3」是說高考考語數外3科加上選考的3科,而「6選3」則是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科中選出3科作為選考科目,最終目的是一樣的。「6選3」產生了20種選考方式。今天我先不說哪種組合是最科學的,是最佳的?
  • 什麼選科組合更容易上名校?這些選科「潛規則」必須了解!
    2、影響未來專業選擇:不再劃分文理科目,但是大學裡的很多專業都有選考科目的限制,例如:大部分的理工專業都要求考生必選物理。選科的結果直接影響考生未來的發展,所以,對於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想要選擇一個專業覆蓋率大,而且容易獲得高分又符合考生生涯規劃的組合就需要大家多費一些心思了!02新高考選科有哪些「潛規則」?
  • 棄完物理棄化學,新高考選科最佳正解攻略(內附權威數據分析)
    隨著2020年高考的臨近,近期北京、江蘇、天津等省市選科數據曝光,引起廣泛討論。高中生選科對高考成績、專業報考甚至未來職業都有影響,導致目前先有「棄物理」後有「棄化學」的情況出現,在高考改革推進過程中似乎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就這一問題,先看看全國新高考選擇現狀再做進一步分析。在目前實施新高考的14個省份中,存在三種選科模式。
  • 新高考選科模式競爭大,竟有985、211和普通大學的差距
    從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各科選考數據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此外,大多數學生會在生物或地理中選擇一科,甚至兩科,緩解其他科目壓力。03.首選物理佔多數,傳統理綜、文綜是熱門從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的選考數據來看,首選物理的佔多數。
  • 高一選科分班時,為什麼有的學校更願意讓學生選偏文的組合
    同時,新高考招生中,大學裡有很多專業沒有明確的學科要求(例如體育、藝術、電商、財務等),無論考生在「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中選擇了哪三門學科,高考時都有資格報考。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報考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專業,考生「等級考」的科目組合有可能不同。
  • 分析:部分省市新高考選科數據公布,棄完物理棄化學,終究苦了誰
    二、部分省市選考數據分析1、 「棄物理」現象不再2020年,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省市將施行高考改革後的首次新高考,隨著新高考的臨近,各省市選考科目數據相繼公布。2.北京全市選考數據為預估數據,僅供大致參考。在已採集到的數據中,我們並沒有看到「棄物理」的現象。物理選考佔比最少的山東,在此前官方發布的說明中也表示這個數據完全能夠滿足2020年年高校相關專業人才選拔要求,是正常的、合理的。
  • 家長經驗:孩子放棄選生物,衝上了211大學,選科應該這樣選
    我們先來看看一位「過來人」的經驗介紹:以我身邊為例,我家孩子選的物化史,屬於衝一衝能上211,我同事的孩子選的全理,穩穩211,另一個同事的孩子選的物地生,能衝個985,結果是這倆孩子在生物上賦分後都得了70+,能衝985的孩子地理賦分後80+,我家孩子歷史賦分後97,在小三科上,我家孩子就超過那倆孩子20-30多分,
  • 985高校「選科」要求已公布,高考不選這一科,多半與名校無緣
    文|晗媽教育指南隨著全國各省,即將開啟新高考3+2+1的模式,如何「選科」成了困擾學生的一大難題,選簡單的科目,即便在賦分上佔了優勢,但是在選擇大學和專業上會「吃虧」,選難的科目,高考成績又不高,陷入了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