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本土電影排片量上升 年輕導演找錢依然困難

2020-12-23 1905電影網

臺灣本土電影排片量上升 年輕導演找錢依然困難

時間:2015.05.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瑋xue 分享到:
共15張


  1905電影網專稿 在剛剛落幕的坎城電影節上,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拿到了最佳導演獎,雖然錯失金棕櫚,但也算是一個安慰。這部耗資9000萬人民幣的影片前後總共拍了十年,期間的艱辛可想而知。拿獎後,他獲得了臺灣文化機構獎勵的550萬新臺幣,這樣一來,他下部作品就有了一點啟動基金。


  像侯孝賢這樣的大導演拍戲,其實找錢也很困難,與普通人想像中大導演動動嘴、鈔票滿天飛截然不同的是,一文錢能夠難倒英雄漢,一萬元也能困住一個導演,尤其是在藝術電影這條路上堅持走著的臺灣導演們。1905電影網採訪了臺灣電影中心副行政長陳德齡,向我們介紹了臺灣年輕導演們的現狀。


《海角七號》海報

臺灣本土電影排片量比例從1%升至10%


  2012年初,中美電影新政開始實施,當年的內地票房總額中進口片佔比首次超過了國產片,令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來自「好萊虎」的壓力。這兩年,由於國產片的發力和各種客觀因素,在票房數字上,國產片都沒有輸給進口片,但電影人的壓力依然很大。而在臺灣,電影市場是全面開放的,來自好萊塢的電影常年佔據著電影院,若不是當年那部《海角七號》打開了我們的視野,恐怕遠在海岸對面的內地觀眾到現在還不能看到那些精彩的臺灣片。


  陳德齡說,臺灣本土電影在電影院裡的排片量原來只有1%到2%,現在能夠達到10%,已經證明了大家的努力,也說明臺灣觀眾越來越愛看自己拍的電影,這一點,對於那些堅持拍片的導演們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


  本土電影愈加受歡迎,那麼,侯孝賢的作品是否能夠在臺灣獲得不錯的票房呢?陳德齡表示,其實侯孝賢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收入要更好一些。僅僅從這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出,藝術電影無論在哪裡,市場都沒有那麼好。


《賽德克·巴萊》海報

年輕導演拍片依然困難多重出路需自己尋找


  臺灣觀眾開始習慣觀看本土電影,那麼,臺灣的導演們找資金是否會相對容易一些?答案依舊是否定的。不然,魏德聖也不會為了拍攝《賽德克·巴萊》把自己的家產都抵押了出去,侯孝賢拍《刺客聶隱娘》也不會長達十年,已經成名的導演尚且如此,新人們想要拍電影就會更難。


  據陳德齡介紹,臺灣的文化機構每年都會播出一些預算,作為「輔導金」發給年輕導演們,讓他們拍片。比如選拔新人的金穗獎,很多大導演最初的電影都曾參選這個獎項,比如李安、蔡明亮,不過這一類大多是評選短片;長片方面則有專門的輔導金,每年會有一筆預算分發下來,按照不同的比例分給幾位導演,每人分到的金額根據其被選中的影片量級決定。


  雖然有輔導金,但其實金額有限,導演們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完全自己的作品,想要更加宏大的製作,就必須自己想辦法找投資。「也有拍廣告的導演,本身可能會有一些資金,拍電影就更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怕。」


  如果沒有拿到輔導金、自己又沒有資產的導演,想要拍片還有路可走,「可以去找到一個好的製作方,製作方就會幫他搞定這些事情。那還有很多導演是沒有好機會找到製作方的,也可以去找資深的製片人,現在很多臺灣製片人都願意給新導演機會,比如李烈、葉如芬她們。」

文/張瑋xue

相關焦點

  • 臺灣年度電影票房出爐 本土片逆襲星爺王家衛
    臺灣方面則提前盤點年度票房排行,數字顯示:排在前十位的華語電影中,臺灣本土片佔了一半以上。知名影人焦雄屏給《南方都市報》撰文分析稱,「臺灣片似乎與大華語圈在趣味品味上截然劃分」。聯繫上月落幕的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爸媽不在家》、《郊遊》等臺灣片、新加坡片受到重要獎項肯定,而大陸片及合拍片收穫無幾,焦雄屏認為:臺灣電影離大華語圈越來越遠。
  • 《氣球》排片遇冷?導演萬瑪才旦:好電影更需要通過大屏幕讓觀眾看到
    萬瑪才旦導演在杭州路演時接受群訪 記者 楊朝波 攝萬瑪才旦導演為人一向溫和謙遜,說話輕聲細語,很少有人見過他發脾氣。然而,最近幾天,他卻一改往日形象,就其正在上映的新片《氣球》遭遇低排片一事,公開表達不滿。作為萬瑪才旦執導的第七部影片,《氣球》被譽為其「集大成之作」,於11月20日登陸大熒幕。
  • 疫情之年,依然有89部外語片申報奧斯卡|託馬斯·溫特伯格|導演|禹...
    儘管今年因受到疫情的廣泛影響,全球範圍內的電影工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停滯的現象,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依然有不少值得被記住的電影佳作紛紛誕生。中國臺灣:《陽光普照》導演:鍾孟宏前有《大佛普拉斯》《血觀音》《誰先愛上他的》,後有鍾孟宏的《陽光普照》,近幾年臺灣地區循序漸進地產出了兼具較高觀賞性和本土特色的電影佳作,甚至電視劇產業也在朝著同樣的方向發展著。
  • 【新觀察】2015臺灣電影:藝術電影和商業片雙贏
    新銳導演嶄露頭角,資深導演持續發力,合力維護臺灣電影創作的尊嚴;藝術電影仍在堅持,而商業電影開始成熟,共同建構臺灣電影多元互補的面貌;劇情片仍是商業主流類型,但紀錄片在票房上也不甘示弱;注重臺灣本土市場,並在兩岸新策下也積極開拓內地市場,讓臺灣電影在產業上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
  • 《賽德克巴萊》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賽德克巴萊》,是臺灣電影史上,第一部本土製作大片,也是最後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臺灣電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賽德克巴萊》上下2部合計在臺灣取得約8億票房(新臺幣,下同),人民幣和新臺幣匯率近年來一直穩定在4.5-5之間,也就是說,《賽德克巴萊》票房相當於人民幣1.7億左右。
  • 臺灣影展完整排片與活動介紹來啦!
    除了關注影片排期,請務必把今天的推送仔細研讀哦,因為排片表下方,詳細介紹了我們精心籌劃的多場交流活動。在黃金周之後,還可以和廖桑共度光影的黃金周~首先請看本次影展排片表和交流活動完全體:10月16日率先舉辦的【電影剪輯工作坊】我們已經在之前的推送中詳細介紹過了(連結:活動招募 | 廖慶松的電影剪輯工作坊)。參與方式一經公布,後臺已經收穫了許多報名作品,歡迎有志於電影製作的影迷朋友們繼續踴躍投稿。
  • 疫情之年,依然有89部外語片申報奧斯卡
    儘管今年因受到疫情的廣泛影響,全球範圍內的電影工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停滯的現象,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依然有不少值得被記住的電影佳作紛紛誕生。 作為一年一度的電影頒獎盛會,奧斯卡也依然是全世界觀眾和電影人矚目的焦點,即便疫情當前也不例外。
  • 《氣球》高口碑低排片 導演坦言很悲哀
    一方面是高口碑 ,一方面卻是可憐的排片,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又一次出現,對於正在上映的《氣球》的這種窘況,11月25日出席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論壇」暨第六屆青蔥計劃啟動儀式的萬瑪才旦導演坦言,雖然朋友圈看到很多人在呼籲排片
  • 又遭受了一年的「挫折」,2016年臺灣電影如何「失意」?
    為此,曾以《雞排英雄》創下臺灣春節檔首個破億本土票房紀錄的葉天倫導演,在社交媒體說「三部本土片加起來還沒《死侍》三分之一多,並幫三部片說了幾句好話,豈料招來網友圍攻,其中有網友說」臺灣電影東拼西湊,難道不該自己檢討?「也是點出了關鍵要害問題。
  • 《路邊野餐》只放十天 導演:沒想掙錢不跪求排片
    原標題:「我沒想過掙錢,不跪求排片」 然而,影片上周五公映後,每天的全國排片佔比不足百分之一,三天總票房勉強破300萬元。片方此前打出「只上映10天」的宣傳口號,還有人質疑這是在搞「飢餓營銷」。如此慘澹開局,看似灑脫的「10天」,正成為一個提前作出的無奈宣判。
  • 《健忘村》奪臺灣票房冠軍 觀眾「心疼排片」
    網易娛樂2月1日報導 由李烈、葉如芬監製,舒淇、王千源、張孝全主演,曾志偉、楊祐寧特別出演的超現實荒誕喜劇《健忘村》在臺灣勇奪春節檔華語片票房冠軍,但在內地卻遭遇了近乎「零票房」的冷清局面。,「無論從故事結構、導演功力、製作水準到明星演技,比起《驢得水》、《讓子彈飛》都是一次全面的超越,是近年來少有的黑色幽默題材佳作。」,很多觀眾表示「心疼電影和工作人員,很想看但是排片太少了。」,「能不錯過就別錯過。得一知己,即多一知己。」,「家鄉沒有排片,初七回城一起去看《健忘村》吧!這部良心好片不能被埋沒。」電影近日又曝光「舒淇痛苦吃餅」片段,這部既好看又好笑的電影,你一定不能錯過!
  • 中國製片人坎城感言:老外都想來我們這兒找錢
    除了在紅毯上秀的演員們,還有很多電影幕後工作者也來到了坎城,有些是作為嘉賓出席活動,有些是宣傳電影,有些是賣片或買片,還有些是交流學習。  鄧勝、索南仁青加、肖乾操、王冀傑、單佐龍就是五個由吳天明電影基金選出來參加坎城製片人工作坊的年輕製片人。
  • 臺灣導演李行言論自不量力,金馬獎自作自受,金雞獎蓄勢待發
    傅瑜在金馬獎發表不當言論隨著55屆臺灣金馬獎頒獎禮上女導演傅瑜的不當言論,國家正式暫停大陸影片參加56屆金馬獎,並且安排金雞獎與金馬獎同天舉行,舉辦地則在與臺灣一海之隔的廈門。導演李行的言論也有些自不量力不得不說,臺灣金馬獎確實是國內最富盛名的電影獎項之一,被譽為國內的奧斯卡。在國內三大電影獎項中,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有明顯不同的定位。
  • 臺灣電影大事記1991-1999
    臺「新聞局」重新擬定對香港進口電影政策,將港片等同於大陸片。   ■7月,金馬獎增設評審團大獎,獎勵本土電影。   ■9月,《穿過婆家村》成為首部在戲院放映的本土紀錄片。   ■稅捐處鬆綁,總督影城10月起計算機售票,全臺電影院進入購票新時代。   ■日本導演森田芳光來臺宣傳新片《失樂園》。
  • 一個保險套引發的電影《氣球》排片僅1.2%,徐崢呼籲給藝術電影多些...
    一部新片上映排片率不足2%,只有1.2%,這樣的排片率就是再好的電影也無法獲得好的票房成績。2020年11月20日由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氣球》上映,6天過去,這部電影只收穫了460多萬的票房,這不免讓導演心寒。
  • 一個保險套引發的電影排片僅1.2%,徐崢呼籲給藝術電影多些空間
    一部新片上映排片率不足2%,只有1.2%,這樣的排片率就是再好的電影也無法獲得好的票房成績。2020年11月20日由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氣球》上映,6天過去,這部電影只收穫了460多萬的票房,這不免讓導演心寒。
  • 2018年臺灣最賣座的華語片將引進大陸
    影片官微發布中文簡體海報時光網訊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臺灣市場賣出2.38億臺幣票房(約5200萬人民幣),登上臺灣2018年華語片票房冠軍。近日有消息稱,該片將引進到大陸。
  • 天才黃子韜新電影的排片率為什麼不及外語片的十分之一?
    天才黃子韜新電影的排片率為什麼不及外語片的十分之一?文/陸地上的海蠣子在顏值當道,鮮肉橫行的今天,流量小生的意義大家應該都是清楚的。他們就代表著人氣、迷妹、票房、話題和財源滾滾。昨天,黃子韜新戲的製作人安曉芬發微博抱怨稱:如今各大院線的排片數字實在讓她感到無語,也是除了拍戲之外最頭疼的一件事情。原來,搶佔端午首映一共有四部片子,其中國產三部,《加勒比5》一部。本來從數量上來說,應該是三部國產片加起來的排片量肯定會大於一部外語片,事實恰好相反,《加勒比5》一片獨大,佔額50.9%,超過了三片的累計數字。
  • 排片僅1%,高口碑電影《氣球》為何沒「飛」起來?
    電影《氣球》劇照。  網上時常有觀眾吐槽,想看這部電影但影院排片太少,有的影院一天只有一場,有的影院安排的時間不合適,還有人說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找不到,萬瑪才旦也在社交平臺連續幾天發出呼籲,希望增加排片。
  • 內地電影全面撤出,2020臺灣金馬獎該怎麼配合港產片走下去?
    「本土意識」在創作上、觀眾閱讀上,縈繞著每一部港產片;有導演會抗拒合拍片潮流,有觀眾會解讀電影隱含何種政治信息。評論層面上,幾年來影評人苦於觀眾高舉「支持本土製作」的旗幟,一旦從技藝出發評論作品便動輒得咎,已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