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百貨公司都有極為悠久的歷史,銀座大街最為熱鬧的三越百貨公司,創立於1673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1673年是什麼概念?這一年,中國還處在清朝康熙12年。
事實上,三越百貨公司還不是日本第一家百貨店,更早的是松坂屋,創建於1611年,距今已經有405年的歷史。歷史的沉澱賦予了日本百貨足夠的底蘊。
2018年6月初,由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君商業諮詢與《化妝品財經在線》聯合組織的考察團前往日本東京和大阪,開啟了一場探尋百貨零售之美的特別採訪之旅。先後走訪了10家日本最具影響力的百貨之後,我們發現了以下中日百貨業的重大差異。
「大店法」支撐日本百貨崛起,靜下心做服務體驗
2013年,中國實體零售店受網際網路衝擊,業績普遍下滑,百貨業也未能倖免。但在日本,百貨店受電商影響卻微乎其微(日本百貨的疲軟主要與經濟大環境有直接關係)。這是為何?
據了解,在日本,政府很早就對電商實施了徵稅政策。這保證了商品線上價格和實體店的價格基本保持一致。在政策利好下,服務及購物體驗成了日本各大百貨公司的主要突破口。一直以來,在日本,線上主要發揮便捷優勢,線下則更注重體驗服務,渠道之間的競爭顯得更加健康。
除了渠道之間的競爭壓力小,即便是貼面開店,日本百貨店之間的競爭壓力也不如中國市場那邊慘烈。日本百貨店之間沒有無序競爭的和諧,得益於「商圈大店法」的頒布。
資料顯示,早在1904年,日本政府就頒布了《關於調整大型零售商店零售業務活動的法律》,一般簡稱為《大店法》。通過1937年及1956年的兩次調整,「大店法」逐漸完善,基本保障了同一區域內的百貨各自為戰,免受其他百貨店的衝擊。
基於以上的穩定的生存環境,「歲月靜好」的日本百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店鋪差異化,這也給了日本百貨店打造「千店千面」的機會,在形象上追求獨一無二的設計,在服務上追求極致體驗。
大店法保護機制下,商品供應鏈也顯得很有秩序。在品牌布局上,日本百貨也有自己的特色,通過買手制採購與門店定位相符的品牌。這使得不少化妝品品牌都在日本市場推出了品牌定製產品,像伊勢丹就有很多化妝品品牌的專供限定品,這種區域特色也成為百貨差異化競爭的優勢。
從消費者角度選品牌,管理團隊穩定
由於受到「大店法」的保護,日本的百貨店基本都有著很長的經營歷史。在日本百貨業內人士看來,日本百貨最大的核心優勢在於自己非常了解門店的客戶群,管理者明確知道店鋪需要賣什麼樣的產品,提供什麼樣增值的附加服務。
「零售是持續運營、持續迭代、持續改造的過程,這一點與中國市場截然不同。」和君諮詢合伙人、商業零售研究中心負責人丁昀認為,現階段的中國百貨店仍重招商時期,經營管理者大都認為有了品牌就有了業績,很少有百貨店根據輻射消費者的需求去引進品牌。相對而言,日本百貨的買手制度更加完善,通過分析區域內消費特性之後,再去採購相應品牌,而不是僅僅依靠經驗去招商。
從員工角度看,日本百貨經營管理團隊也更加穩定。與中國管理人員頻繁跳槽不同,日本百貨員工相對穩定。由於企業的家文化,員工從入職到退休呆在同一家百貨店是常有的事情。
據了解,日本百貨經營管理團隊人員在入職前三年往往以站賣場為主,三年之後才能升級做到品牌專櫃店長,之後根據個人意願進行方向選擇,有選擇做買手或招商,也有選擇做營運和管理。
由於整個百貨的升職體系明確且穩定,形成了一批敬業又專業的百貨職人。
深度聯營,核心MD部門支配百貨運營
談到商品,不得不提的痛點是,日本百貨店所銷售品牌產品供應鏈體系與中國市場也大不一樣。
日本百貨店屬於品牌的經銷代理商,這一類供應模式與歐美國家類似。目前,只有中國是通過區域代理商與百貨之間進行聯營,品牌與百貨店之間的聯繫更少。這也導致不少品牌在百貨店的形象根本達不到品牌標準。
《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走訪日本百貨發現,百貨和品牌兩者對比看,百貨的話語權更強,基本上品牌在百貨店的形象也都基於百貨店的整體形象為主。很難有一個品牌過於突出而顛覆百貨形象的。例如,大阪梅田阪急百貨一樓化妝品區,視覺感非常統一,基本所有品牌以其百貨整體形象來設計櫃檯,在統一的色彩和動線中再做單獨品品牌的特色呈現。
「這種效果,看起來是百貨很強勢,但實際上是百貨站在零售最佳效果上與品牌方面達成的共識,當然這種說服過程也一定都不容易。」一位常年研究日本百貨零售的專家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
正因為在百貨中難以「標新立異」,不少品牌為了打造品牌的整體形象都在東京建立了品牌旗艦店,以此來樹立形象,比如重奢的愛馬仕、香奈兒等。
由於選擇了經銷模式,日本百貨公司的整體利潤並不如國內百貨店高。此外,更高的人工費以及人員數量投入,日本百貨在經營層面的壓力更大。據悉,日本百貨店一個樓層往往有數十個人員的管理團隊,而國內的百貨店一個樓層往往只有2-3名工作人員。
近幾年,日本的百貨店除了化妝品品類的增幅明顯,食品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一切都依賴於一個MD的部門。
MD政策部是國內百貨業並不太重視但在日本百貨運營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門。據悉,這個部門在日本的百貨店可以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以及協同能力,為百貨店提出全年的商品計劃。最終它在提升了運營效率同時,也提升了品類之間的商品促銷互動,對百貨整體坪效的提高作用重大。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