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紀念朱陸鵝湖之會84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上饒舉行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7月22日上饒訊(記者 胡康林)7月21日至23日,「尊德性與道問學:紀念朱陸鵝湖之會84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上饒舉行。此次研討會為期三天,來自海內外的120多位專家學者將就尊德性與道問學等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紀念朱陸鵝湖之會84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上饒舉行
21日上午,本屆研討會在上饒師範學院拉開序幕,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社科院等7家單位的7名教授進行了學術報告。中國書院學會會長、嶽麓書院院長朱漢民在開幕式上表示,江西的書院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在海內外都佔有很高的地位。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搭建交流交鋒平臺,讓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相互啟發、相互借鑑,共推國學的發展。
21日下午,與會代表前往鵝湖書院、辛棄疾公園參觀考察,並參加相關活動。已經來過鵝湖書院4次的臺灣學者、朱熹後人朱高正在參觀時對鵝湖書院的變化讚不絕口,同時也提出了建議。「每次來鵝湖書院感覺都不一樣,變化很大,書院氛圍越來越濃。但是我建議鵝湖書院要多搞些活動,定期讓大中小學學生來學院聽聽專家講課,不要只是局限在文化展覽上。」
專家學者參觀鵝湖書院
朱熹祖籍上饒婺源,是我國傑出的哲學家、教育家,集理學、儒學以及中國學術之大成,影響中華民族文化達700年之久。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與陸九淵、陸九齡、呂祖謙在鉛山縣鵝湖寺進行了中國學術史上著名的學術論爭,首開學術爭鳴先河,碰撞出來的思想火花和學術成果對當時及後世儒家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為紀念朱陸鵝湖之會,後人在此地修建了鵝湖書院。
延伸閱讀:「尊德性」、「道問學」的提法源於《禮記·中庸》:德性,謂性之至誠者;道,猶由也;問學,學誠者也。意思是說,「德性」的本質是「至誠」;「道」是取徑、道路;「道問學」即是指人通過自身修養的途徑達到「誠」的境界。「尊德性」就是尊重、遵從人在「學習」過程中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天性。「尊德性」與「道問學」在宋儒以後漸成為中國思想界的兩大主流,而在清代最終形成其理論建構,即漢學與宋學之爭。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