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8月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南市長賴清德最自豪的治水建設,經不起海棠颱風考驗!海棠造成臺南多處積淹水,尤其,「明星」淹水區域仁德、永康、安南區多處路段淪為水鄉澤國,市民怨聲載道,對照市府強調治水有效,但住在安南區安中路的居民逢雨必淹,「治水預算是都丟到水裡嗎?」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指出,易淹水區計劃8年800億(新臺幣,下同)治水特別預算,臺南市獲補助172.8億;6年600億的綜合治水計劃,臺南市獲67億,加上梅姬颱風災後緊急工程13.6億尚在施工中,總計已投入253.4億治水經費。這麼多的治水經費,卻在每年豪大雨來襲時,仍不斷發生淹水災情,尤其中山高仁德交流道一帶、安南區安中路等地幾乎逢大雨必淹,用路人、居民止不住埋怨。
臺南市國民黨議員蔡育輝質疑,市府治水績效差,仁德、永康投入最多治水預算,但這幾年來,只要下豪大雨還是淹水,市府屢次以淹水肇因是暴雨、時雨量過大,超過10年防洪保護標準解釋,「但淹水就是淹水,民眾才不管你內水外水」。
前臺南縣長蘇煥智說,市府在永康及仁德均採築堤治水方案,不但花錢也嚴重阻礙排水,根本之計一是在三爺宮溪及二仁溪交會口設置大型柵門及抽水站,遇漲潮要防堵海水倒灌;二是在上遊採取系列滯洪池,並採取滯洪池與區段徵收結合,讓地下層提供做滯洪池。
今年6月初梅雨,南部縣市幾乎都淹大水,只有降雨量較少的臺南市躲過水患,支持者誇稱賴清德治水有成。7月29日尼莎颱風、海棠颱風接力侵臺前夕,賴率市府官員巡視安南區海尾寮排水、曾文溪潮見橋改善工程等6大易淹水地區,賴還誇稱工程進行順利,相信今年颱風或雨季,應該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要民眾安心,沒料到的是,這些地區都在海棠颱風來襲破功。
水利局長彭紹博解釋,7月30日深夜到31日早上的天候是特殊情況,以安南區、永康區、仁德區、歸仁區為例,12小時內累積降雨量均超過300毫米,較強雨勢集中清晨4、5、6點,而臺南治水建設採用的設計是10年保護頻率24小時累積雨量250至280毫米,海棠帶來的強降雨,超過保護標準,不管降雨落在那一區,該區一定會淹水。
(責編:劉潔妍、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