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人工智慧、雲服務、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推動物聯網得到廣泛應用,並為各行業注入創新注入活力。與此同時,各界積極與科技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採用其人工智慧、雲服務等新技術助力智能化轉型,由此帶來人工智慧市場繁榮興旺。來自IDC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範圍的企業預計將投資501億美元於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119億美元,2019-2024年複合增長率達23.0%。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對此表示:「隨著新基建戰略推行,我國產業智能化提檔加速,伴隨而來的是人工智慧技術將會加速應用至各行各業,而雲端,包括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輸出窗口,助力各界數位化轉型升級。」
以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庭場景為例,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大家電,以及音箱、電飯煲等小家電,以及清潔類小家電乃至門鎖窗簾等傳統設備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下,成為智能設備,並成也變成智能家居一部分。在科技推動下,人們由此開啟全新的智慧家庭生活。
銀行業也在加大對新技術的投入,繼而邁向金融科技轉型,通過引入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大數據融合,提升流程效率,構建一個新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在製造業,通過部署工業機器人,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從燈塔工廠看產業智能化實踐
整體來說,5G作為新基建基礎通信網絡,人工智慧則是新基建底座技術,工業網際網路雲平臺作為應用輸出窗口,賦能生產車間數位化、自動化及智能化水平提升,以此適應新的環境、市場變化,實現產品、服務創新的同時,提升效率。其中,海爾則是產業智能化實踐標杆之一,以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為例,作為全球首批燈塔工廠,在卡奧斯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下,生產車間高度自動化、智能化。
與此同時,在生產環節就與用戶連接起來,實現物聯網時代全流程的「超連結」,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智造」之路。從中能看出,海爾作為全球先進智能製造典範之一,製造模式發現變革,由大規模製造到大規模定製轉變,實現用戶體驗無縫化、透明化、可視化。筆者有幸參觀位於青島的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見證了工廠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使得生產緊貼消費端,根據用戶需求定製,實現生產車間與用戶零距離,帶來了製造模式變革。
當然,這不僅僅是製造變革,而凸顯出一場打通了製造和消費的社會網際網路變革。以大型建築中應用的物聯高效機房場景為例,不僅是空調本身,海爾將主機、水泵、冷卻塔等跨品牌接入雲端,保持所有網器的最佳節能狀態。用戶在設計、生產、驗收、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內,隨時在線找到相關專家和服務人員。目前,海爾智慧空氣雲端有900多萬用戶,包括家用600多萬、商用300多萬用戶。
在海爾中央空調看來,工業網際網路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用戶所需,用戶需要個性化定製環境,從企業主導的千人一面,到用戶參與空氣環境創造的因需而變;用戶需要多元化空氣場景,從單一的空調功能需求到需要豐富的空氣場景;用戶也需要終身化的迭代體驗,從一次性空調產品交易終結到成為空氣環境交付和服務的起點。
產業智能化帶來新一輪數字經濟浪潮
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所帶來的新經濟價值巨大。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近日在烏鎮所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在2019年達到35.8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達36.2%。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正處於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時期,繼而開始淡化經濟增速,更加強調發展質量與效益,尤其注重發展數字經濟,以此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各行業對新技術保持強勁的需求,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創新活力。以白酒產業為例,五糧液積極推進數位化轉型,在智能化項目投入巨大,僅成品酒包裝及智能倉儲配送一體化項目預計投入高達86億元。該項目通過對包裝線升級改造及加快智能化物流體系建設,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古井貢酒更是透過資本市場擬募資50億用於釀酒生產智能化技術改造,利用先進生產設備,通過全流程自動化作業和智能化控制,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以此提升整體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消費製造業,不僅海爾,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也是先進位造典範企業。立訊精密作為蘋果產業鏈最具代表性企業,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7%至59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2%至46.8億元。還有藍思科技在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6.6%至260.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09.6%至34.3億元。
自動化生產水平是其市場核心競爭力,背後先進的智能製造生產線是核心之一。立訊精密作為先進位造代表性企業之一,目前達到「全自動智能」超精密模塊化製造,全面導入視覺機器人進行AOI全自動光學檢測,以實現零件與治具的主動相互配合定位。同時,運用大數據與AI技術並配合自研的算法,將量測 數據實時回饋,除了使產品本身具有可靠的品質保證與完整的可追溯性外,自動化產線也具備了深度學習的能力。
藍思科技在擁有一支超900人的智能製造開發團隊,將生產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和良率,降低生產管理成本。正是憑藉高度智能化的自動生產線,鞏固了全球客戶資源與市場份額。
最後
隨著新技術在各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帶來了全新的新服務、新業態,並催生出新經濟。特別當前我國作為全球最具創新活力市場,對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需求日益劇增,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創新技術,驅動著各行業智能化轉型。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數位化、智能化轉型作為核心戰略之一。通過加大對智能化投入,實現提質降本增效提質,為企業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將使得新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