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自2020年7月3日以來,國內通報五十餘起冷鏈食品被檢出陽性案例,涉16省(直轄市)。
檢出陽性次數最多的進口國分別為厄瓜多、阿根廷、巴西、俄羅斯、印度,涉及凍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雞翅等。(見南方周末2020年11月26日《16省市50餘起,防疫指向進口冷凍食品——冷鏈查「毒」》)
冷凍食品早已經作為普通居民飯桌上的美食,面對這些被查的有「毒」的冷鏈,大家應該怎樣避免呢?
廣大消費者認為只有去正規渠道購買,方能保證食品的安全。但是湖北黃岡的24戶居民卻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近日,湖北黃岡居民網購進口凍肉被罰一事受到廣泛關注。因為在平臺網購了一筆28.87元的冷凍產品,突然陷入「困境」的24戶黃州居民受到了社會不公正的待遇。
認證為「24戶居民違規網購進口冷鏈食品被罰」當事人、名為「大地蒼穹」的網友自述稱,他在今年11月21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網購了涉事冷鏈食品後,其與家人被要求付費核酸檢測,個人信息被洩露至工作單位,因居家隔離被任職單位要求辭職,還被罰200元,引發外界關注。
事情起因
「大地蒼穹」說,雖然不是第一次在這個平臺上買菜,但是買冷凍食品是第一次,結果就出事了。
「以前基本上隔一天就會在平臺上買一次菜。11月21日,我老婆通過美團優選下單冷凍食品後,是到那個自提點自己取食材,我們第二天就做著吃了。」
「然後到了12月8日晚,我突然接到黃岡防疫中心電話,當所有防疫人員都穿著防護服來到我們家,我們全部被要求做核酸檢測,那個時候真的嚇到了。」
現在「大地蒼穹」一家都在居家隔離,其餘23戶也都是在黃州區的,現在每家發了一個體溫表,讓他們自己量體溫體溫,然後上報。
家裡人身體情況正常,沒有問題。夥食的話,是我們跟村鎮幹部溝通,打電話叫工作人員去買,當然買菜的錢還是我們自己出。
居家隔離後,上學、上班都耽誤,並且因為居家隔離遭到另眼相待。
「壞事傳千裡,我們沒有上班,要跟單位請假,單位問我們為什麼,我們就把情況一說。第二天派出所來找我,用警車帶我老婆去交罰款,這個一下傳得到處都是。我祖祖輩輩都在這一個村裡面住,你說我們心裡不難過嗎?」
「我們問為什麼罰款,對方說你買這個肉違法了。」
12月12日上午,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致歉,並撤銷行政處罰。涉事24戶居民相繼收到退回的200元罰款,也接受了當地政府道歉。
單位已撤銷辭職要求,承諾隔離期滿後正常返工。
黃州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有關負責人承認當時採取的方式確有不恰當之處,缺乏法律依據,正逐步糾正,對居民的罰款全部退回,並提供免費核酸檢測。
遭遇行政處罰的24名黃州區居民,通過美團優選平臺購買的那個批次的豬肉,該批貨物共計1527箱(約18kg/箱)、27.49噸,從巴西啟運,6月28日經上海入境後暫存於上海洋山港碼頭堆場,於7月27日從上海啟運發往武漢,7月29日進入洪山區白沙洲昌晶冷庫。截至目前,未有環境樣本、相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通報。
該批次的肉食是漂洋過海從巴西到武漢,進入冷庫後4個月才被武漢市疾控部門查出有問題,此時豬肉早已上架銷售。
在消費者購買之前,進口食品運到國內,涉及檢驗檢疫、批發、流通、倉儲、零售、監管等多個環節,希望根據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開展調查和問責。
謝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