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5日訊(記者 黃思凌 邱曉潔 見習記者 楊銘琪)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城市的街道和在這裡生活的人,點點的印記承載著無數回憶。一條路,一段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成就不僅在於高樓林立,車如流水,還濃縮在大街小巷的變化之中。「一街一路」中康藝術長廊的建設,如同一顆種子,伴隨梅林共同成長。
「藝術從來就不是高高在上。它應該無處不在,平凡又貼近民心。」8月14日上午,梅林街道黨工委書記邵建平在第二十八期福田發布中,化身為「文化解說員」,帶領記者以梅豐社區創意公園為起點,打卡中康藝術長廊中各具特色的藝術標誌物,講述從中康路蝶變成中康藝術長廊的梅林故事,開啟了一趟文化探尋之旅。
綻放梅林,細看美麗變遷
在發布過程中太陽雨說來就來,但是雨過天晴,下雨也無積水。據了解,梅豐社區公園採用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不積水不外滲,這是一種可持續化的嘗試,梅林在設計上也踐行著環保、生態理念。
邵建平向市民介紹,這道為大家遮風避雨的風景線是一條結合了黨建信息、居民休憩的文化長廊,內側的文化展示牆從「1990年,福田建制」到「2019年,中康藝術長廊啟動建設」多維度地講述了深圳-福田-梅林各歷史階段的大事件。
此外,創意公園的其他藝術作品也是十分有特色。見證社會進步的《見證》雕塑,標示著梅林的「高度」與「溫度」;非常受孩子們歡迎的花瓣椅,除了歡聲笑語還有詩意盎然。
來到「裂縫花園」前,邵建平感慨道,「有破有立,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和魂,二十多年的一個水泥板塊,通過我們的改造,現在變成了非常美觀和實用的街區公園美景,是不是也是我們深圳人的一種精神象徵呢?」原來,「裂縫花園」保留了原場地的記憶,讓原有的混凝土場地重新呼吸,將應該被處理掉的建築石塊改造成可以長滿青青綠草的花園,生機勃勃。
「六花散漫飛滿空」,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形如飄落的梅花雕塑《尋梅》,表達的是「尋梅而來,便得梅林」的優美意境,吸引許多市民在雕塑前打卡合影。
印象梅林,藝術點亮生活
為了充分發揮街道貼近民生的基層優勢,通過「梅林新街坊」居民自治模式,梅林街道多次邀請國內外行業專家、設計師、社會組織和居民面對面進行溝通調研,通過與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共話、共建、共享,讓「中康藝術長廊」真正做到大家的心坎上。
伴著藝術化的電箱和極具趣味性的公共雕塑,抬頭是《梅林印象》藝術圍牆,展現了梅花生長開放的四種狀態,低頭是由各種圖案組成的藝術井蓋,無論是漫步緩緩欣賞,亦或是坐車匆匆經過,濃厚的藝術氣息無處不在。
中康藝術長廊還有表現深圳中軸北的《都市風景線》,設計師用剪紙手法來表現深圳中軸北的都市風景,畫面從「龍母宮」為起點,展現深圳特色建築、梅林特色建築和歷史元素。
邵建平對這次文化之旅進行總結,展望未來。他告訴記者,「未來,中康藝術長廊將和生活在這裡的社區居民一起成長,持續地參與城市蛻變過程,讓藝術激發城市活力,讓市民在文化滋養中獲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