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熊孩子來我家搗亂我爸媽,孩子爹媽,都說孩子還小,笑笑過去了。而我自己特別不舒服。我該如何反駁他們?還有那些在公共場合讓人不舒服的熊娃,我該不該出手?
是不是讓你想起了「大學生打熊孩子」的新聞?
如此,有沒有讓你想起《奇葩說》中傅首爾關於熊孩子的辯論?難道這篇文章是勸大家不要管的嗎?給予愛,有愛世界就大同了?
不是。你可以不管,但如果要幹預,你就要有愛。這不僅是體諒家長的不容易,而是更深層的智慧。
有個25歲當教師的姑娘,很篤定地跟我說,有些孩子上課搗亂,如果說他們不聽,敢跟我動手,我也打他們。
當時我說:這不妥吧,你是成年人呀。
姑娘:成年人怎麼了,我肯定不能讓自己受傷害。
你看,她也不是多麼不善良,但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自己,不讓自己進一步受傷害。
熊孩子在你面前蹦蹦躂躂,大吵大鬧,對你造成了影響,有些內心小波動。那好,你要幹涉是吧,出於什麼目的呢?跟上面那位姑娘一樣,出於自衛?
若只是自衛,不讓人家幹擾你。你可以走開,也可以戴上耳機忍一下。期待教訓一下孩子,讓他們停止,作用不大——熊孩子若好控制,他父母早控制了。
在這方面,我在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的《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看到一個概念,法律上規定,誰做出改變付出的代價小,相對容易,誰幹這件事。你看,理論上,你得改。
再說,跟小孩子一般見識,顯得特別low。
那咋辦?你得有更高階的目的——我要讓社會變得更好。
一個熊孩子,讓別人不舒服,別人就會反感他,將來對他不好呀。社會給他們這樣的反饋,他們將來容易有心理問題呀,還怎麼更好建設國家?我們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對下一代有責任呀。咱們得讓他們走上正途。
如此,該如何做?如何幹預?
從這個角度講,是不是不一樣了?這種情況下,你就得想辦法,講策略。而不是簡單粗暴。因為報之以簡單粗暴,還之以簡單粗暴。這是給小朋友做了反面示範呀。
下面我們來論述具體方法。
好孩子各有各的好,熊孩子的熊都是相似的。然而,原因卻不同。
有的是到了叛逆期,有的是家長沒教好,有的是行為沒邊界,有的單純因為此刻太興奮……不同的情況,要用不同的策略。一刀切地「反駁、還擊」那孩子能好嗎?
若這樣下來,「花朵們」的心理陰影面積,發明微積分的牛頓、萊布尼茨都算不出來。
若你比較懂如何教孩子,你就具體情況具體操作。若你不懂,別亂來,搞不好熊孩子沒安撫好,人家家長又被你惹怒了。
那咋辦?我教你通用的一招。
現在我來解釋一下第三步。
A 表示理解。
我懂你,我理解你這幾個字,勝過千言萬語。這不是我說的。
上年一本超級暢銷書,《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大家看了沒?這是一本基於科學研究,教人如何談戀愛的。別誤會,我們只是利用一下其中的科學結論——任何人,對理解自己的人都有好感,覺得他們最可愛了。甚至更容易愛上理解自己的人。
樊登老師在抖音視頻中也說過,孩子生氣時,別講啥大道理(別跟熊孩子講道理),就表示理解。他們的情緒立馬就被安撫了。
所以,第一步表示理解,熊娃對咱就有好感了。
B 找亮點,誇一誇
誰都喜歡被誇,被肯定。當一個人被肯定的時候,Ta的大腦是開放的。英國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
甚至寫了一本書——《讚揚與責備》,來論證大家為什麼喜歡讚揚,不喜歡責備。因為我們本質上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在原始社會,得不到父母關注的孩子很難生存下去,越是被人看到,活下來的機率越大。所以內化到基因裡了。
無論讚揚還是責備,都代表他人對我們的關注。我們本身就攜帶接受關注的雷達。但讚揚了,我們就處於群體中的優勢位置,心理上得意。責備了我們就感覺自己做得不好,我們在群體中好像被邊緣化——這還得了,我們人類是群體動物呀!
故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讚揚,並把責備反彈出去——別來讓我心裡難受。
好了,扯回來。
讚揚孩子不要說得太泛泛,你好聰明,你好棒,你好可愛之類的。走心不走心,孩子感覺得到。找一些具體的小細節來說。
最好是觀察一下孩子對自己的得意之處,表達肯定。因為這才叫「拍馬屁拍到點兒上」。
比如,孩子在拿著小汽車玩兒,你可以說我看到你特別會玩小汽車,你發明了一些有趣的玩法。
孩子在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畫,你可以說,我注意到你畫的是小鳥,你用了幾種顏色……
如果你觀察不到孩子的「心之所向」,就找找其他亮點。找不到使勁找。
哪怕是孩子穿了個帶亮片的衣服,你也可以說,這個亮片衣服,讓你更閃亮了……
這樣,寶寶就開心了。心態open啦。對你感覺棒棒噠。
下面很關鍵了。孩子已經準備好了。你就要向目的進發了。
你不想讓孩子吵,你就說你可不可以幫我個忙,我知道你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做到,但我還是要忍不住問一下:你能聲音小點兒吧,我有點兒不敢聽人大聲說話。
行啊,幫朋友個小忙!孩子很自然地就應承下來了。
應承不下來的,心裡肯定會內疚,你放心!即便這次不行,下次他也有印象。
這樣,教育孩子的目的就達到了。
現在咱們來總結一下:
你看,對待熊孩子這事兒,根本不需要使用「脾氣和暴力」。
還記得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嗎?智慧的阿德勒說,人之所以使用怒氣,就是為了控制別人。想想你的老闆,罵你千百遍,你可曾反駁回懟過?不還是依然笑臉相迎,期待有天感動他~~~
對於優於自己的人,禮貌謙恭很容易。對於比自己弱小的人,採用什麼樣的態度,才顯出一個人的氣度與修養。
所以,在對待孩子這件事上,不僅咱們外人要注意風度,熊孩子的家長也要保持風度。對待孩子,不吼不叫,耐心有愛。凡是想辦法,找方法。
無論任何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無論任何成人,都須溫柔待孩子。
如此才會,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你懂的。
這不是雞湯,道理真就如此。
本文結束,謝謝閱讀。我是麗麗。歡迎關注、收藏、轉發。
親愛的,願你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