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大學第一輪考試結束後,很多同學遭遇了分數不低,卻沒有合格的情況。縱觀首都圈內大學,東工大連續兩年提高對留考分數要求;早大理工類連續三年縮減招生定員!諸如此類的變化不在少數。
法政大學經濟學部只要留考日語成績,不需要提交英語或者文科綜合科目,甚至連志望理由書也不需要。看上去輕輕鬆鬆?並非如此。
前幾天書類審查結果出來,有日語360分落了的考生,也有340分日語成績合格並進入面試的考生,明明只看日語,卻不是按成績高低順序錄取這麼簡單,很謎。
除此之外,部分不需要提交英語成績的學校對考生EJU總體成績的要求也在提高,例如青山學院大學和日本大學,合格考生的日語分數相比前兩年提高了20分!不僅如此,需要提交英語成績的學校,對英語分數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託福提高了10分以上吧。伴隨入冬,同學們可能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東京圈內的大學近10年內被日本政府禁止增加招生名額。同時政府將給地方高校提供專項資金,用來支持地方高等院校的發展。但是考生更加願意選擇在東京讀大學的現象,不僅僅在留學生中盛行,在日本人裡也是如此。
早在2003年,位於廣島縣的立志館大學就因生源過少,而無力經營下去,最後只能向政府宣布倒閉。此大學成為日本戰後第一個宣布停辦的4年制大學。
地方大學沒人去上,最終關門大吉。反觀關東地區內的名門大學卻都報名人數爆滿,大學的定員充足率年年居高不下。從地域方面來看,北海道、甲信越、中國和四國地區的定員充足率紛紛跌破100%,特別是四國地區只有88.6%。如此強烈的反差,也難怪日本政府想要緩解地方上大學怨言多的狀況,減少地方人口和人才的流出。
PS:官方的大數據統計都是以私立校為調查對象,故這次數據以私立校為主。
日本全國的大學生(287萬人)中,就有40%(117萬人)的人在東京圈內上大學,而其中在東京23區上大學的人數佔全日本18%(53萬人)。
1.東京圈內部分大學 學生定員數及充足率
從區域上來看,東京都內大學的定員充足率也只是103%,然而具體到部分東京都內名門大學的定員充足率幾乎都在110%左右,其中東京外國語大學甚至都高達了127.2%。
2.紛紛選擇扎堆東京的原因
現代化國際巨都的東京不僅僅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對於留學生來說,東京更是日本的教育中心。在東京的大學數量更是佔了日本大學總數的一半。就算身處國內,大家都能耳熟能詳的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等等著名的名門學府都坐落在東京。選擇在東京留學,可以選擇的名校數量就更多,名校的層次也更高。
除此以外,對於留學生畢業以後最重要的就是就職。在東京這個日本的金融中心城市,也是給留學生畢業以後的就職,提供了其他城市比擬不了的就職機會。東京更是集中了日本全國90%的大企業。留學生畢業以後工作的選擇餘地也是相當大的。綜上所述,雖然東京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城市,競爭激烈,但大多數人也因此更願意擠在這座城市。
3.國公立大學報考門檻高,私立大學則萬人過獨木橋
國公立大學報考人數沒有私立校那麼的爆滿,但這並不是因為國公立大學沒有私立大學人氣,更多的是因為很多國公立大學的出願門檻本身就定得很高。
在國公立大學的出願要項中,出現學生所提交的EJU成績不得低於×××分這樣的要求是很常見的。不僅如此,學校對學生的英語要求也是只高不低。很多考生因為這樣苛刻的要求失去了報考國公立校的資格,轉而把目光投向了私立校。
除了分數上的要求,考生們還不得不面對國公立大學中考試日期撞車的現實。
因為考試都在同一天進行,所以同時報考多所國公立大學是不可能的了。考生們不得不在幾所打算報考的國公立大學中挑選出自己的一所「心頭肉」大學。
國公立大學此舉也是為了避免一個人獨佔幾所好大學的合格名額資源。而私立大學考試日期撞車的情況就很少了,只要你想報,就可以同時多報幾所。
學神畢竟是人群中的少數,我們就暫且不談。但是對於學習沒有特別出眾的平常考生來說,就會面臨國公立大學報考門檻夠不上,大人數爭奪私立大學錄取名額的情況了。加上,近年來日留學的人數激增,留學生報考人數基數和前幾年相比是翻倍增長。競爭對手不斷變多,私立大學的競爭激烈程度也不言而喻。
4.近年都內私立大學考學競爭數據分析
多數考生想要留在東京,然而能夠上國公立大學報考門檻的是考生中的少數。基於上述原因,近幾年,私立大學萬人過獨木橋的現象愈演愈烈。縱觀上圖近年錄取率推移曲線的一路下滑,也就不難看出近年私立校考學競爭的激烈程度了。
儘管早大2018年的錄取率相較2017年略微回春,但這並不代表早大放低了錄取要求。相反,這是早大對考生提高要求的結果。在早大各學部的募集要項中新增了一條規定「共通考試中的英語取消,並提出各個學部指定的外國語考試成績「。這項改變讓沒有託福成績的人失去了報考早大的資格,直接導致報考早大的人數大幅減少。相對的,考生質量的也因此提升,最終出現了早大錄取率回春的假象。
2018年度上智大學、慶應大學和青山學院大學報考人數大幅增長,合格者數反而有所減少。雖說日本政府一直致力於留學生30萬人計畫,但是這並不會讓各大名校放寬自己招生的要求。因為相比學生的數量來說,學生的質量才是衡量一所名校能否長期穩居高位的關鍵所在。
5.絕境中如何求生
對策1:目光放到東京圈外
在東京都內上一所好大學,變得越來越困難。小編個人認為,大家不妨試著把目光放到東京都外的學校上。好學校不光集中在關東地區,關西地區也有很多不錯的學校。
關東有「march」,關西有「關關同立」,這幾所學校雖然前者在關東地區,後者在關西地區,但學校層次幾乎在一個層面上。這次我們就以這兩大集團的名校作為代表,看一下關東和關西地區考學難度差異。
首先,無論從志願者數還是合格率上來看,關西校的考學壓力競爭都要比關東校小很多。在關東地區的「march」五所學校合格率都在20%左右徘徊,「關關同立」的四所學校合格率則相對高一些,同志社大學更是達到了36%的合格率。
但是近年在大家都認清東京圈內的學校更加難考的情況下,更多人的第一選擇都是把目標放到大阪、京都等地的大學。東京不行就換大阪,這條定律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考學圈內的共識。所以在這樣的大潮流下,我們不禁提出一個疑問:2019年以後,報考關西地區的大學,競爭會不會變得更加激烈?
特殊團體——理科生
對於理科生來說,東京圈以外的地區比較容易考的這條定律卻並不適用。從理工科類學部合格率數據分析來看,合格率並沒有因為學校在關東地區,就變得更加難考。
相比文科,理科更加注重的是學校的學部設置,學術氛圍和師資水平。學校的地理位置在這些條件面前,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合格率也沒有因為地區差異出現特別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無論是大阪大學,還是九州大學,理工科類學部的合格率都和日本的第一學府東京大學不相上下。
對策2:留在東京圈,避開熱門學部
留在東京圈不僅可以生活在這座國際大都市裡,擁有頂級的教育資源,畢業之後就業機會更是比東京圈外的地區豐富。特別是對於留學生來說,在一座更加容易接納他國文化的城市裡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話,對自身來說不僅更有利於適應留學生活,在包容度更高的環境下生活也會更加自由吧。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留在東京圈,不妨選擇把眼光放到一些不是特別熱門的學部上。小編給大家找來了各個大學學部的偏差值對比。從偏差值71-67這個範圍來看最為明顯,很多雖然是東京圈內名校所開設的學部,但是偏差值卻和關西地區大學一些學部的偏差值相差不大。
比如東京地區的大學:上智大學經濟學部(71)、青山大學文學部(70)、法政大學社會學部(67),關西地區的大學:同志社大學經濟學部(71)、關西大學外國語學部(70)、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67)。
特別是在偏差值67這一欄中,雖然大多數都是東京圈外的大學,但還是不難發現不少圈內的名門大學也列入其中。雖說偏差值指的是日本人考生報考大學的難易程度,但也可以間接說明一些冷門學部的考學競爭確實沒那麼激烈。
這裡也有一些具體的數據,比如法政大學デザイン工學部的2018年合格率46%,明治大學法學部合格率66%;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部合格率42%;立教大學異文化交流學部合格率54%,此學部在2017年的合格率更是高達100%,報名了13人,錄取了13人。
很多學部光聽名字,感覺畢業之後就職一定特別困難。但是我們千萬不要低估了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的能力,比如隨著近年來AI產業的不斷興起,一些崗位將逐步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現在看似熱門的學科,未來的前景卻是令人擔憂的。包括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社會的機制需要不斷得到完善,同時現代人不再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追求,對於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加,這也會讓社會催生出不少新興的崗位,我們不妨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所以無論你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才渴望進入更高的學府,還是為了名校的畢業證書才選擇留學,小編都希望大家可以不忘初心,在考學的這條路上,把目光放寬一些。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現在走得這條路,如果走不下去了,看看身邊說不定旁邊還有一條捷徑可以通向你的夢想。
(名校志向塾 Le sole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