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煤氣洩漏,怎樣正確處理?西瓜放進微波爐裡面,會有什麼後果?觸電的感覺,你知道是怎樣的嗎?從2米多的平臺墜落,你試過沒?……這些都可以在禪城首個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祖廟街道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裡找到答案。
該體驗館在原祖廟街道消防體驗中心基礎上升級改造,目前相關升級改造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將於6月16日的安全宣傳諮詢日正式開館。
昨日,佛山日報記者前往體驗館,提前為讀者揭秘體驗館內新增的新鮮好玩又漲知識的項目。
場館簡介
祖廟街道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位於禪城區朝安南路,總面積約700平方米。場館由消防器材AR 互動展示、模擬滅火VR互動體驗、緩降救援、結繩模擬訓練、家庭隱患排查等18個功能分區組成。各個分區採用實景模擬、互動體驗的宣教方式,讓體驗者在玩樂中就能學到最常用、最重要的安全生產、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識,提升安全意識,從而減少事故和傷害。
新增特色項目
●高處墜落體驗項目
從突然失重到緩降落地的轉變
高處墜落事故,並不少見。今年佛山就發生過建築工地高處墜落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為了讓市民群眾充分了解高處墜落的危險性,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場館本次升級改造就專門設置了高處墜落體驗區。
場館建設負責人周武在示範如何打好應急逃生繩結。
體驗者戴好頭盔,穿上全身式安全帶,綁上安全繩,站在離地2.6米的平臺上,雙手抓住安全繩。同時,安全員講解注意事項。準備好後,站在旁邊的安全員按下遙控器,體驗者腳下的板材打開,人體突然自然墜落,可以感受失重的狀態。
場館建設負責人周武介紹,為了保證安全,該體驗的安全繩連著緩降器。當體驗者突然墜落時,緩降器就起作用,讓體驗者緩緩降落到地面1米厚的墊子上。此外,在該體驗區的牆壁都安裝了軟包,以防體驗者失衡而撞擊牆體受傷。
周武說,該項目不僅讓體驗者體驗到高處墜落的危害,學會如何正確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帶等防護用具,還可以通過突然墜落時的失重感與緩降器讓他安全落地的對比,深深地感受到高處作業時戴好安全帽、安全繩的重要性,從而養成正確操作的良好習慣,做到不違章作業不冒險作業。
「值得注意的是,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不適宜參加該體驗項目。」周武特別提醒說。
該體驗區域除了高處墜落體驗外,還保留了原來的緩降體驗項目。市民可以通過緩降器沿安全繩從離地3.6米的平臺緩緩地降落到地面,學習緩降逃生。
●觸電體驗項目
感受電流通過肌肉的刺痛感
手機、電動自行車、風扇、空調、電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電無處不在。但電也是一隻「無牙老虎」,因此學習防觸電知識十分必要。在體驗館的家庭安全區域就有一個模擬觸電體驗項目。
記者將雙手分別放在兩個電極上,手掌立即傳來被針刺痛的感覺,嚇得立即收回雙手。「放心,這個模擬觸電的儀器最高只有1.5毫安的電流,是安全的。您剛剛只是體驗了最低的一級。」周武說。
佛山日報記者在體驗不同電流強度下的體感。
隨後一名男記者上前體驗。周武慢慢將電流加大,從1級到10級。一開始男記者只是微微有刺痛感,當加大到6級左右後,男記者的手掌肌肉開始出現輕微的不自主抽搐。「還是有點可怕的。」
周武指著牆上的介紹說,體驗者可以邊體驗,邊通過這個不同電流強度對人體影響的圖表,了解電流對人體的傷害。「為什麼平時說觸電者會抓著有電物品『不放手』呢?不是不想放,是放不了。通過圖表看到,電流增加到一定強度,觸電者的肌肉就會痙攣收縮,不能控制自己。」
周武說,通過觸電體驗,讓市民群眾自覺做好防範觸電工作。在該項目的牆壁上,還貼有防觸電「十戒」,向市民支招日常如何防觸電。
在家庭安全區域還有燃氣洩漏應急處置體驗項目。體驗者扭開燃氣灶,不久後燃氣灶下方冒出煙氣,隨後一股臭雞蛋味飄出。系統屏幕顯示「燃氣洩漏」。體驗者要立即關閉燃氣總閘,打開窗戶通風,警報才能解除。
●結繩訓練
救命繩結跟女孩子編繩不一樣
結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物品的整理、綁鞋帶、包裝、野營、攀巖等都需要用到結繩。學會迅速結繩的技能,不僅居家打包可用,一旦火災發生,結繩也可能成為人們的「救命稻草」!
在祖廟街道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的結繩訓練項目,通過實物展板、現場教學相結合,向參觀者傳授正確的結繩方法。「半結、八字結、平結等都是比較容易學會且實用的打結方法。」周武介紹,市民可到場館親身體驗學習。
周武在防高空墜落體驗區作示範講解。
記者平時喜歡編織手繩,但相對於周武指導的打結方法,感覺完全是兩回事。這種救命的結繩方法,結出來更有力量感。但要記住打結方法,還需要多加訓練。
周武指出,在禪城區,居住在一樓的市民群眾只有少數,更多是居住在二樓或以上的樓層。他建議市民,日常在家中可常備一些結實的繩索,並學會簡單的結繩方法,若一旦發生火災被困時,可迅速利用起來,從窗戶逃生。
若家中無繩索的,可利用窗簾、床單等物體代替,連接成繩,用水澆溼增加韌度。「但是,這種逃生方法的跨度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3米。」
●模擬滅火體驗
操作「九成真」滅火器模擬滅火
選擇正確的滅火器類型,拔出滅火器上的保險銷,站在上風位,對準火苗根部噴射。這是滅火器的使用方法,說起來簡單,但要真的順暢操作,還是需要實操。在祖廟街道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就有一個模擬滅火項目,讓市民操作仿真度90%以上的滅火器模擬滅火。
體驗者觀看大屏幕,然後通過操作臺的按鈕,選擇出租房、家庭、學校、汽車、公共場所5個場景的其中一個。大屏幕顯示某物件起火,體驗者從操作臺上的4種滅火器中選擇合適的一種,拔銷,按壓噴射,直到成功滅火。據悉,5個場景中,每個場景分別有5種情況,共模擬了25種起火情況。
記者體驗時,無法把保險銷拔出,錯過了滅火時機,最終滅火失敗。
佛山日報記者在模擬滅火體驗區體驗滅火操作。
「你犯了最常見的錯誤。」周武指出,首先保險銷的另一頭還有一個塑料材質的扣狀物,應先把該物拔出,再拔保險銷,會更省力。此外,拔保險銷時,手不能按住壓把,不然保險銷會被卡住,拔不出來。「這些細節,如果沒有實操過,很多市民都不知道。」
該項目的4種滅火器中,除了常見的二氧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和乾粉滅火器外,還有一種叫水基型滅火器。周武介紹,這是近年推廣的新型滅火器。相對於其他3種滅火器,水基型滅火器相對綠色環保。其中水基型水霧滅火器內的藥劑還可以噴於人體,讓人在普通火災中免受火焰傷害,減輕燒傷。
在該項目旁邊,還有另一個模擬滅火項目——VR模擬滅火。該項目是原消防體驗中心的原有項目。體驗者戴上VR設備,如同置身於真實的火場中,模擬滅火。
「讓市民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相關滅火知識,儘可能將火情撲滅於萌芽之時,可大大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失。」禪城區應急管理局祖廟安監分局副局長甘惠興說。
●道路交通模擬體驗
一條安全「道路」貫穿整個場館
市民生活中離不開衣、食、住、行。行,又在其中佔了重要的一席。截至2020年3月底,佛山機動車保有量321.84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到276.82萬輛。因此,交通安全尤為重要。祖廟街道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內,就有一個模擬真實道路交通的體驗項目。
剛走進祖廟街道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地面上就有一條清晰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場館內部最深處。「道路」分成左右兩半,地面有箭頭指明前進的方向。沿「道路」行至轉彎位置時,路面被標畫成十字路口,還有人行橫道,抬頭看紅綠燈通行。而一路上還有其他的交通標誌標識,指引參觀者安全「行駛」。
交通標識和交通信號燈體驗區。
「這條『道路』貫穿了整個場館,就好像安全貫穿了我們整個生命歷程一樣。」甘惠興說。
結合祖廟街道特色大型活動多的實際情況,場館內還設置了防踩踏教學內容。若不幸在人流擁擠的地方摔倒,無法站起來,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右手腕,雙肘與雙肩平行,彎下腰,雙肘在胸前形成三角保護區,這樣可以防止被前後擠壓而窒息。」周武說。
原標題:來這裡,在玩樂中學安全知識
禪城首個應急消防安全體驗館16日開館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郭美歡 通訊員李玉萍、劉燁
圖|記者譚兼之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