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重磅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基於792顆自研「達爾文2代...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類腦計算機將成為未來計算的主要形態和重要平臺。

2020 年 9 月 1 日,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重磅發布。

據悉,作為當前全球範圍內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這臺由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的類腦計算機含 792 顆「達爾文 2 代」類腦晶片、1.2 億脈衝神經元和近千億的神經突觸,堪比小鼠大腦神經元的規模,典型運行功耗僅 350-500 瓦。

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

據浙江大學介紹,該類腦計算機是由 3 個高 1.6 米的標準機櫃組成。

在此之中,包含著 792 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 2 代」類腦晶片。

實際上,脈衝神經網絡類腦晶片「達爾文 2 代」於 2019 年 8 月發布。

「達爾文 2 代」支持的神經元數量達 15 萬個,相當於果蠅的神經元數目,是目前我國單晶片神經元規模最大的脈衝神經網絡類腦晶片。

據浙江大學介紹:

「達爾文 2 代」採用 55nm 標準 CMOS 工藝,單晶片由 576 個內核組成,每個內核支持 256 個神經元,神經突觸超過 1 千萬,通過系統級擴展,可構建千萬級神經元類腦計算系統。

雷鋒網注意到,「達爾文 2 代」的研發工作由浙江大學牽頭,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與華為中央研究院分別參與了晶片研製與算法和應用場景研究。

而在此之前,上一代「達爾文」類腦晶片是浙江大學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於 2015 年 12 月聯合宣布的。

「達爾文」是國內首款基於矽材料(CMOS)、支持脈衝神經網絡的類腦晶片。1 釐米見方的「達爾文 1 代」內含 500 萬個電晶體,可模擬生物體的 2048 個神經元,最多有 400 萬個神經突觸連接及 15 個不同的突觸延遲。

當時,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顧宗華副教授表示:

一方面,達爾文可作為脈衝神經網絡模型與算法高效的硬體運行載體,幫助建立特定功能的類腦智能系統;另一方面,達爾文有助於解碼生物腦電信號,並與生物神經網絡對接構建腦機融合系統。

除晶片外,研究人員還研製了「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

據介紹,這一作業系統:

面向馮·諾依曼架構與神經擬態架構的混合計算架構,實現了對異構計算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為大規模脈衝神經網絡計算任務提供運行和服務平臺。

就應用而言,該類腦計算機已助力實現了:

  抗洪搶險場景下多個機器人的協同工作;  丘腦外側膝狀核的神經網絡模型建立;  學習-記憶融合模型的建立;  腦電信號的穩態視覺誘發電位實時解碼(比如可「意念」打字)。  

下一代人工智慧的重要方向

說起類腦計算機,自然繞不開「類腦計算」。

根據字面意思不難看出,類腦計算是一種借鑑人腦發展的計算技術,本質上是利用神經計算模擬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

類腦計算被稱為「下一代人工智慧的重要方向」,主要原因在於計算機技術正面臨著的兩方面問題,一是摩爾定律失效,二是「馮諾依曼架構」讀取、存儲、處理數據能效低下。計算機性能要想進一步提升,需要考慮新的架構。

面對這一瓶頸,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了人類大腦。雷鋒網此前曾報導:

在進行學習、認知等複雜計算時,人腦功耗僅 20 瓦;大腦會重複利用神經元,並突觸、異步、並行、分布式、緩慢、不具通用性地處理問題,是可重構的、專門的、容錯的生物基質,並且人腦記憶數據與進行計算的邊界是模糊的。

因此,最終旨在實現強人工智慧和通用智能的類腦計算應運而生。其技術體系主要分為:

  基礎理論:基於腦認知與神經計算,主要從生物醫學角度進行大腦信息處理機制研究;  硬體:主要是類腦神經形態晶片,如脈衝神經網絡晶片、憶阻器、憶容器、憶感器等;  軟體:包含核心算法(脈衝神經網絡、增強學習、對抗神經網絡等)和通用技術(視覺感知、聽覺感知、多模態融合感知、自然語言理解、推理決策等);  產品:主要有交互產品和整機產品,我們常聽說的腦機接口、智能假體、腦控設備、類腦計算機、類腦機器人均屬此類別。  類腦計算研究從探索轉向突破

近年來,各國就類腦計算紛紛制定了發展計劃。

2013 年 4 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啟動了名為「通過推動創新型神經技術開展大腦研究(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的科研計劃。

這項 BRAIN Initiative 最重要的一個任務便是繪製包括近 1000 億個神經元、100 萬億個突觸的人腦活動圖譜(Brain Activity Map,BAM)。其參與者眾多,不乏聯邦政府機構、企業負責人、慈善家、非營利組織、基金會和高校。

同年,歐盟也推出了一項「人腦計劃」。

雷鋒網曾報導,這一項目由 15 個歐洲國家參與,旨在開發信息和通信技術平臺,致力於神經信息學、大腦模擬、高性能計算、醫學信息學、神經形態的計算和神經機器人研究。

不久後,我國的「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Brain Science and Brain-Lik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項目也提上日程。

這一計劃有三大支柱:

  基於認知方面的神經機制的基礎研究;  神經性疾病早期診斷和介入的研究成果轉化;  用於發展人工智慧以及機器人的類腦研究。  此外,該計劃還有一個「一體兩翼」部署:

「一體」就是以闡釋人類認知的神經基礎為主體和核心,「兩翼」是指腦重大疾病的研究、通過計算和系統模擬推進人工智慧的研究。

就目前而言,類腦計算的研究也開始從最初的探索轉向突破。

比如 2019 年 8 月,清華大學施路平教授團隊題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構天機晶片架構》(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的論文登上《自然》雜誌封面。

論文中,施路平教授團隊介紹了一款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的人工智慧的新型晶片。基於這一設計,自行車實現了自動駕駛。

(文章來源:雷鋒網)

相關焦點

  • 全國首臺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發布:神經元數量相當於小鼠大腦
    我國在類腦智能計算技術領域邁出新的一步!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據了解,這是我國第一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二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值得一提的是,Darwin Mouse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十問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AI領域有望突破,哪些還需火候—新聞...
    十問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AI領域有望突破,哪些還需火候
  •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
    新華社杭州9月1日電(記者朱涵、殷曉聖)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該計算機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
  • 重磅!我國科學家研發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腦容量...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編 | 心緣芯東西9月2日消息,我國類腦計算技術發展迎來新裡程碑: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於9月1日在杭州正式發布。據悉,Darwin Mouse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神經元數量規模與小鼠大腦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
  •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教育部明確導師不得違規拖延研究生...
    9月4日19:00 長江商學院MBA高級經理、英文MBA項目首席招生官、MBA職業發展顧問王震宇老師為大家解讀長江2021Global MBA招生政策;及長江英文MBA2019級學生、PRE-MBA、復旦大學管理學學士、九鞅投資資深交易員阮逸琦先生的備考分享。【立即預約】http://cmba.cc/nT7GB1
  • 學術頭條:全球首例自我治癒愛滋病病例,我國成功研製類腦計算機,神...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奇怪「蝦子」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最近在山東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線紋心蝦。這種線紋心蝦,是寒武紀明星動物奇蝦的一種,它們長著愛心形的頭部,在遠古海洋中捕食。相關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地質學期刊《三古》上。
  • 騰訊、百度、華為……15項最「IN」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2.神龍:新一代軟硬一體化虛擬化技術架構(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 神龍架構是雲計算行業第三代虛擬化技術的典型代表,他為雲而生,不僅完美解決了雲上虛擬化損耗痛點,更讓雲伺服器的性能超越了物理機。
  • 數字經濟發布|央視專訪周江勇書記談杭州數字創新窗口領頭雁;浙大...
    2、國家禁止涉及安全加密晶片、語音識別、無人機、AI算法等技術出口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根據規定,準備出口限制類技術的企業在對外進行實質性談判前,應報送省級商務主管部門進行申請;屬於國家秘密技術的,需提前辦理保密審查手續。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全球最大規模類腦計算機誕生,百度...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體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 數字經濟發布|中控技術登陸科創板市值突破500億;中國人工智慧專利...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2020年度全球網際網路領先成果主要包含以下幾項: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面向服務的未來網絡試驗環境與技術創新」;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神龍:新一代軟硬一體化虛擬技術架構」;高通技術公司「高通驍龍X5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賦能中國首批5G物聯網終端和應用落地」;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的億級神經元「神經擬態類腦計算機」;卡巴斯基及子公司
  • 清華類腦晶片天機芯第三代或向百萬級神經元奮進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自8月1日,清華類腦計算晶片「天機芯」在世界頂級學術雜誌《自然》雜誌作為封面文章發表,這顆類腦計算晶片就備受關注。而據央視財經最新報導,登上《自然》雜誌的是第二代天機芯的初步成果,該研究團隊正在完善更新天機芯的功能。
  • 出貨量8億顆!阿里系晶片公司中天微發布中國自研CPU架構RISC-V處理器
    打開APP 出貨量8億顆! 中天微此次推出基於RISC-V的第三代C-SKY指令架構,同時發布第一個32位低功耗CK902處理器,並將針對不同的產品應用場景,持續推出支持RISC-V的CPU IP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