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2020年高考成績揭曉了,高分優先投檔文科類總分為536分,理科類為分526分。面對這個分數線,孩子考得好的,肯定是笑顏逐開、眉飛色舞,逢人便問你家孩子考得咋樣?然後扮作不經意地曬出自己孩子的成績,心滿意足地接受別人的稱讚。相反,考得不理想的,這段時間大多數是唉聲嘆氣,怪自己教育無方、怪孩子不爭氣,甚至羞於見人。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甚至不少母親為了照顧孩子,不惜辭工守在孩子身邊,但有時效果並不太理想!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講到底,學習是一個知識積累的漫長過程,因此,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
縱觀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我們不難發現,其實他們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父母比較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家庭學習氛圍比較濃厚,孩子的自律性都比較強,動靜分明。反之,許多父母對孩子平時不顧不問,以為每天把孩子送到學校就算完成任務了。這樣的家庭其成員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估計書、報之類的讀物幾乎沒有,家庭學習氛圍相當淡薄。從這樣的家庭生態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會愛上學習呢?
民間有句俗語,叫「三歲定八十」,這句話其實說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几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這個理兒。
那麼,如何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與習慣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父母講故事
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講故事,可以引起孩子的求知慾,激發孩子看書的興趣。
二、給孩子買一些他感興趣的書刊,引導孩子自己看書。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也是孩子喜歡學習的最大動力。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積累知識。
三、讓孩子學會講故事
讀了某一個故事後,讓孩子把故事講出來,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四、幫孩子制定比較固定的學習計劃
例如一天中什麼時間要學習,什麼時候可以出去玩,而且要監督孩子的執行情況,讓學習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五、形成一定的獎懲機制
獎懲機制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例如孩子表現好,可以買一套孩子喜歡的讀物送給他;反之,則懲罰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小苗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園丁的辛勤澆灌;孩子的成長,同樣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培養。你們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