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建設類型特徵鮮明的中國特色現代...

2020-12-25 澎湃新聞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建設類型特徵鮮明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充分考慮「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於職業教育類型特徵,在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用人評價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明確實施路徑,這為我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堅持將德技並修作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特徵

《總體方案》著眼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領職業院校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主線,將其貫穿於教育評價改革各項任務始終,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職業性、實用性,決定了職業院校要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堅持育德與修技並舉、立德樹人與服務經濟社會並重;以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適用人才為己任,充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學生具備政治認同、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健全人格和公民意識等方面的核心素養,同時又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水平,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才,成為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二、基於類型特徵,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評價體系

一是重點評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職業教育改革辦學體制和育人模式。十九大報告提出職業教育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更是職業教育類型特徵的鮮明體現。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列入評價要點,是推進職業教育校企「雙元」育人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門和產業部門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以互信和合約的形式在項目合作、技術開發與轉移轉化、文化共融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以主體身份共同參與職業教育、從事社會生產。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關係日益密切,職業院校與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構建起了校企協同育人模式,職業教育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教育與產業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既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又是實現經濟穩步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

二是重點評價育訓結合,落實新時代賦予職業教育的新任務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職業院校肩負著學歷教育與培訓並舉的法定職責。政府層面要加大對職業院校承擔職業培訓、服務區域和行業的評價權重,將承擔職業培訓情況作為核定職業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總量的重要依據,推動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職業院校要提升培訓能力,承擔更多培訓任務,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對接先進技術開發培訓項目,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優質職業學校要率先實現年培訓人次達到在校生規模的2倍以上,進而輻射帶動各職業院校成為落實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構建技能社會的主力軍。

三是重點評價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取率,引領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職業資格證書是落實就業準入制度、保證從業者素質的重要舉措,是保證職業標準化和產品標準化的基礎條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社會需求、企業崗位(群)需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對學習者職業技能進行綜合評價,如實反映學習者職業技術能力,與職場就業活動關係緊密。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構建國家資歷框架的重要內容。職業院校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要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及時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引領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改革,突出學生技術技能培養,深化模塊化、項目式教法改革,變革評價方式,有利於加快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吻合度,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拓展就業創業本領。

四是重點評價畢業生就業質量,引導職業院校堅持以就業為辦學導向。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部分中職學校在就業導向辦學上搖擺不定,部分高職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高就業率、低就業質量的矛盾,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匹配度較低、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較低、職業發展後勁不足等情況。要改革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與評價模式,引導行業企業發揮評價主體作用,突出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專業對口率、職業發展情況、畢業生滿意度等指標的評價。職業院校要面向產業結構發展加強專業結構調整,因應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內涵建設,推動創新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技能,要建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監測預報制度,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實現從「能就業」到「就好業」再到「有發展」的轉變,增強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

五是重點評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督促職業院校抓好辦學根本。教師隊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支撐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類型特徵的重要體現。《總體方案》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職業院校評價的重點指標,並明確指出要「健全『雙師型』教師認定、聘用、考核等評價標準,突出實踐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雙師型」教師不僅要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更應具有豐富的實踐能力,教學工作中既能夠傳授理論知識,又能夠指導學生開展實踐訓練,是能「說」會「做」的老師。各職業院校要依據教育部等四部門《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實際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與企業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有序推進教師職後培養培訓體系建設,建立起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培訓評價組織多元參與的「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以評價為導向,引導教師雙師素質的提升。

六是改革實習實訓考核辦法,倒逼職業院校加強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教育是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面向能力的實踐教育,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區別於其他類型教育的顯著特徵。教育部要求職業院校實踐課時佔總教學課時的一半以上,實習實訓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鍛鍊學生實踐技能的必要途徑。但當前,由於設施設備、技能教師缺乏等原因,實踐教學成為職業院校的教學難點,部分職業院校的學生實習實訓工作流於表面,實效不明顯。《總體方案》提出「完善實習(實訓)考核辦法,確保學生足額、真實參加實習(實訓)」。實習實訓考核應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校企協同育人。職業院校要對接產業技術進步,融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開發高質量的實訓項目,變革技能訓練模式,將職業精神養成教育貫穿學生實習全過程,促進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高度融合。以成果為導向,重點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實踐技能的積累,以及實習實訓組織情況、實習實訓質量評價,監測實習實訓過程、效果等,構建起完善的實習實訓評價指標體系。

七是深化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職教高考」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凸顯職業教育類型教育屬性的標誌性改革,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原有普通教育的考試制度,不利於職業教育提高生源質量,不利於學生多元化發展,不利於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功能。《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在滿足文化素質要求的前提下,突出職業技能(證書)在升學中的重要性,彰顯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顯著區別。要完善現代高職招考制度,在公平性、公正性、多樣性原則的前提下,分類確定招考方式,通過夏季高考、春季高考、單獨招生、對口單招、「3+2」轉段考試等方式,招收高中、中職生源,提升生源質量。要充分發揮招考制度在挖掘學生個性潛能、選拔及培養人才方面的導向作用,分類確定考試科目及內容,突出「職業技能」考查,提高職業技能測試的比重,使其在錄取中所佔權重不低於50%,彰顯出不同於普通教育的類型特徵。要組建職業教育招考研究機構,對招考方式、考核評價機制等進行系統研究和總結反饋並完善高職招考管理制度的細化、管理及機構的組織與服務,推動高職教育招考制度的不斷改進。

三、深化職普融通,完善學位標準,為構建「雙通制」現代職教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深化職普融通,完善與職業教育發展相適應的學位授予標準和評價機制。」這是體現職業教育類型屬性、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學生全面發展、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的必要道路,有利於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種類型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終生教育,面向社會的跨界教育,當前發展的核心目標是完善中國特色「雙軌雙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形成普職並行、不同層次的中職、高職、職教本科縱向貫通,不同類型教育的橫向融通的發展格局,同時,促進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的協同發展。目前我國雖然已啟動了職業技術大學建設,「雙高計劃」也將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作為重要任務,但是,相應的職業學位制度還不健全,導致技術技能型人才上升通道狹窄,嚴重阻礙了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和體系建設,急需完善職業教育學位制度,推進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

四、改革社會用人評價,為職業教育大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氛圍

《總體方案》以破「五唯」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社會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特別提出「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企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聘、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同等對待」,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構建人崗相適、品德和能力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徹底破解了長期困擾職業院校畢業生「低人一等」「有能力無地位」的尷尬局面,營造有利於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量湧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真正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推進技能社會和人才強國建設。

來源:丁文利 山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副書記、教授、博士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山東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山東教育發布」(微信號:sdjyfb)

往期精彩回顧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解讀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建設類型特徵鮮明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深化新時代教育...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
  •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
  • 關注|對外經貿大學專題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校黨委理論中心組:深入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近日,我校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在誠信樓三樓會議廳召開。會上夏文斌校長傳達、解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蔣慶哲書記主持並作總結講話。
  • 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堅持統籌兼顧,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分類設計、穩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中國特色,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三)改革目標。
  • 專家解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上海市教委電教館館長張治表示,教育評價改革,就是要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引導各級教育機構和學生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國高校應當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說。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全文如下。
  • 陳旭: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編者按2020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發了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的文章《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陳旭在本文中提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陳旭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 如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育部11問答詳解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旌德縣...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全文如下。
  • 教育部負責人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答記者問
    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教育部負責人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答記者問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公布,明確5方面重點任務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發展素質教育,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推動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_2020年第30號...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全文如下。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
  •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 推進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化發展-中國教育新聞網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要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指南,不斷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和高質量發展之路:立足國家戰略,科學構建分類評價體系;立足區域特色,精準定位學校發展目標,打造學科優勢;立足學校特色,重視教師發展;立足人才培養,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汝南幼兒師範附屬幼兒園開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2020年12月10日下午,汝南幼兒師範附屬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在多功能室參加了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解讀學習培訓活動。解讀培訓活動由丁喜玲園長主持,培訓主題為《建構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 ——教育部負責人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答記者問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教育部負責人就此接受了記者專訪。  1.《總體方案》出臺的背景、過程和意義是什麼?  答: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
  • 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_學習時間_民主與法制網...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是現代教育治理的重要環節。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
  • 中石大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中石大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2020-12-11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附院領導班子開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文件精神...
    12月7日,一附院院領導班子集中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馬辛格書記主持會議,劉昌副院長領學文件精神。劉昌副院長介紹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背景、主要原則和改革目標,結合實際工作,詳細講解了重點任務,強調「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作為高校臨床醫學教育附屬醫院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理論問題與研究展望
    本期首先帶來朱軍文教授的報告《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理論問題與研究展望》。其次,《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那現行的結果評價問題出現在哪,過程評價中學習行為數據如何標準化,增值評價中如何看待增值,包括學校的增值、學生增值、教師增值或社區及一個地區的教育增值,需要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