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十分鐘能玩什麼?找回孩子們失落的遊戲王國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27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現場一
12月24日上午10點30分,杭州市時代小學四年級(3)班的教室裡熱鬧非凡,一次別開生面的班會正在舉行。話題就是他們的課間十分鐘。
小朋友紛紛用自編自演的節目來表達自己對課間十分鐘的感受。在一個小同學自編的快板書中這樣唱到「老師上課要拖堂,我們只好憋著小便排長龍」。滑稽逗笑卻不失真實。
接下來跑上講臺的兩個男同學拿出兩個鐵環,向大家介紹起這種長輩流傳下來的遊戲——滾鐵環。在陣陣加油聲中,個頭高的男生敗下陣來,一臉不服地回到座位上。班裡的其他同學似乎餘興未盡,有幾個還捏起了小拳頭。可以看出來,對這古老卻又陌生的小遊戲,小朋友們很感興趣。
當班會的主持人宣布大家來自由安排自己一天的課間活動時,整個班會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踢足球、打桌球、跳繩、踢鍵球、聽音樂、看課外書……小朋友們紛紛在作業本上寫上自己的課間安排。記者發現,班級裡的絕大多數小朋友都希望課間能玩一玩遊戲。
裘憶寧小朋友說,她喜歡玩歡踢毽子、跳皮筋這種簡單一點的遊戲,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像遊戲節那樣的,真希望每個課間都能玩一個遊戲節裡那樣的遊戲。
現場二
正當四(3)班的班會要進入尾聲的時候,下課音樂鈴響了起來。教學樓的走廊上迅速佔滿了其他班級的同學。記者透過教室的窗戶看到,很多小朋友擠在一起,有的你打我一下,我還你一拳;有的在無聊地追逐;有的則像是若有所思地託著腮幫子望著樓下發呆。隨後記者又到隔壁教室看了看,發現有小朋友還在寫東西,有的在看書,也有的呆坐著。
現場三
古墩路一家很隱蔽的電子遊戲廳。整個遊戲廳可以用昏暗來形容,連一盞燈都沒有。面積不大的廳裡聚集了10多名玩客,屏幕上閃爍的都是充滿暴力傾向的槍戰畫面。其中有4名看上去很像初中生摸樣的小男生。他們也正端坐在自己的遊戲機前,雙手飛快地在操作盤上跳躍著。有個小男生不時地推著鼻梁上滑落的眼鏡,密切關注著自己一方的戰勢。這幾個孩子煞有介事地擺出一副成人摸樣,學著其他成年人的樣子砸著手下的操作盤,嘴裡還不時地蹦出幾句粗話。面對這些暴力的畫面,孩子們儼然把自己當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
熱點分析 課間十分鐘怎麼了?
「課間十分鐘到底怎麼了?」這是杭州時代小學周燕老師和記者最先談到的話題。她說她們學校的遊戲日經錢江晚報報導後,得到了杭州市很多學生家長的支持。同時她們也看到了那位「心裡不忍的媽媽」的信,回頭想想自己班的孩子似乎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遊戲日」畢竟只有一天,而課間十分鐘則是每天都伴隨著孩子。於是就這個話題,她想到了要在班裡開個主題班會,讓孩子們來說說自己的課間十分鐘怎麼安排才合適。
為了準備這次班會,他們班的「時代先鋒」小組還在全校專門作了次「課間十分鐘」抽樣調查。在一份調查表中,「目前課間十分鐘你在幹什麼?」——有34人答玩(沒說明玩什麼),11人答課前準備,5人答休息,3人答讀書,2人答做作業,1人棄權。「關於課間十分鐘有什麼想不通的?」——有7人問為什麼時間那麼短?有6人問為什麼有人亂跑?有4人問為什麼那麼吵?……
周燕老師說,其實作為他們學校來說,課業負擔是不重的。很多孩子靠中午這點時間就可以把上午的作業做掉。而且現在杭州已經有很多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並沒有給孩子過多的學業壓力。所以孩子們因為課業負擔重而沒時間遊戲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其實問題在於,現在沒有多少可以吸引孩子們玩的好遊戲。
孩子淘汰了舊遊戲?
在這段時間裡,也有讀者向本報或者學校提供了很多自己小時候玩耍的遊戲。本報刊登了十種,分別是:拍手、抓抓兒、跳繩、猜手勢、扔沙包、踢毽子、小袋鼠、瞎子和瘸子、保齡球、聊天;「時代先鋒」小組從父母那裡徵集到的是:打彈珠、打桌球、看書、跳繩、跳皮筋、捉迷藏、跳房子、扔沙包。「應該說在遊戲日,這些遊戲都很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但是遊戲日後,就很少有人玩了。」周燕老師對記者說。
「是遊戲淘汰了孩子?還是孩子淘汰了遊戲?」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們頭腦裡縈繞。
有種說法是遊戲淘汰了孩子。現在的孩子有聰明的地方,但也有笨的地方、懶的地方。有些小遊戲擺在眼前,孩子就是不知道怎麼玩,懶得去玩,寧願坐在電腦前動動滑鼠。「遊戲遊戲,不去玩又怎麼會嘗到個中的快樂呢?」所以有些家長認為現在學校應該重新挖掘一些以前的遊戲,引導孩子們怎麼去玩,相信孩子們會在玩耍中找回失去的快樂。
也有種說法是孩子淘汰了遊戲。有家長對我們說,「想想我們小辰光搞得那個勁道大嘞,他們看看介個會一點興趣啊沒有?」對了,興趣!現在的孩子們的興趣不在這裡。21世紀的孩子不像我們以前小時候信息閉塞,現在電視、報紙、網絡……孩子們擁有各種各樣的信息獲取手段,當然他們的遊戲手段也要更新。讓孩子們玩我們小時候的遊戲,就如同現代人逛仿古街,偶爾會感點興趣,但終究是不會像古代人一樣生活的。遊戲也一樣,看的是孩子們喜不喜歡。只要是他們喜歡,不用大人教,自然會很快在孩子們中間傳播開來。所以歸根到底是孩子們缺乏適應這個時代的、值得吸引他們的創新小遊戲。
電腦遊戲是把雙刃劍
如今很多學生家長對電腦網路遊戲已經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毒瘤」、「沉迷」等等詞彙頻繁地出現在他們形容的電腦網路遊戲中。
「電腦遊戲是把雙刃劍。」杭州時代小學政教主任俞富根如此說。電腦遊戲給了孩子想像的空間,太空、城堡、海底世界……一個個現實中不存在的虛幻世界都能通過電腦屏幕一一呈現在孩子的眼前。
但同時電腦網路遊戲又限制了孩子們的想像空間。有些孩子的想法思維都跟著網路遊戲走,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甚至到了著魔的程度,生活在虛擬空間裡。
俞主任說:「電腦遊戲是一種現實存在,光靠堵是堵不住的,必須要靠有效的疏導。其實網路遊戲是有成人和孩子的區分的。我們遊戲日裡就專門開闢了電腦遊戲的地方,指導孩子玩一些有益的適應學生的電腦遊戲。」周燕老師則感覺很自豪:「我們班的學生要玩電腦也是做FLASH。」看來有效地引導孩子正確利用電腦、區分電腦遊戲和現實遊戲的不同,也是很重要的。